李鑫
中共云南党组织创始人、革命烈士
李鑫(1897年10月12日—1929年5月16日),云南龙陵县人,中共云南党组织的创建人、早期的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1914年考入云南省私立成德中学,1920年考入东南大学,1924年转至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到广州学习。1926年11月,他在昆明主持召开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会议,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1927年3月,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成立,他任农委委员。1927年5月,云南省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召开,他当选为主席。1927年5月11日,他与其他20余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遭到逮捕。他被营救出狱后,于8月到龙云部第三师(朱旭任师长)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底到蒙自倘甸,领导迤南区党的工作。1929年1月,他担任省临时委员会委员。1929年5月,李鑫不幸被捕,16日在蒙自英勇就义。
人物生平
1897年10月12日,出生于云南省龙陵县城月望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兄妹7人中,排行第六。父亲李德明,是自耕农兼做小手工业;母亲是农家女,善于治家教子。
1914年,小学毕业后,为追求进步,与同学朱晓东、冯云等徒步跋涉1个多月,抵达省城昆明,考入云南省私立成德中学学习。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和教育,萌发了“改变人间不平等”的思想,开始走上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1919年,昆明成德中学毕业。
1920年,经过补习,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农学系学习。在校期间,受到了该校教师陶行知先生进步思想的影响。
1924年,转入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受到马列主义革命思想的熏陶,认识到只有经过革命,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
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同王德三、杨青田等云南赴京进步青年在北京成立了“云南革新社”(后改为“新滇社”),开展马列主义研究,创办进步刊物《革新》(半月刊,后改为《铁花》)。
1926年3月18日,参与负责组织和领导农业大学学生到天安门广场集合,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犯中国领土,抗议段祺瑞政府妥协投降的斗争。7月,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8月,赶到广州,到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和王德三主办的大沙头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宫学校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听课,并广泛与在广州的云南籍同志及其他各界人士接触,了解全国和云南的革命形势,学习革命工作经验。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决定委派其回云南开辟工作。回到云南后,与共青团特别支部取得联系,随即发展吴澄、严英武、杨静珊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以云南省实业厅林业考察员的身份到个旧一带考察了解矿工及铁路工人情况,对贾沙农村作实地调查,为建党做准备。11月7日,李鑫、周霄、吴澄(女)、杨淑德(杨静珊,女)在昆明周宵家召开会议,会议由李鑫主持,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决定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书记。月底,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成立云南政治斗争委员会,由李鑫直接领导,推动“倒唐”的活动和斗争。
