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教授
李耀滋(1914年2月1日—2011年8月14日),男,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美籍华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生前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教授。
人物生平
1914年2月1日,李耀滋出生于北京,幼时接受私塾教育,读四书五经、《左传》《古文观止》,九岁以后在崇德和汇文教会学校就读,后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第一年读纺织,第二年改读机械。
1935年,考入中央大学机械特别研究班。
1937年8月,被选送至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深造,主修飞机发动机。
193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负责与美国莱特飞机发动机厂洽商向中国引进美国技术,在美国招聘人员,并在中国创办第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厂。
1940年,被派往莱特飞机发动机厂实习,学习并设计在中国生产发动机的设备,后接到命令返回中国协助建立发动机工厂。
1940年—1944年,任贵州大定飞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主持建造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耀滋身染肺病,于1946年申请调至燕京大学工学院,并任教授。
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研究助理。
1952年—1960年,任Dynisco公司总裁。
1956年—1972年,任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仪表/控制/导航组组长、人机试验室主任。
1961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
1967年—1999年,任Setra公司董事长。
1972年—1979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发明创新中心主任。
1982年—2002年,任Y.T.Li公司董事长。
1987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1年8月14日,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9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3年—1957年,李耀滋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物理实验室从事巡航控制项目,与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Charles Stark Draper)合作,B-52轰炸机开发“自动最优化”系统。
1961年,李耀滋与Larry Young共同研究航空与太空旅行对人类的影响,并对早期阿波罗计划中的宇航员所出现的太空病现象进行研究。
1972年,李耀滋创立麻省理工学院发明创新中心。
截至2011年8月,李耀滋共获得专利60余项,包括飞机优化系统、火箭发动机压力指示器、射箭弓、网球拍锚定绳索等。
人才培养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李耀滋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书香门弟,李家世代以知识和才华立足于社会,1910年迁居北京。李耀滋的父亲李景堃曾就读于清光绪年间的“全闽大学堂”,并在科举考试中中了“举人”,民国后曾在外交部任职。李耀滋的母亲陶碧若毕业于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曾留校任教数年。李耀滋一共十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二,大哥18岁时在一次游泳时溺亡,一起长大成人的有七个,其中四个在美国,两个留在中国,一个在中国台湾省。
婚姻生活
李耀滋的妻子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林同炎(原名林同棪)的妹妹林同端(Nancy Tung Tuan Lin,2004年去世),林同端主要从事出版、翻译工作,两人育有四个子女,长儿Winifred、长子Karl、次子Kenneth、次女Wendy。
家族成员
“一国两制”见证者
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时任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首次正式使用了“一国两制”名词,他说:解决台湾省问题的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李耀滋成为“一国两制”方针提出的历史见证人之一。
个人爱好
李耀滋热爱体育运动,喜欢打网球、滑雪,还是一名活跃业余歌手,曾加入社区合唱团,担任贝斯手。
人物评价
李耀滋为中美航空事业作出很大贡献。(新华网评)
李耀滋为仪器仪表、控制与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innovation in instrumentation, control, and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美国国家工程院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0: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