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瑱自幼好学,博通百家经典,擅长作诗,并因此享有名声。有人曾试着用
险韵来考他,他拿起笔就写,就像预先构思好了一样。尚书李松缙一见到他就惊叹道:“这是个能成大事的人才啊!”李瑱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登科,调任广州司录,后来被选中在翰林院任职。
忠烈王曾以诗赋亲自测试文臣,选出了九人,李瑱位列第二,其弟李世基则位列第三。他历任起居郎、中书舍人,又出任安东府使,以革除百姓弊病、兴办学校为要务。至大德元年(1297年),李瑱已累迁右司议大夫。翌年忠宣王即位,设置词林院,以李瑱为词林七学士之一,掌管
铨注,参与机要,后加左承旨、秘书尹、知兵曹事。忠烈王复位后,他历任大司成、密直承旨、典法判书等职。
大德十一年(1307年),忠宣王以拥立
元武宗之功恢复权力,任命李瑱为判卫尉寺事、权授密直副使。李瑱上书建议道:“殿下在皇室中立下功勋,受到的恩宠日益隆厚,确实应该做到有功不自夸,受宠不惊惧,又要与朝臣和睦相处,如同水乳交融。况且名位和官职至关重要,不能随便授予无功之人,更何况是族人亲友呢?那些假称父王赏赐、窃取府库钱财的人,人们都痛恨他们,不能不严加查察。对于赏赐的土地田产,除了有功之人外,其余的一律收回。官员冗多,耗费国家俸禄,除了六部尚书外,其余的全部合并裁撤。近年来干旱饥荒,百姓都缺粮,应该停止那些不急之务。”忠宣王对他的建议表示赞许并采纳,破格提拔他为政堂文学、商议都佥议司事,并让他参与赞襄国事。
忠肃王在位时,任命李瑱为检校政丞、临海君。当时,他的次子
李齐贤尤受忠宣王宠信,在元朝侍从忠宣王。李瑱曾仗着李齐贤的势力多次抢夺别人的奴仆,每天都有哀告申诉的人上门。校勘崔沔曾在李瑱门前上吊自杀以明冤屈,后经都监裁决,将崔沔的遗体送回家中。延祐七年(1320年),李齐贤主持科举考试,带领门生向他祝寿,远在元朝的忠宣王赐给他银瓶二百个、米五百石。李瑱和他的妻子都健康无病,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为荣。但第二年九月,李瑱就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谥号为文定。
李瑱未刊行文集,不过据说他有《东庵集》,但亦未能流传。有两首诗被收录于《东文选》中,另有为
金方庆、
权㫜所作墓志铭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