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瑜(1907—1986),名乃瓒,又名麟,字白瑜,后以字行。陕西省汉中市
西乡县人。
1928年赴沪入
上海艺术大学艺术教育系学习,1929年转学到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曾师从
潘天寿、
张玉良、
方介堪等名师。1934年,先生在西安任于右任主持的国立武功农专学校农业调查员时,一次去临潼
阿房宫遗址游玩,偶尔拾得古瓦一方,他凭自己的艺术灵感琢成砚台,并在砚上篆刻隶书:“阿房片瓦不值钱,抱残守阙三千年,白瑜得之作
砚田”。此砚为友人刘弱农(四川人,后为川大教授)所见,转呈给了
郭沫若,郭老很感兴趣,于是题五言诗一首赠给了李白瑜。诗曰:“完璞未雕时,玉人抱之泣,一旦化神奇,龙蛇破封蛰,纵令摧毁之,一字一珠玑,媚俗何为者,哲人安所习。”白瑜将郭老的手迹珍藏数十年后,捐赠给了
西乡县文化馆珍藏至今。先生创新印章印材,使用桃核刻印,美妙之极,且总结出一套完整“桃核印”理论。1981年,先生先后被
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接纳为会员,并参加了人才荟萃的“
终南印社”。1983年,又被
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聘请为馆员。
1986年1月病逝,终年79岁。先生和汉中
何挺警、河北
庞裕洲并称“汉上三杰”,三人同是易均室先生的学生,是汉中文人篆刻艺术的启蒙者
先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在上海加入自由大同盟,并与
潘汉年、
田汉共同发起
中国美术家联盟等进步组织和团体,还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游行示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