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珏这一角色来自《家》,中国作家
巴金的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春》、
《秋》。《
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
《激流》。开明书店1933年5月出版《家》单行本。小说描述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族,主人公是觉新。在其中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底下的五房中长房有父母早逝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三个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 身为长孙的觉新,受过新思想的熏陶但仍服从传统,年轻时,他曾与梅表妹相爱,但却因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瑞珏为他生下一子海臣,后又怀孕。高老太爷去世,陈姨太等以不祥为由将瑞珏搬到城外的破房里,因缺少好的医疗条件难产而死。这个儿子不久也死了。
性格特点
07版电视剧《家》中的李瑞珏 巴金的《家》和《红楼梦》没有任何关系,我却觉得它是
《红楼梦》的现代版。
从钱梅芬、高觉新身上我看到了林黛玉的影子,从李瑞珏的身上看到了薛宝钗的影子,从高淑华的身上看到了史湘云、探春的影子,高老太爷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像极了是老太君,而克明、克定、克安兄弟的荒唐像极了贾政兄弟。同样是堕落、衰败中的大家庭,夕阳向晚;同样的三代人物特征。难道这仅仅是巧合?还是中国的传统大家庭数千年未曾发生任何不变,千百年来遵行同一个模式,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情节只是换了人物?我对这个问题非常不解,但又非常感兴趣。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读《家》时和我有同样感觉。借用“二程兄弟”的话‘这是我自家体贴出来的’,没有参看任何人的意见。
无论是薛宝钗还是李瑞珏都是绝大多数男人的理想伴侣,当然像贾宝玉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人世艰辛、用不着努力奋斗的富家子弟除外。一个需要为自己人生、事业而奋斗、努力的男人都希望有一个安定、温馨的家,都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得力妻子,盼望的是贤妻良母类型。能够操持家务、懂得养育孩子、对打拼中的男人温柔贴心的那种。虽然女权运动、男女平等已经搞了很多年,但是男权为中心的整体格局在社会现里实依旧没有改变。
在高家的大家庭里,她能处理好所有关系,是完美的化身。历史以来最麻烦的婆媳关系在她那里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且婆婆是丈夫的继母,还有三个婶娘、一个姨太太,她能让那么多女长辈服服帖帖,没有任何人给她找茬,这完全可以打破中国传统婆媳关系的世界吉尼斯纪录。此外她还有三四个衣冠禽兽般的男长辈,她同样可以做到别人无从挑剔。
这还不算,还有一大群弟弟妹妹,嫂嫂与小姑的关系虽不像婆媳关系那般难缠但也不能等闲视之,可她都摆平了。弟弟妹妹们对她崇爱有加、尊敬无限。更不可理喻的是在她明白自己丈夫和前情人钱梅芬的关系、知道丈夫心里一直装着另一个人同床异梦之后,非但没有醋意大发投井沉湖、找丈夫讨说法反倒处处为情敌着想、为她考虑,体现了她对另一个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女子的同情。
作为贤妻良母的她对丈夫百般体贴、百般温柔不说,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亦是无微不至。如果选评全球最伟大女性,那么她应该排在第一,因为她是个完人,完美到无从挑剔。
婚姻
李瑞珏 李瑞珏、高觉新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包办。传统的家长包办婚姻制造了无数人间悲剧,可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便是在这一制度下辉煌起来的。它并没有从社会层面上产生不良影响,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数千年文明不断代的国度,世界其他地方的很多种婚姻制度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比它更合理,却无法保持和它一样的生命力。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对这一制度进行评价,特别是站在历史长河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时候。好像是适之先生说过,婚姻是一种磨合,在中国传统包办制婚姻里恋爱是结婚以后的事情,婚后两个人慢慢地去发现对方、喜欢对方、开始恋爱,两个人的情感开始升温。用这种观点来形容李瑞珏是对的,婚后她爱高觉新爱得一塌糊涂,而高觉新也因为拥有她的长相和占有她的身体从而不再排斥。
作品简介
《家》以作者巴金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为基本素材,带有自传性质。巴金曾说:“要是没有我的最初二十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但《家》又不单纯是一部自传,而是对中国当年典型的旧父权制家庭败落史的现实主义的再现。
《家》的主题是,通过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
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而且更集中地指向了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相关情节
《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取材于感受至深的老家生活经历,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家》通过对美丽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艺术再现,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和罪恶,同时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抗,寄托了对未来新生活的期望。《家》叙写了大家族三代中的四类人物: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第二类是封建大家庭的败家子,像吃喝嫖赌、荒淫无耻又极端不孝的叔叔辈克安、克定;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第四类则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如梅、瑞珏(jué)和鸣凤等。
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高老太爷的死是颇具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时的幻觉:“他隐隐约约的他的儿子们怎样的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到他的儿孙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暗示出封建大家庭灭亡的两大原因:纨绔子弟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从内部蛀空了这个封建大家庭,新一代的叛逆者又从外部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