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芬,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1928年4月4日出生,祖籍广东省南海县,1999年2月13日在天津逝世,享年70岁。在广西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他在
广西横县中学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免试保送进入当时广西有名的梧州高中。1946年,年轻的李绍芬考取了当时著名的南开大学化工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他留校继续读研究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李绍芬也随之转入天津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1953年,他成为天津大学首届毕业的研究生之一,并留校任教。1986年被批准为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
教研工作
化工系教授李绍芬作为
天津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40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化工方面的专门高级人才,取得了多项
科学研究成果。
当时,化工系共成立五个专业,李绍芬被分配到无机物工学教研室工作。这是在全国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他和全教研室的教师们以及苏联专家一起,参加了这个专业的创建工作。专业成立后,首先面临的是教材问题。为了新专业的需要,他和教研室同志一起先后翻译了《深度冷冻》和《可燃气体生产原理》两部俄文教材。此后,他又先后与人合作翻译了《硫酸工艺学》、《普通化学工艺学》等9部俄文版教材。
开始,他讲授《硫酸工艺学》并指导学生做硫酸方面的毕业设计。为拓宽专业面,他用《无机物工厂设备计算》课来代替学生过去只选读某一产品的专门化课程,大大扩大了知识面。同时又加强了基础理论。李绍芬负责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首先在全国第一次开出这门课程。
60年代初,全国组织统编教材。其中由
华东化工学院等单位负责组织编写无机物工学专业教材。其中《硫酸》和《无机物工厂设备计算》两门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内容由天大李绍芬编写。1963年,化工部组织成立了全国高校无机物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式确定了《无机物工厂设备计算》为该专业的专业课,并由李绍芬负责主编。1966年,由化工出版社正式出版,取名为《无机物工业反应过程动力学》,作为全国高校的通用教材。这是我国自己编著的第一部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的教科书。与国外同类教材相比较,这本书更结合工业生产实际
50-60年代期间,他除讲授《无机物工厂设备计算》课以外,还讲授过《硫酸工学》、《硫酸专门化》、《无机物工艺过程原理》、《工业化学》、《
化工原理》、《硝酸工艺学》等课程。
70年代初,无机物工学专业改为工业催化专业。李绍芬又担任《催化反应工程》的教学。面对新的专业,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又是编写新的专业教材。不久,一部凝聚着他的心血的《催化反应工程》油印教材问世了。此后,他又不断修改充实,整理成70多万字的《化学与催化反应工程》
一书,由化工出版社1986年出版。这本书同时又成为研究生的主要参考教材。
1985年,反应工程教研室成立。李绍芬被调入这个教研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此时反应工程课已列为化工系的技术基础课。为保证开课,教研室首先抓教材建设。他又主编了《化学反应工程》一书,作为全系学生的教科书。1988年,全国
化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全国高校实行
招标,组织编写反应工程方面的教材。李绍芬提出的试写稿中标。由他任主编,与全教研室同志一起,编写了一部《反应工程》教材。1990年由化工出版社出版。这是经他主编的第三部高校教材。
他除担任本科生教学外,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他一直为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开学位课,每年都讲,至今已讲了11遍。在教学中,他每年根据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不断地补充新的内容。为此,他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李绍芬1956年晋升为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
1986年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78年开始,他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共招收培养了20多个硕士生。从1986年起至今共招收了7名博士生,已有4名取得了博士学位,3名正在学习。
李绍芬从50年代中期开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就很注意研究本专业领域的有关课题。他的第一篇论文是与苏联专家合作,发表在1956年《天津大学学报》上。1957年,他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与另一同志合编了一本《水煤气变换炉的计算》的小册子,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后,受到
读者的欢迎。60年代初,他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
1978年,他招收研究生以后,一直从事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和“扩散与反应”。在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方面,他花费十多年的时间,着重研究了烃类水蒸汽催化转化动力学。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尤其是对于石油这样一种组成十分
复杂的混合物,包含众多的化学反应,数学处理极其困难。他通过建立集总动力学数学模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模拟结果,对解决烃类制氢的动力学问题,很有价值。这项成果获
天津大学198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出版图书
项目资助
其中“多相催化反应及反应器的振荡现象”的研究,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按照一般的规律,在一个反应器中,物料的输入不随时间而改变,则输出也不随时间而变,呈现出一种定常状态。李绍芬所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实验证
实了几种气固相催化反应均存在这种自振荡现象,并旦还通过实验发现一些工业催化反应采用强制振荡操作,其效果要优于定态操作。他申请的另一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关于管壁式催化反应器的研究。这种课题国外多是在理论上的探讨,实验研究很少。对于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与反
应问题,李绍芬和他的学生一起,提出了有效因子的近似分析解法。他们的方法较之国外的方法精确,参数易于确定,非常简单方便。后来,李绍芬又带着一名博士生,采用70年代刚刚发展起来的分形几何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气体在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问题。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设想能
扩散反应
他还带领博士研究生继续“用分形几何的方法研究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与反应”,这两个课题同样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李绍芬教授申请博士点基金,开展了化学反应多定态现象的研究,用突变理论和奇异理论,处理在化学反应中出现的多定态现象。此外,他还承担了一个“八五”攻关项目,即液相
合成甲醇问题。这是属于开发清洁能源的研究。世界上都在研究利用甲醇代替汽油,而在甲醇的生产
中,一般都是采用气相合成。由于受到平衡的约束,难以提高转化率。李绍芬试图采取液相合成的方法,寻求一条降低成本、提高
平衡转化率的途径。
委托课题
除此之外,他还完成部委下达和企业委托的有关课题。如:对二甲苯液相氧化动力学、对
齐鲁石化公司生产的催化剂进行动力学分析、燕山石化公司的“甲苯临氢脱烷基制苯动力学”和“积炭失活动力学研究”等。几十年来,李绍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1982年,他在中美化
学工程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相催化中传递参数侧定研究》论文。1991年在中日化学工程会议上发表了《在铂箔上乙烯氧化多定态特性的研究》的论文。1992年,在丹麦召开的关于表面科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γ-氧化铝的分形维数》的论文。这些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绍芬教授是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反应工程专业委员会成员,并任全国高校化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化工学报》、全国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期刊的编委,郑州工学院和广西大学兼职教授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