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珍
柳子戏著名表演艺术家
李艳珍(1942年2月-2022年12月21日) ,女,汉族,山东郓城人。柳子戏著名表演艺术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原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首届山东戏曲名家工作室签约艺术家,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一级演员。
人物生平
李艳珍出生在菏泽郓城一个富有的家庭,从小就迷恋戏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族极力反对她学戏。因为从事戏曲艺术,李艳珍的祖父直至去世都没有原谅她。
李艳珍的父亲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任高级军官。新中国成立后,父亲逃到台湾,留下母亲带着姐弟四人无以为生,李艳珍也因此辍学。
1953年,长相俊俏、能歌善舞的李艳珍考入郓城梆子剧团,时年11岁。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不到一年她就被取消了学员资格,被迫离开了剧团,赋闲在家。有一天,她在大街上玩,被郓城县工农剧团(山东省柳子剧团前身)的团长黄育才发现。黄团长看李艳珍清丽灵秀、气质不俗,一问果然有功底,没经过考试,便破格录用了她。进入剧团后,李艳珍如鱼得水,加上禀赋超人,一点就通,老师们都愿意教她。就此,李艳珍才真正开启了她的戏曲艺术生涯,也开启了她与柳子戏难以割舍的情缘。
当时,和李艳珍同时进团的还有十来个女孩,都十来岁。作为剧团建国后招收的第一批女演员,团里很重视对她们的传帮带培养。老戏骨李冠德先生,从基本功开始,言传身教,培养了她们扎实的功底。
她们在学中历练演出经验,到各地进行演出。期间,练功没有地方,沙土地成了天然“舞台”;演出环境艰苦,简陋舞台不影响她们的艺术展示。
1959年随团调入山东省柳子剧团。她曾三进国务院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1959年晋京汇演时,她成功地扮演了《孙安动本》中的孙妻和《完会跳船》中的白月娟,受到戏剧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1962年拍摄了电影《孙安动本》。其在《孙安动本》、《玩会跳船》、《红罗记》剧中的部分唱腔由上海唱片社录制出版。
1963年又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为师,得其亲授。在演技上,她除继承南路表演风格外,还吸收了北路和东路唱腔的优点,兼备西路表演大方的特长,是柳子戏早期女演员中的佼佼者。数十年的舞台生涯,她演出剧目近百出,在几十出剧目中担任主角,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22年12月21日7点28分,李艳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80岁。
人物成就
1982年她参加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扮演《琵琶遗恨》中的赵五娘,获优秀表演奖。她教排的《断桥》参加了山东省首届青年汇演,三名演员均获奖,她本人获辅导奖。
1989年被中央文化部批准为“尖子演员”。
为培育新人,1988年起,执教于山东省戏校柳子专业。
2007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艳珍,主工闺门旦、花旦和青衣,嗓音纤柔委婉、甜润动人、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代表剧目:《玩会跳船》、《孙安动本》、《红罗记》、《抢妆盒》,《琵琶遗恨》、《木兰从军》、《三凤求凰》、《卧龙求凤》、《抢伞》、《三回船》、《江姐》、《南海长城》等。
社会评价
李艳珍同志是山东文艺界老一辈艺术家的杰出代表,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艺术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艺术家的理想和信念。她的高尚品德和艺术造诣,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参考资料
李艳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讣告 | 沉痛悼念李艳珍同志.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0:5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