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璞
中国语言文字学家
李玲璞(1934.01~2012.11.17),男,笔名李圃,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原名誉主任,上海市古籍整理与规划重大项目《古文字诂林》主编。
人物生平
李玲璞教授自幼生活在胶东解放区,自1944年小学四年级至1946年小学六年级被遴选为“小先生”,课余时间负责教妇女扫盲识字班,并承担虎山区区委上呈下达文件报告的缮写工作、虎山区区报的缮写出版工作和宣传标语的书写工作等。小学毕业后,于1947年初担任泽头集小学代课教师,同年5月,党组织调他赴米山(当时昆嵛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县人民武装部负责机关报《战报》的编辑、刻写和印刷工作。同年10月,由于战争形势的需要,部队穿插西行,党组织考虑到他年龄较小,随军行动不便,指示他转移到虎山区继续从事宣传工作,如书写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的《告蒋军官兵书》,慰问北撤的新四军伤病员,参加土改复查运动等,同年12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解放后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整个胶东解放区教育停办,干部和教师全部务农,生产自救。翌年秋末,党组织推荐他进东海区举办的第一所中学师范部二级深造。1950年参加东海区结束土改工作队。1951年至1956年,先后任昆嵛县刘家上口初小校长,县点校汪疃完全小学教师,文登专区第六速成师范语文教师,文登专署干部文化学校及其分校语法修辞课教师,从此走上了中国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道路。1956年秋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8年起,作为大学高年级优秀生提前登上大学讲台为低年级大学生授课,并在体育方面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与此同时,他从事《中学语文教师手册》的编写工作,为语言学、汉语文字学学科召集人。1960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981年始先后晋升副教授、教授,并先后担任中国古代史专业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李玲璞教授的从教经历极为特殊,从“小先生”到小学代课教师,从初级小学教师到高级小学教师,从中等学校教师到职工大学教师,从全日制大学本专科教师到夜大学、函授大学、自学考试本专科教师,从硕士研究生导师到博士研究生导师,几乎遍及各种层次规格的教学工作,这在我国教育界是十分罕见的。
2012年11月17日22时39分,李玲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教学工作
半个世纪以来,李玲璞教授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突出理论思辨和思路方法的教学,以身作则,倡导求实创新,受到历届学生的高度评价。他招收并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和国内访问学者30余人,其中已有七人成为博士生导师,一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除北京大学以外,这在全国各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点中尚属首例。
李玲璞教授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献身教育战线,还在就读小学四年级的10岁起,李先生就因成绩优异被家乡(胶东老解放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遴选为“小先生”,课余时间任教于妇女扫盲识字班。在1956年考入华东师大前,在家乡历任小学代课教师(13岁),初级小学校长,县完全小学教师,专区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专署干部文化学校语法修辞课教师。1960年留校任华东师大中文系教职后直至生命终点,没有一天离开过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积累起来,已是整整68载。他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数十年如一日,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非凡的爱心,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李玲璞教授自六十年代起就开始承担函授面授、夜大学教学管理和授课等工作。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十年间,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成人教育工作。当时正是教育事业百废待兴,社会人才大量匮乏之际,为了帮助已被耽误十年青春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充实知识,提升能力,李玲璞教授只身承担了上海市内十个区二十个函授点和郊县十个函授点的古代汉语课程的函授任务,从此不管严寒酷暑,还是下雨下雪,李玲璞教授都充满激情,在三十个函授点之间来回奔波,每到一处就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白天是一整天的面授讲课,夜晚则是辅导答疑。期末临考前,他还每天下到一个函授点,为学生当面辅导迎考。1982年夏,李玲璞教授在接连完成上海郊区七个县的复习迎考指导后,因劳累过度、导致支气管破裂而大量吐血。但他躺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崇明地区的考生正在等待他当面去辅导之事。当时,经他亲自面授的学生人数达五千余名。他也因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杰出的教学成果在广大学员中享有盛名。在为三千名首届函授生举行的毕业典礼大会上,李玲璞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上台发言,短短的仅四百字的发言,竟被学员的掌声打断了八次。
李玲璞教授还经常到华东师大在外省市的函授点面授讲课,并曾亲自率领研究生在毕业先后到滁州、青州、烟台等地函授点进行教学实习指导。他所教授的学生遍布十几个省市,可谓“桃李满天下”。为配合社会助学需要,李玲璞教授撰写了《文言文阅读初阶》,主编了《古代汉语精解》等著作,这些著作,对社会助学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八十年代初,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考试制度诞生以后,李玲璞教授又为自学考试工作做出了大量贡献。他参与制定的《中文专业自学考试计划》,是全国首创的第一份自学考试计划。为其他各专业提供了专业考试计划的模式。他还主持制定了《中文专业自学考试大纲》以及《古代汉语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等自学考试的纲领性文件,主持和参与了古代汉语课程全国统考题库的制定工作,主编了古代汉语全国统考使用的统编教材《古代汉语》。全国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后,李玲璞教授任委员和首届秘书长,在中文专业各课程考试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纂和命题工作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了非凡的组织才能和奉献精神。
鉴于李玲璞教授在成人教育工作方面的突出成绩,1986年他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先进教师”称号,1996年,又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工作者”。
