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丽,女,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4月生,北京市人,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公交集团客服中心主任、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副秘书长。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2年,李素丽出生于北京市,李素丽的爸爸曾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上高中时,她的梦想是当播音员。1981年高考时,她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但是以12分之差没能考上。落榜后的她在北京公交车当起了售票员。1984年,李素丽加入中国共产党。
公交车队经历
1986年11月,北京市8路公共汽车进行线路优化,分出了60路58路两路车,李素丽被分到了60路。同刚参加工作不同的是,早先一踏上工作岗位,车前已显显亮亮的挂有“青年文明号”的铜牌,而新分的车前只有普通车牌,李素丽所在公交车的车牌为1707号。为了争夺更多荣誉,李素丽车组三人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起床,摸黑赶到车场去擦车洗车,提前做好出车准备工作。四点钟,他们便准时上车,开始接待乘客,很快获得了先进车的车牌,并获得“青年文明号”车组称号。
1993年,李素丽毕业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2001年完成北京市市委党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并于2005年拿到了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
担任领导
1998年10月,李素丽调到北京公共交通总公司服务处。次年12月10日,“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开通,由她负责热线管理工作。期间,李素丽为接线员定下了服务忌语,不能说“不”,比如不知道,不能,不管等等。若来电咨询不在公交集团业务范围之内的,也要提供其他相关咨询电话。接到了恶意“找茬”电话,也不能直接挂断。“有公交方面的问题,我们就解答;若是其他无关的事,一般是加以引导。毕竟我们电话量大,占着资源对后面的客户不公平。”
1999年12月10日,“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的开通,37岁的李素丽作为“公交品牌”调入服务热线任负责人。从运营一线的售票员变成了电话热线里的“知心姐姐”。服务热线开通第一天的求助咨询电话就超过1000个。热线发展18年,从15个人壮大到如今的69人,每天接听五六千通电话,至今最高的纪录是一天接听了4万个电话。除了负责回复市民的来电咨询,客服中心还承担着12345市长热线分中心,以及12328交通服务热线的派单工作。
2003年,李素丽正式成为城外诚家居文化广场的服务形象大使。她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劳模形象大使。李素丽做形象大使的初衷是她想除公交热线外,通过其他形式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人物事迹
优质服务
李素丽19岁当上售票员,视乘客如亲人,始终坚持微笑服务,做到“四多六到”,即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几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受到乘客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她负责的北京交通服务热线,平均每天接电话1.7万余个,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岗和巾帼文明岗。始终践行“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工作理念,被乘客誉为“微笑的天使”。
21路公共汽车北起北京北站,南到北京西站,沿线10公里分布14个车站。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老幼病残孕,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尽量让他们上车;外地乘客容易上错车或坐过站,李素丽及时提醒他们;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提醒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注意交通安全。李素丽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车里人多,一挤一身汗,可她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李素丽售票台的抽屉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棉垫,那是她为抱小孩的乘客准备的,有时车上人多,一时找不到座位,李素丽就拿出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
一丝不苟
“把任何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只要找到你,你就要100%解决。”提到热线的服务,李素丽对姑娘们要求甚严。而要想做到100%解决问题,这背后的学问和功夫不可小瞧。李素丽说:“这就要用你的科学、艺术,从生活中,从你内心的关怀,共同为百姓服务。”
作为面向全国开通的交通服务热线,李素丽和他的团队每天都要接听大量的来电咨询。除了日常的线路查询,热线还经常接到超出热线服务范围的电话。2000年国庆节前夕,一位来自东北边防的解放军战士来电询问,他说:“边防战士赶上假期非常不容易,想借着七天假与战友来北京旅游,但又不知怎样安排。”对于这个超出热线服务范围的请求,当时的接线员小张并没有说“不”,而是利用空余时间,帮助他们安排好假日游玩计划,从住宿酒店,到游玩路线,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这位战士在北京的几天中,玩得非常开心,每天都很充实。假期结束后,战士又打来电话,对接线员表示感谢,并代表边防战士对热线全体人员致以节日问候,还通过花店为热线送来一束鲜花。
