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林,女,
博士,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处研究与交流部主管。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科普理论与实践(公民科学素质、社区科普等)研究。
人物简介
毕业院校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科学传播与普及(公民科学素质、科普理论)、科技与社会、科技政策
课题
参与中国科协调宣部资助课题3项,分别为:
公民科学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2009年);
重大突发事件中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及组织机制研究(2010年);
结合社会热点焦点开展科普活动的形式、机制及途径研究(2011年)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课题2项,分别为:
现阶段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机制研究(2006年);
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相互作用研究(2011年)
研究成果
在学习与工作期间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译著和文章。成果列表如下:
译著:
[美] 苏珊·哈克著. 刘大椿主编. 曾国屏袁航等译. 理性地捍卫科学:在科学主义与犬儒主义之间.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主要负责第四、五、六章的翻译工作)[美] 理查德·R·尼尔森主编. 曾国屏刘小玲王程韡李红林等译. 国家(地区)创新体系:比较分析.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文章:
李红林. 2010. 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演进——以米勒体系为线索. 自然辩证法研究,⑵: 85-90.
李红林曾国屏. 2010. 米勒体系的结构演变及其理念解析. 科普研究,⑵: 11-17.
李红林. 2009. 科学社会化语境中的米勒体系及其理论借鉴、目标指向. 自然辩证法研究,25⑸: 80-84.
洪伟李红林曾国屏. 2009. 美国民间基金会资助发展趋势考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3): 13-18
李红林,曾国屏. 2009. 科学的社会化:对米勒体系确立过程的分析与考察. 科普研究⑸: 45-51.
ZENG Guo-ping,LI Hong-lin. 2009. Living Science and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 // Clark Glymour,WangWei,Dag Westerstahl. Logic,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irte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London: Individual author and King’s College Publications,UK,6-17. 另见:曾国屏,李红林. 2007. 生活科学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科普研究,⑸: 5-13
李红林,孙喜杰,曾国屏. 2008. 典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及其协调机制研究. 科学学研究,26⑹: 1174-1180.
李红林,曾国屏. 2008. 米勒体系发展演变的考察——基于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的分析. 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95-300.
李红林,曾国屏. 2008. 基础研究的投入演变及其协调机制——以日本和韩国为例. 科学管理研究,⑸: 89-93
李红林,吴善超,张柏洲. 2008.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促进竞争性研究试验计划及启示. 中国科学基金,⑷: 248-252.
李红林,孙喜杰,曾国屏等. 2008. 有代表性国家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机制//周寄中. 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基础研究的投入、评估和协调. 北京: 科学出版社,298-338.
刘立,李红林等. 2008.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科学教育与普及的政策研究//曾国屏,刘立. 科技传播普及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论实践.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5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