李玲璞教授先后为本科学生开设“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等基础课和“甲骨文选读”等选修课,为研究生开设了“甲骨文文字学”、“汉字发生学”等专业课。为了上好这些艰深的语言课程,他十分注重教学法的钻研,使自己讲授的课程既有学术深度,又能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甲骨文选读》常常成为选读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
李玲璞教授在培养研究生工作上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所带的研究生从思想品格的成长,到业务水平的提高,乃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生活困难诸方面都倍加关心。每年中秋,他都请家在外地的研究生到自己家中吃月饼,话团圆,同时又在师生团聚之融和气氛中,对学生悉心指导。在李玲璞教授言传身教辛勤培养下,所带研究生政治思想,人品学风、业务能力等方面都迅速成长起来。这些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承继了兢兢业业、勤奋努力的作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遍布海内外数十家高校和研究单位,其中不乏学科带头人和院系领导。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突出成就,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可以百、千计数,在科研评奖中也屡获殊荣,还有不少人先后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类奖项。其中博士研究生华学诚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除北京大学之外,这在全国各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点中尚属首例。
李玲璞教授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发展建设富有远大的学术目光和独见卓识,并深深意识至自己作为学科带头人所肩负的培养造就学术梯队的光荣使命。他注重通过经常性的传、帮、带,尤其是以科研项目的进行,来带动和促进人才的成长。他主持进行的大型科研项目《古文字诂林》其编纂成员就汇集了二十余名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学者,除了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的主体外,还吸收了华东师大对外汉语系、古籍研究所、史学研究所和图书馆古籍部以及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等学校和研究、出版单位的近十名中青年学者参加。编纂工作形成一支学术力量雄厚而又充满朝气之队伍。这些中青年学者在几年的锻炼磨难中,在学术追求和业务水平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为华东师范大汉语言文字学科学术梯队的形成及学科跨上新台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工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玲璞教授四度参加国家教育委员会专家调查组工作,并执笔为国家起草了四个全国性管理条例。第一个条例是《普通高等学校夜大学管理条例》,由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第二个条例是《普通高等学校函授大学暂行条例》,由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第三个条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暂行条例》(二人合作执笔),由国务院颁布;第四个条例是《社会力量办学暂行条例》,由国务院颁布。
学科建设
李玲璞教授始终坚持高等学校科研教学两个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市府领导关于“握紧一个拳头,完成一个项目,培养一支队伍”的号召,自1991年起,主持大型古文字科研工具书《古文字诂林》编纂工作,遴选了近二十名高等学校科研骨干,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工作,完成了多卷本一千多万字的《古文字诂林》编纂任务,培养了一支令人瞩目的学术研究梯队,并于世纪之交获准建立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还带动了博士点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建设,被认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在华东师范大学50周年校庆之际,李玲璞教授以“为我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受到了表彰。李玲璞教授主编的《古文字诂林》(十二册)先后获上海和全国共四个大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新闻出版特等奖、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发明创造
中国文字本体理论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玲璞教授创立了一整套中国文字学三维系统理论,即取象发生系统、本体结构系统和心理认知系统,创立了一整套字素分析法,即静态的字素本体系统和动态的字素功能系统;给中国文字以科学的定位,总结出中国文字的八种造字法。以上创新理论和方法已成功地运用于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秦文字和秦汉篆书等各类出土古文字的分析以及魏晋以后的楷书分析。
中国文字发展理论方面:本世纪初在汉字学三维系统理论和字素分析方法的指导下,李玲璞教授提出了中国文字发展的三条线索,即中国正统文字发展史、中国方域文字发展史和中国书体演变史。这一科学的论断,改变了长期以来误把中国文字的书体演变史当成中国文字发展史的错误认识。
出土古文字现代信息发展技术处理和字样学创新方面:以李玲璞教授为第一发明人的《古文字字形库与电脑排版系统》已成功地运用于大型科研工具书《古文字诂林》的排版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首次突破了甲骨文、金文、陶文、货币文、玺印文、简牍文、帛书和石刻文八大类出土古文字的排版印刷问题。与此同时,李玲璞教授又根据秦汉篆书厘定了一万多个篆书古楷定字,在隶书至后世通用楷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填补了中国正统文字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在长达六十余年的汉语言文字教学研究生涯中,李玲璞教授始终保持着不满足于现状,不轻信成说的科学精神,担当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学者天职,在汉语言文字教学、汉语史、古文字研究、文字学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里奉献了丰硕研究成果,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品牌,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给学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
