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罡,男,出生于1958年,吉林白城人。被学生亲切称呼罡爸,擅长将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元素融合于歌曲和音乐剧创作中。坚持的艺术教育理念,旨在将现代音乐教育与社会需求、市场动态以及国际趋势相结合,同时,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更是以迎合社会需求、抓住城市化发展的契机为其核心目标。
人物简历
198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在校期间主修戏剧表演、导演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吉林市话剧团,翌年任演员队长,吉林市话剧团青年艺术团团长。
1985年,调入吉林艺术学院任教,主讲表演课、导演基础课、编剧理论课。
1990年,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通俗唱法第三名,先后在长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制电视讲座《通俗歌曲演唱技法》《卡拉ok跟我唱》50集,获第二届“光州杯”全国电视教育节目评比一等奖,担任撰稿、主持、主讲,出版两部约60万字的同名著作;
1992年调入中国中央电视台,先后任社教中心、文艺中心导演、主编、制片人。
1993年2月至1999年9月,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参与创办《夕阳红》栏目,任制片人、导演;
1996年,创办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任董事长、院长;
1998年,创办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任董事长、校长;
1999年9月至2001年3月,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任《当代教育》栏目主编;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任《魅力12》栏目制片人、总导演;
2000年至2002年,主持策划的第一、第二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以及开幕式、闭幕式、颁奖晚会,任总导演;
2001年,参与策划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科学·教育》频道,并担任《当代教育》栏目主编;
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任制片人、导演;
2007年创办北京现代音乐艺术团、北京CMA爵士大乐团,任艺术总监。
2008年,荣获“奥运会先进个人奖”;
2009年,任天津传媒学院(原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院长;
2010年,第四届“北京民办教育园丁奖”评选获得北京民办优秀校长;并连续六年获得“北京市民办教育园丁奖优秀校长奖”;
2016年,任天津市现代传媒职业学校校长;
2018年,亲自担任导演、编剧和作曲的大型原创历史传奇音乐剧《天地运河情》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双项支持,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
201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先进个人”奖;
2021年,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担任总导演推出大型话剧《大江歌罢》,该剧荣获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2021年,作词、作曲的《十四亿掌声》《冬奥, 我们拥抱你》荣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优秀音乐作品”;
2021年,出版古诗词专辑作品《国风·2020》;
2022年,担纲出品人、总导演、作词、作曲的原创奇幻音乐剧《鹤之爱》公演。该剧荣获2023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年度学院音乐剧奖”;
2023年第八届中国网络视频“学院榜”盛典中荣获网络视频创新人物奖;
2023年,担任总策划、出品人的大型传奇话剧《俗世奇人》校园版公演;
2023年,原创教材《流行演唱艺术》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2023年,策划、承办2023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论坛,在天津传媒学院、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举办,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此外,还曾发表专著、主编及参编著作数十部,包括《通俗歌曲演唱技法》(时代文艺出版社)、《中国流行音乐史》、《流行演唱分级训练教材》、《国际音乐商务》(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学术论文《中国原生民歌的电视传播》(当代电视)、《民间文化的发展与重塑》(电视研究)、《与熟悉中创造陌生》(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论文集)、《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艺术教育》(中国教育出版报社)等在核心期刊发表。
社会兼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专业主任编辑、中国音像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文艺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首届播音主持人“金声奖”终评评委、中央电视台首届电视器乐大赛决赛评委、中华诗词学会朗诵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
艺术成就
话剧/音乐剧
话剧主演:曾经主演过话剧《日出》中的李石清、《最后一幕》中的苏力、《唐太宗与魏征》中的魏征、电视剧《五个半月的厂长》等角色。
话剧导演:曾执导过《雷雨》、《秋海棠》、《一仆二主》等中外名剧。
制作人/导演:执导大型原创历史传奇音乐剧《天地运河情》
原创奇幻音乐剧《鹤之爱》
大型话剧《大江歌罢》
大型传奇话剧《俗世奇人》校园版
流行音乐
演唱/主播:199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通俗唱法第三名,先后在长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制电视讲座《通俗歌曲演唱技法》50集,担任撰稿、主持、主讲。同年,两部约60余万字的同名著作相继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词曲、创作:
