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
作家、编剧
李碧华(1959年—),原名李白,祖籍广东,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真光中学。中国女作家、影视编剧。
人物经历
李碧华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祖父以前在乡下很有钱,有四个老婆,还有妾侍。父亲做中药,住的是祖父的物业,所以李碧华从小生活在那种楼顶很高,有着木楼梯的旧式楼宇之中,听闻过很多旧式的人事斗争,这种环境和残余的记忆为李碧华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她从小喜爱文学艺术,学生时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国学生周报》投稿。
李碧华从事过小学教师、专访记者、专栏作家等工作。1981年,与张坚庭、陈召合作编剧电影《父子情》,获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1988年,与邱刚健合作将自己的小说《胭脂扣》改编为同名电影,获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1993年,与芦苇合作将自己的小说《霸王别姬》改编为同名电影,获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51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
她擅写奇情畸恋,故事内容别出心裁,人物形象独具一格,不落窠臼,能够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其笔调华美,富有东方意蕴,女性意识的张扬令作品传达出独特的人生体味和价值取向,充满着对人性的深刻追索与探问。她编剧的电影作品还有《潘金莲之前世今生》(1989)、《古今大战秦俑情》(1989)、《川岛芳子》(1990)、《青蛇》(1993)、《诱僧》(1993)、《饺子》(2004)、《生死桥》(2007)、《迷离夜》(2013)、《奇幻夜》(2013)等。
主要作品
小说
散文
舞台剧
影视作品
电视剧改编
电影改编
舞剧改编
创作特点
李碧华爱写前尘往事、奇情畸恋,如梨园传奇《生死桥》《霸王别姬》,道出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慨叹;另外她还喜欢故事新编,像《青蛇》,都能推陈出新,不落他人窠臼。李碧华说她写作是为了自娱,如果本身不喜欢写,只是为了名利,到头来是会很伤心的,她相信自己的灵感,她创作“从来没有刻意怎么写,所有的景象、联想,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是在下笔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出来的。”
李碧华最擅长的是写情,她笔下的情充满了浪漫、激越、凄艳的色调,譬如《诱僧》中的红萼公主为心爱的人生生挨了一刀,直戳心窝而视死如归;蒙天放对冬儿的爱情三生不渝,千年不变;程蝶衣那种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泥足深陷的情感以及《生死桥》中三男二女的情欲纠缠,都揭示了人物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情的执著追求,并融入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所以她书中的人物独具一格,故事别出心裁、瑰奇诡异、雅俗共赏,为她赢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才高八斗,异想奇思,非常有创作上的活力,是很有趣的一个人。不管是她的《胭脂扣》,还是其后拍的《青蛇》,我都觉得非常好,好就好在她的故事是顺着人情走的,而不是顺着一个目的走,她写的东西轻轻巧巧,没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包袱,不教化人,而是让你随心去品味俗世人间的故事,我们也聊得非常好,决定一起来合作这样一部戏。所以,李碧华女士其实是《霸王别姬》的母亲,她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她就是那个为影片打基础的人。”(导演陈凯歌
“李碧华的文字单薄,原无足观。但她的想象穿梭于古今生死之间,探勘情欲轮回。冤孽消长,每每有扣人心弦之处”。(王德威
“她的写作有着引人深思的“边缘性”,既不在纯文学的中心苦思,又不在消费文化阵营盘桓过久,尝试走一条“中庸之道”──其作品既不严肃到无人问津,又不俗到“走火入魔”,而是烙二者于一炉。不走极端,好处是兼容并蓄,探众家之长,雅俗共赏,但往往不容易把握,难以界定。”(刘登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20:2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