对于李玲璞教授丰硕的学术研究贡献来说,任何归纳分类,要想做到全面完整反映,都会有些力不从心。这里谨在前文《哀悼篇》“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李玲璞教授简介”的基础上,再作简要综类。需要说明的是,李玲璞教授在六、七十年代,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曾经从事过“文学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同样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方面的成果,因为不属于“语言文字研究”范畴,就不包含在以下的归纳分类中了。大体来说,李玲璞教授汉语言文字教学研究的著述可析为如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汉语文字教学研究方面:半个世纪以来,李玲璞教授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突出理论思辨和思路方法的教学,倡导求实创新,注重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创编了不少在社会上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权威教材教辅,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大学文科自学丛书《古代汉语精解》(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语文出版社,1992)。特别是后者,不但自创编依然是全国自考指定教材,而且被很多高校采用为全日制本科的“古代汉语”基础课教材。
(二)古文字释读和考释研究集成方面:李玲璞教授的古文字研究,以服务社会、面向现实、贯通古今为特色。他的《甲骨文选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982年台湾大通书局翻印)、《甲骨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都成为研习甲骨文的学者案头常备书;他所主编的大型古文字考释工具书《古文字诂林》(1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年)更堪称一部划时代的集大成之作。
(三)中国文字本体理论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玲璞教授创立了一整套中国文字学三维系统理论,即取象发生系统、本体结构系统和心理认知系统,创立了一整套字素分析法,即静态的字素本体系统和动态的字素功能系统;给中国文字以科学的定位,总结出中国文字的八种造字法。这些创新理论和方法已成功地运用于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秦文字和秦汉篆书等各类出土古文字的分析以及魏晋以后的楷书分析。这方面的代表作有专著《甲骨文文字学》(学林出版社,1995),论文则有《说字素》(1993)、《语素物化与汉字分析问题》(1998)、《字素理论及其在汉字分析中的应用》(2000)等。
(四)中国文字发展理论方面:本世纪初在汉字学三维系统理论和字素分析方法的指导下,李玲璞教授提出了中国文字发展的三条线索,即中国正统文字发展史、中国方域文字发展史和中国书体演变史。这一科学的论断,改变了长期以来误把中国文字的书体演变史当成中国文字发展史的错误认识。这方面的代表作有论文:《汉字学三维系统与汉字文化学》(天津,2001)、《正统文字与方域文字及相关问题》(上海,2002)、《中国正统文字的发端——殷商甲骨文字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巴黎,2003)等。
(五)出土古文字现代信息发展技术处理和字样学创新方面:以李玲璞教授为第一发明人的《古文字字形库与电脑排版系统》已成功地运用于大型科研工具书《古文字诂林》的排版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首次突破了甲骨文、金文、陶文、货币文、玺印文、简牍文、帛书和石刻文八大类出土古文字的排版印刷问题。与此同时,李玲璞教授又根据秦汉篆书厘定了一万多个篆书古楷定字,在隶书至后世通用楷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填补了中国正统文字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主要作品
专著
《甲骨文选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982年台湾大通书局翻印)、《甲骨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甲骨文文字学》(学林出版社,1995)、《文言文阅读初阶》(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主编有:大学文科自学丛书《古代汉语精解》(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语文出版社,199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辅导书《古代汉语自学辅导》(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工具书《异体字字典》(学林出版社,1997)、《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大型古文字科研工具书《古文字诂林》(1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古文字释要》(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合著有:《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古文字字形库及电脑排版系统》(合作开发,第一发明人,已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1999);论文有:《造字法与表词法》(1988)、《汉字的发生与汉字的文化蕴含》(1990)、《说字素》(1993)、《语素物化与汉字分析问题》(1998)、《字素理论及其在汉字分析中的应用》(2000)、《正本清源说异体》(2003)、《汉字学元点理论及其相关问题——兼谈汉字认知的若干误区》(2004)等。
论文
《汉字美学散论》(上海,1978)、《略论同形字》(上海,1978)、《甲骨文造字八法论》(安阳,1989)、《关于汉字宏观系统的思考》(上海,1993)、《汉字文化学阐释论略》(北京,1999)、《汉字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香港,1999)、《汉字学三维系统与汉字文化学》(天津,2001)、《加强汉字学理论建设,迎接本世纪汉字信息处理的突破性变革》(上海,2001)、《正统文字与方域文字及相关问题》(上海,2002)、《中国正统文字的发端——殷商甲骨文字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巴黎,2003)、《汉字学元点理论及相关问题——兼谈汉字认知的若干误区》(巴黎,2004)、《从汉字的正俗消长看汉字的本体功能》(北京,2007)、《汉字教学三题》(上海,2007)、《节律性、自足性与相似性——兼谈汉语的特点和汉字的特点》(上海,2008)等。
此外,为一些专著所撰写的序言以及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数十篇。
附:李玲璞教授论著目录
一、著作:
1、《甲骨文选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982年台湾大通书局翻印)
2、《文言文阅读初阶》(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
3、《甲骨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甲骨文文字学》,学林出版社,1995(2002年学林出版社再版)。
5、大学文科自学丛书《古代汉语精解》(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6、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1992(2000年语文出版社再版)。
7、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辅导书《古代汉语自学辅导》(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
8、《异体字字典》(主编),学林出版社,1997。
9、《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10、《古文字诂林(12卷)》(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