《妈妈的白发》张也,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夕阳红》1994年播出
《从头再来》群星,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2000年播出
《红军爷爷》陈倩倩,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情暖夕阳》晚会2001年播出
《祖国不会忘记》童声合唱,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世纪的金婚》晚会2000年播出
《雨霖铃》李殊,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词韵诗情》栏目1998年播出
《何处望神州》付笛声,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词韵诗情》栏目1998年播出
《人到老年》万山红,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情暖夕阳》晚会2002年播出
《母亲》童声合成,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相聚在重阳》晚会1994年播出
《水调歌头》李殊,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词韵诗情》1998年播出
《夕阳下,我们同行》王霞,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夕阳下,我们同行》晚会1999年播出
《国风2020》古诗词歌曲集(CD)16首,2020年由广东星外星文化传播公司出版发行
《天地运河情》原创音乐剧作词、作曲2018年由广东星外星文化传播公司出版发行
《十四亿掌声》作词、作曲,荣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优秀音乐作品”并入选优秀作品专辑
《冬奥, 我们拥抱你》作词、作曲,荣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优秀音乐作品”并入选优秀作品专辑
《鹤之爱》原创音乐剧作词、作曲,2022年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电视导演
1990年,与长春电视台魏虹合作,拍摄30集电视系列节目《通俗歌曲演唱技法》,获第二届“光州杯”全国电视教育节目评比一等奖。
1992年借调到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教育节目部,与尹力同志合作20集电视教育节目《卡拉OK跟我唱》,获第三届全国电视教育节目评比二等奖。
1993年借调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制作部担任编辑,为很多歌唱家担任音乐制作人,为黄宏、宋丹丹、赵本山、潘长江的小品专辑担任制作人。组织创作、制作了15首老年题材的音乐电视,其中毛阿敏演唱的《晚情》获得1993年“全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韩磊演唱的《九歌》获得1993年“全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
1993年调入教育节目部《夕阳红》栏目,制作《夕阳红》栏目开播特别节目,获年度”“CCTV杯”。在以后的8年时间里,曾经为李谷一、毛阿敏、闫维文、刘斌、张也、董文华、韩磊等歌手拍摄数部音乐电视,先后担任文艺节目、大型综艺节目的导演、总导演、制片人,创作多部大型“重阳”、“春节”特别节目。执导过近100部音乐电视、专题片。
2000年,拍摄40部集的室内情景喜剧《开心胡同》和《心理保健站》,担任制片人、导演、作曲。
2000年至2002年,主持策划的第一、第二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以及开幕式、闭幕式、颁奖晚会,参加人数2万余人。
2001年,参与策划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科学·教育》频道,并担任《当代教育》栏目主编。
2002年,调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创办《魅力12》栏目,担任制片人、总导演。《魅力12》栏目曾获第17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栏目最高奖“优秀栏目奖”。
2003年,策划2003西部频道春节文艺晚会《魅力西部》,担任总导演。获第17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
2004年,主持策划实施了中央电视台首届“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任总制片人、总导演。
教书育人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简称“北音”)于1993年由李罡创立,1996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学生,已经走过了第30个年头。从1993年,在北京市海淀区志强幼儿园的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在北京广播学院图书馆一层,在通县北苑仪表研究所的大院里,在北京桥梁厂职工大学,李罡带着他的团队不断迁徙,走过了一段凄风苦雨般的日子。
北音创办最初只有一座教学楼与几架钢琴,在院长李罡的多年努力下,院占地150亩,建筑总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国际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包括4千平方米的演播大厅、660间国际标准琴房、42个舞蹈练功厅、8个音频工作站、6个视频工作站、16个MIDI工作室及双排键工作室;投资300万元的同期录音混音棚、投资140万元的杜比全景声实验室、100套Apple数字音频工作站、DJ&EDM实验室、双排键教学工作室、影视节目后期编辑室、影视配乐工作室、虚拟演播室、大型舞台综合剧场(红馆)、黑匣子实验剧场等设施设备,充分满足了音乐与艺术类多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学院还建立了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动画制作中心、图书馆及学习中心、网络管理中心,其中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拥有200余台电脑的电子图书馆所提供的国际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已经实现了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发展的战略转移,成为国内音乐传媒、影视娱乐、国际演艺等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已经形成和拥有20个专业学科、45个专业培养方向、700余名教职员工、6000余名在校学生的综合性艺术院校。
