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勤
中国山东籍艺术家
李秀勤,1953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研修;1990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都会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艺术特点
李秀勤在中国雕塑界是1980年代较早从事金属焊接实验的雕塑家,并且是首先以触觉来建构雕塑创作的第一人。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界的重要艺术家,其艺术创作生涯跨越40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活跃在雕塑界的前沿。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获奖经历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王林(策展人):
李秀勤艺术追求的核心是“寻找艺术形态的表达”,一方面联系内心世界心理感受,另一方面体验社会生存空间。她不是一个身在美术学院仅仅属于文化精英阶层的学院派艺术家,而是一个关注普通和日常—普通事物和日常生活—介入公共空间、市民生活和底层人文的社会型艺术家,其伦理性的政治介入是情感化和普世性的。
何勇淼(人可艺术中心总监):
我每次跟她聊艺术,她都很有激情。作为一名女性,李老师非常敏感,特别是对当下社会的飞速前行有独特的感受能力,也有旺盛的创造力支撑她的持续表达。
佟玉洁 (艺术批评家)
把盲文、盲人作为切入点,让当代雕塑介入社会的理念,在建立了您的雕塑语言的知识体系同时,作为雕塑行为学的一种阐释,它告诫我们,一个雕塑家,除了有技艺,更要有介入社会的人文情怀的身体行动,这涉及到雕塑语言中技与道的当代性与普世性的问题,它是否也应成为雕塑专业的学生的未来启示?2014年《中国雕塑》第3期佟玉洁《雕塑行为学作为一种阐释》
王南溟:(艺术批评)家许马正用盲人特有的触觉在展厅中为李秀勤造像,而李秀勤整个过程闭着双眼,为对方,即盲人许马正塑像的方式与盲人进行着互动,以传递她的社会平等的理念,这是一种从艺术家内心发出的但又走到了社会上去的理念。(《用艺术传达平等观》——王南溟。《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
王南溟:(艺术批评)当我们已经有了2000年以后新的艺术的转向,即从“中国符号”转到“中国问题情境”,我们能否以这个转向为话题追溯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若隐若现所存在的线索,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个案,虽然我们在1990年代早期恰恰看到了一段独立和自主的艺术创作期,但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持续而下这样的艺术自主的。“中国符号”泛滥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而李秀勤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大型回顾展正是反过来对照这样一个以前是不知不觉地在形成,现在已经成为定局的“中国符号”现象。(《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
许江(艺术家)老李喜欢真材料,并一步一步的向着竹、木、石这样一类的自然材料回归。她曾经将这些材料锻造成铁,炼成碳,但骨子里都包含着一种与自然的亲和,一种湖畔所特有的、传递湖山浑然悠长气息的亲和。依着这种亲和,她感受到自然中某种运行的力量,并将之化合而为作品内在浑厚的气息。这种气息和当年的“盲文”系列一样,向着人发出邀约,向着人心发出邀约。让人们在与这些材料和造型的直接摩挲之中,在不仅观看而且坐卧穿行的过程之中,体验一种心游的品质。(《李秀勤作品集——大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6 17:57
目录
概述
艺术特点
艺术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