1927年3月1日,中共云南省特委在昆明成立。特委成员及分工为王德三任书记,组织毕昌杰(后赵祚传继任)、宣传张炽(后刘玉瑞接管)、农委李鑫、工委刘玉瑞、妇委及共青团工作吴澄,秘书杨静珊。3月12日,以共产党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的中国国民党云南省党部(左派)在云南省教育会会场正式宣布成立,大会选举王复生、赵祚传、李鑫等11人为执行委员。3月中旬在李鑫的指导下,国民党昆明市党员大会在省立第一师范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国民党昆明临时执行委员会,4月1日开始办公,因办公地点设在兴隆街原省法政学校内,社会上称之为“法政党部”(亦称“法校党部”)。4月底,李鑫以国民党云南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的身份到铁路沿线的蒙自、个旧一带指导工人运动。5月1日,云南省农民协会在昆明成立,会议选举中共党员李鑫、黄丽生、周宵、李少竹、罗彩5人为常务委员,李鑫为主席。5月7日,云南省务委员会龙云等拟定快邮代电致南京政府,表示拥蒋反共。11日,在昆明封闭了国民党云南临时省党部(左派)、省农民协会,逮捕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人士及群众组织的领导人王复生、李鑫等20余人。6月14日,对龙云擅权不满的胡若愚联合张汝骥等发动政变,因禁了龙云。胡若愚出任省务委员会主席。党组织利用胡标榜彻底改革云南政治以收买人心的时机,及时将被关押的王复生、李鑫等6人营救出狱。8月,受党组织的派遣,李鑫到龙云部第三师(朱旭任师长)任政治部主任,做政治工作。12月8日至9日,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扩大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书记王德三,委员有赵祚传(组织)、刘玉瑞(宣传)、李鑫(农运)、吴澄(妇运,共青团)、李子固(军事)、严英俊、杨正元、吴少默等。同时,决定建立中共迤南(蒙个)区委,由李鑫负责。12月 中共迤南区委在蒙自成立。根据省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区委只设一人,省临委委员李鑫任区委书记,负责个旧矿山和个碧铁路沿线一带的工运及农运工作。月底,李鑫到蒙自倘甸,领导迤南区党的工作。
1928年1月12日,龙云在昆明组织清共委员会,发布清党密令,通辑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李鑫、王德三、王复生、吴澄等31人。2月中共海南区党员代表会在蒙自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共迤南区委,李鑫继任书记。李鑫、马逸飞(又名马照,省团委学运委员)到个旧,在李开旺铺里做油漆工,寻找进入矿山的方法。4月迤南区第二次党员代表会在蒙自召开,传达贯彻临时中央政治局《关于党的组织工作》和《关于改造党的具体办法》(即17号、20号通告)的文件精神。4月后李鑫与一厂商合伙,在黄茅山矿区开办小尖子(小矿厂)和杂货铺。同时,还到耗子庙、花扎口等矿区调查情况,改编了许多民歌民谣,用以启发矿工的阶级觉悟,并发展党、团员各1人。6月滇越、个碧铁路工人代表会在开远车站附近工房召开,省临委委员李鑫到会讲话。在李鑫的指导下,会上成立了云南铁路总工会。6月,迤南区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由杜涛出任迤南区委书记,李鑫负责个旧工运。6月省临委宣传委员刘玉瑞(又名刘易水、刘执之)随同李鑫到个旧黄茅山、耗子庙、花扎口等矿区进行调查,向省临委写了《个旧情况分析和工作意见》的报告。10月13日,中共云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李鑫和个旧的一名矿工代表出席了会议。11月,经戴德明介绍,李鑫化名施鸿祥到锡务公司马拉格矿当索道工。在戴德明、杨逢春等协助下,他改编了许多民歌民谣,填上揭露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击社会黑暗,诉说劳动人民苦难的新词,刻印在党的地下刊物《工农兵》、《赤光》上,在工人中传唱。
1929年1月19日,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上海回滇工作的张永和(又名张致中、普照,泸西人)被选为临委书记。在迤南区工作的李鑫、陈廷禧、吴少默等分别被选为临委委员、候补委员和临委审查委员。省临委全会决定将中共迤南区委改建为中共迤南特别区委。省临委常委王德三任书记,李鑫、陈廷禧、李开文、李静安、向镇粥、朱从先为委员。2月1日,迤南特委成立,委员7人,书记王德三,秘书郑易里(金俞林),李鑫、李静安、戴德明为委员。2月省临委派艾志诚(艾其国)到个旧,在菜市街开设刀烟铺,负责联络矿山的党员。李鑫等人在矿山的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中共迤南特委制定了《锡务公司加薪斗争工作大纲》,组织由李鑫领导的矿山委员会加强领导。由于事机不密,李鑫、杨逢春不幸被捕。党组织曾积极筹划营救,后因戴德明相继被捕而失败。敌人在搜查杨逢春的住室时,发现地下党组织的一些宣传品及他与蒙自铁路机修厂巨伯年、吴镇祥往来的信件,巨、吴亦相继被捕。5月11日,李鑫、戴德明、巨伯年、杨逢春、吴镇祥被押解到蒙自道尹公署刑讯,李鑫等人面对敌人的欺骗利诱,严刑拷打,视死如归。16日,李鑫、戴德明、巨伯年、杨逢春在蒙自西门外石墙子英勇就义。
人物遗文
《土劣歌》、《新十二月花名》、《走厂调》、《月叹穷》、《十二杯酒》、《八点钟》、《土地大革命》、《起来干革命》、《拥护苏维埃》、《过年调》、《工农兵联合》。
人物评价
李鑫是在云南党史上具有开创性历史贡献的党史人物。李鑫在云南党史上开创了“三不朽”功业: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创始人、云南农民运动的先驱、工矿运动的拓荒人。
李鑫的襟度、气质和个性,不啻包容包容淳朴如高黎贡山,旷远有情似龙陵坝子,浑厚执着如怒江,李鑫的性格成分中,最突出的是包容谦虚、笃定踏实和低调慎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8 00:0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