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明,男,汉族,1968年2月出生于山东桓台,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人物经历
1968年2月,李路明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
桓台县,1983年至1986年,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学习。
1986.09—1991.07 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1.09—1996.04 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6.08—1998.05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无损检测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1998.06—1998.09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无损检测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1998.10—1999.10 担任英国
萨里大学合作研究访问学者
1999.11—2003.04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无损检测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2003.05—2003.11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自动化所副所长、副教授
2003.12—2004.09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自动化所副所长、教授
2004.10—2011.04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期间于200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11.04—2012.04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航空宇航系主任、教授
2012.04—2016.07 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2016.07—2018.06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8.06—2022.09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2022.09—2022.12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2022.12—2023.12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期间于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12—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
担任职务
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
李路明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与环境工程、脑起搏器、神经调控。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路明带领科研团队从事航天医学工程及神经工程相关的科研工作。
李路明将载人航天高技术应用在医疗器械领域,开拓了神经调控研究方向,研制成功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治疗帕金森病的植入式脑深部刺激器——脑起搏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能够设计生产制造脑起搏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国家;发明碳纳米植入电极、脑起搏器软件重植等技术,建立了与脑起搏器相关的神经调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李路明围绕载人航天重大工程的需求,开展了围绕航天员选拔、训练、医监医保方法、技术与系统研究,发明的模拟发射超重负载的胸腹部柔性加载方法,成功应用于航天员训练和第二批航天员选拔,为三次成功的载人航天飞行做出了贡献;研制的神经肌肉刺激仪、航天员质量测量仪、生理信号测试盒、航天员心电读取装置已经装备“天宫一号”,并在“神九”任务中服务航天员,航天员质量测量仪应用于2013年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教学。
据2023年9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官网数据,李路明发表学术和会议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检索文章30多篇,EI检索文章80多篇。
据2023年9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官网数据,李路明申请专利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美国专利2项,已授权专利35余项。
据2023年9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官网数据,李路明主持了20余项研究课题,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发改委“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国家杰出青年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合作和北京市科研项目等。
人才培养
2006年,李路明在清华大学开设了“航天医学工程”课程,之后又开设了更具通识性的“飞天的奥秘”新生研讨课。
李路明在广泛调研、分析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青年教师与党政联席会每周的工作交流制度,具体落实在每周的党政联席会上利用30分钟的时间,邀请一位青年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及其学术发展规划,同时邀请该青年教师所在学科的责任教授列席。这些工作得到了青年教师的高度好评,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据2023年9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官网,李路明担任国家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和预先研究航天医学专家组成员、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与空间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人物评价
李路明是中国以脑起搏器为代表的脑神经调控工程技术的开拓者。(清华大学评)
李路明是脑起搏器全球领跑者。(《科技日报》评)
李路明凭着赤子初心,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带领中国脑起搏器研发踏上领跑之路。(央视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