11、《古文字释要》(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12、《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李玲璞、臧克和、刘志基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13、《古文字字形库及电脑排版系统》,李玲璞、沈康年、郑明合作开发,李玲璞为第一发明人,已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1999。
二、论文:
14、《汉字美学散论》(上海,1978)。
15、《略论同形字》(上海,1978)。
16、《说“也”》,《电大语文》,1983年第11期。
17、《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教学质量》,《上海教育(工农教育版)》,1986年第3期。
18、《甲骨文造字八法论》(安阳,1989)。
19、《殷墟卜辞与史前民族文化心态》,李玲璞、臧克和、刘志基,《中国文化源》(陈秋祥等主编),1991。
20、《说字素》,《语文研究》,1993年第1期。
21、《造字法与表词法——兼谈安子介先生的<解开汉字之谜>》,《安子介语文学术思想研讨会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
22、《关于汉字宏观系统的思考》(上海,1993)
23、《汉字的发生与汉字的蕴含》,《语文学习》,1994年第4期。
24、《咬住语素细细嚼》,《咬文嚼字》,1995年第9期。
25、《学术书摘·甲骨文字字素》,《中文自学指导》,1997年第5期。
26、《语素物化与汉字分析问题》,《语言文字学刊》,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
27、《汉字文化学阐释论略》(北京,1999)。
28、《汉字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香港,1999)。
29、《字素理论及其在汉字分析中的应用》,《学术研究》,2000年第4期。
30、《字素理论与汉字分析问题》,《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1、《汉字学三维系统与汉字文化学》,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天津,2001。
32、《加强汉字学理论建设,迎接本纪汉字信息处理的突破性变革》(上海,2001)。
33、《正统文字与方域文字及相关问题》,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年会报告,上海,2002。
34、《正本清源说异体》,《语言研究》,2003年第1期。
35、《中国正统文字的发端——殷商甲骨文字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国文字研究(第四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6、《汉字学元点理论及其相关问题——兼谈汉字认知的若干误区》,《中国文字研究(第五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7、《从汉字的正俗消长看汉字的本体功能》,《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四辑)》,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编,商务印书馆,2007。
38、《汉字教学三题 》,《中国文字研究(第八辑)》,大象出版社,2007。
39、《节律性、自足性与相似性——兼谈汉语的特点和汉字的特点》,《中国文字研究(第十辑)》,大象出版社,2008。
40、《漫谈自修》,《人民教育》1977年03期。
三、序(部分):
41、王元鹿《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李玲璞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42、臧克和《汉语文字与审美心理》李圃序,学林出版社,1990年。
43、李万春《汉字与民俗》李圃序,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44、王群主编《常用字引申义辞典》李玲璞序,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
45、臧克和《汉字取象论》李圃序,圣环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
46、阚景忠《汉文文言教学艺术论》李圃序,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47、郝茂《秦简文字系统之研究》李圃序,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
48、华学诚《汉语方言学史研究》李圃序,艺文印书馆,2001年。
49、黄建荣《楚辞古代注释论纲》李圃序,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50、华学诚《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李圃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51、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李圃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2、程邦雄《文字训诂论集》李圃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53、何崝《中国文字起源研究》李圃序,巴蜀书社,2011年。
学术兼职
南开大学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美国密西根大学甲骨文教材编写顾问;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和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上海市第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上海市高等学校职务评审委员会学科组成员;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会学科组成员;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定委员会学科组成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委员会第一任秘书长;
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文字学会发起人之一并先后任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所获荣誉
1986年获全国总工会与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全国职工教育先进教师”奖章和荣誉证书;
1996年获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1998年获宝钢教育发展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奖章和荣誉证书;
2003年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颁发的“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与奖杯。
李玲璞教授的个人传记已收入《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名人录》美国《who’s who(1994)》,并受聘为英国剑桥名人传记协会顾问委员。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00: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