北音现开设流行演唱、音乐剧演唱、爵士乐演奏、音乐制作、音乐多媒体、录音艺术、影视制作、音乐教育、舞蹈表演与教育、现代舞、国际标准舞、影视表演、播音主持、动画与动漫、电视摄像、艺术设计、艺术管理等专业。学院下设流行音乐研究所、音乐传媒研究所等6个科研机构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艺术团、北京爵士乐团等专业表演团体。
30年来,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励志图强,精益求精,为社会培养了80000余名合格专业人才,他们竞放异彩,争相辉映。不少学子已顺利进入音乐传媒界、影视娱乐界、新闻媒体界、影视动画界、流媒体界,成为颇有成就的歌手、演员、乐手、编导、编辑、设计师、摄影师、音乐制作人、经纪人、经理人、主持人以及无限增值、音乐版权等新型文化组织的从业人员,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援。
北音注重全方位开放办学,形成了层次立体、知识复合、应用便宜、优势突出的现代办学格局,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北音已同中央音乐学院、美国洛杉矶音乐学院、英国利兹音乐学院、法国国际音乐学院、巴黎国际电影学院、英国博恩茅斯大学、英国南伯明翰学院等中外名校建立了稳固友好的合作关系。
创办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2021年成功转设为天津传媒学院。
天津传媒学院
天津传媒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以培养传媒与艺术专业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盘山脚下,地处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目前校园占地面积700亩,现已建成校舍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修德、养慧、精艺、至善”的校训,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传媒与艺术专业人才。
学校下设八院二部: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动画与数字媒体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目前已构建了以影视传媒类专业为主体、艺术学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传媒与艺术“一体两翼”互为支撑的格局;开设20个本科专业,覆盖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年招生人数2800人以上,在校生8100多人。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天津传媒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天津传媒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突出、责任心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80多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约35%;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者超过60%。学校实施“盘山学者”学科带头人引进项目,特聘国内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执教。目前已有25位专家学者签约受聘,他们分布在全校七院二部,覆盖了学校的大部分学科专业。
学校建成了“广播影视艺术综合实验区”“舞台艺术综合实验区”“视觉艺术综合实验区”“数字艺术综合实验区”四大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广播直播室、影视配音室,电视虚拟演播厅,10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电影电视审看厅等多个数字化广播影视传媒实验室,以及艺术语言实验室、综艺排练厅、新闻演播室、纪录片工作室、Apple工作站、室内剧摄影棚、音乐录音棚、影视节目后期编辑室;大型舞台合成剧场、中小型音乐剧场、黑匣子实验剧场、280间标准琴房、MIDI工作室、电钢琴工作室;三维动画工作室、二维手绘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数字媒体工作室、漫画制作实验室、插画工作室等实践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专业实践空间与设备,充分满足了传媒与艺术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
学校与众多媒体和影视机构、文化产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拍摄了56部影视剧和微电影,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原创音乐剧《天地运河情》排演,承接了《天下盘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文成公主》《红男绿女》等大型歌舞剧演出。
学校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学生在全国和天津市各类大赛和展演中获奖400余项,还在加拿大、美国等国际比赛和作品评奖中荣获多项金奖。
学校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思想,坚持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办学特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高水平、较大影响力、特色突出的传媒与艺术类高等学校。
开创性探索
1.第一个代表长春市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的人
2.第一个为流行演唱艺术命题著书的人
3.第一个通过在中央电视台教授流行歌曲演唱技法的人
4.第一个创办现代流行音乐学院的人
5.第一个媒体人转型创办传媒大学的人
6.第一个在主流媒体上提出“原生态民歌”的人
7.第一个主持策划导演中央电视台“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的人
8.第一个在非黄金时段创下央视3套收视第一的人
9.第一个发现并将董卿引进中央电视台做主持的人
10.第一个以大运河为题材创作音乐剧《天地运河情》并获得双基金的人
获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