服务员工
李素丽说:“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服务的过程,把工作做实,不单纯指的是服务本身,而管理员工,首先就是服务员工。”在96166热线,姑娘们总是亲切的称李素丽为李师傅、李大姐,很少有人称呼她的领导职务,大家一起亲如姐妹。热线的姑娘们说:“在工作中,李大姐是一丝不苟、凡事要求精益求精。但在生活中,她没有劳模的架子,有的是平易近人、和可亲。”
在热线工作的姑娘结婚都会邀请李大姐参加,李素丽从未拒绝过。2000年10月,接线员郭俊彩计划结婚。可她和爱人的父母都在外地,在北京没有什么亲戚,对于如何筹备婚礼一筹莫展。李素丽知道后,派人陪她在班后逛商场置办婚礼必备的服装用品,还亲自联系饭店,制订酒席及设计婚礼流程。在婚礼当天,李素丽又是化妆师,又是婚礼司仪,除当班的姐妹外,大家一起为小郭举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婚礼。小郭不无感动地说:“李师傅是全国劳模,却在百忙之中张罗我的婚礼,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十多年来,李素丽自己也数不清做过多少次主婚人和证婚人。除了参加婚礼,接线员生病、住院,或者家属生病、住院,只要她有空,都会带上慰问品或她亲自做的营养粥、鸡蛋饼等前去探望;甚至有接线员亲属。
以情暖人
李素丽在小小的10米车厢中温暖了数以万计的乘客,成为飘扬在全国公交行业的一面旗帜。她的车厢漂亮整洁,玻璃擦得光洁照人,扶手抹得干干净净,地板拖得清清爽爽。她靠真挚的感情来换取乘客的真情,用自己火热的心来温暖乘客的心。
有一年大年初一的早班车上,面对节日期间不能休息、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乘客,她送上了真挚的祝福:“乘客同志们,今天是大年初一,首先,我代表车组全体成员给大家拜年,祝大家春节好!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进步,万事如意!”虽然车厢内寒气逼人,但李素丽的一番话使乘客们活跃起来,大家的心顿时热乎起来。还有一次,一个操河北口音的小伙子问她:“俺到六里桥长途汽车站,怎么走哇?”李素丽赶忙从身后的方便袋里拿出笔纸,画了一张草图交给了小伙子:“木地下车,往前走不远,换1路或4路汽车,坐到头就是六里桥,然后向前走上立交桥,左拐约200米就到了。”
李素丽刚从公交60路调到公交21路的时候,为尽快弄清沿线的具体情况,李素丽每天起早贪黑,利用下班后时间一站一站走访沿线街巷的机关事业单位,一步一步丈量出车站到附近主要单位的距离,再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回家后,她根据大街小巷和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了近万字的行业服务用语。
以礼待人
季素丽有调解矛盾技巧的秘方。有一次,乘客比较多,车厢里显得特别拥挤。李素丽发现有位怀抱小孩的乘客吃力地站着,就动员一位姑娘让座,可那位抱小孩的乘客一屁股坐下后,却连一声“谢谢”也没说。让座的姑娘脸阴沉下来,不高兴了。李素丽轻轻走过去,笑着逗着孩子说:“小朋友,阿姨平时这么累了,还给你让座,赶紧谢谢阿姨!”抱孩子的乘客一听,顿感刚才失礼了,马上表示感谢:“谢谢你。”姑娘的脸又晴了:“不用客气,应该的。”季素丽巧妙的一句话,让双方都愉快起来。
对待一些蛮不讲理的乘客,李素丽也是笑脸相迎,以礼待人。一次,有个小伙子一上车,也许平时习惯了,就往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吐了一口痰。李素丽见了,走到小伙子跟前说:“您看,我们这车天天打扫,您把痰吐在地上多不卫生!再说,随地吐痰对您的健康也没有好处啊。”不承想,小伙子不但不领情不听劝,还很气愤地又吐了口痰到地板上。季素丽轻轻走过去,掏出餐巾纸,把地板上的痰迹擦干净了,全程没有说一句话。在全车人的注视下,小伙子脸红了,在下车时主动向李素丽认错,赔礼道歉。是的,有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语言。
服务热线
李素丽勤于动脑、善于开拓创新,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无私奉献,对人充满爱心,传递温暖。她让自己平凡的人生,焕发出不一样的精彩。1999年,李素丽带领23名姐妹组建了“北京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在北京市首次为百姓出行、换乘车提供24小时的不间断交通信息。她组织热线工作人员利用班余时间走访线路,熟知了全市700多条公交线路和900余处机关单位、旅游景点具体方位,让电话咨询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后来,李素丽升任北京交通服务热线中心主任,她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平均每天接听咨询电话约1.7万个,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岗和巾帼文明岗。她始终践行“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工作理念,被乘客誉为“微笑的天使”。
社会活动
2008年8月5日,李素丽在2008奥运冠军论坛第三场主题论坛做主旨演讲,演讲中多次流泪,以下为演讲实录。
2010年8月17日,李素丽在海口作专题演讲,并到公交车上现场演练公交规范服务流程,言传身教提高海口市公交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2022年,担任2022北京
冬奥会城市志愿者“
形象大使”。
担任职务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李素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然而,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越是节假日和星期天,她便越是忙碌,一年到头都难有机会与家人一同出游。尽管如此,丈夫和女儿始终理解并支持着她的工作。她车上的小药箱,是丈夫耗费两个夜晚赶制的礼物。女儿莎莎也贴心地扎了三朵美丽的花,挂在车厢内。
社会评价
李素丽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周组委会 评)
乐观、自信、热情、上进,正是通过这些优秀的品质,李素丽感染着周围的人,创造着快乐劳动的氛围,让平凡的工作也得以闪耀独特的光亮。(中国青年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