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集笺注》全书共三卷。卷一为词,卷二为诗,卷三为文。词凡53首,存疑辩证之作7首,佚句4则。诗凡16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凡10篇。附录三种:一、《李清照年谱》;二、《传记·序跋》;三、《总评》。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后记。共三十一万字,被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规格最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并有精装本供读者收藏。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女词人,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史载原有《李易安文集》十二卷、《
易安词》(一作《漱玉词》)六卷,然早已散佚。后人不断搜集,所得不多,如明末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民国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本,皆辑有《漱玉词》,不仅量少,而且皆无注释。晚近王仲闻所著《
李清照集校注》,较为精审而全面,然收词仅43首,校注亦有不详与未安之处。其他校注本、选注本及论文集,层出不穷,往往陈陈相因,缺少新见。故山东博物馆研究员于中航先生云:“李清照作品存世无多,研究者颇众,要深入研究,有更多创获,的确不易。”因此,如何深入研究李清照,是当前词学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综观全书,约有以下几点不同于前人,亦即突破前人之处:
第一, 有了新的版本。如前所述,李清照原著早佚,今人研究只能从最早、最好的辑本着手。最早的辑本,是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常熟毛晋汲古阁刊《诗词杂俎》中的《漱玉词》一卷,自云系据洪武三年(1370年)钞本,收词仅17首。后来毛氏另有钞本《漱玉词》一卷,作为《汲古阁未刻词》之一种。此本自《
如梦令》至《多丽》,共49首,远远溢出《杂俎》本。这是收李清照词最多的辑本,可惜除赵万里曾提及一两首外,他人皆不知。本书以
日本东北大学词学家村上哲见教授所赠的东京大仓文化财团所藏彭氏知圣道斋钞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为底本,并以村上先生所赠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道光二十年刊《漱玉词汇钞》、上海图书馆藏清沈瑾钞《漱玉词》对校。这三种版本,前人皆未曾使用,可称本书特色之一。
第二, 在考证上见工夫。此前的李清照研究以理论分析、艺术鉴赏为主。而考证用得不多,间有收获,也显得零碎而不成系统。本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考证了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密切相关的活动,赵李两家的交游和遭遇,从而廓清了李清照的社会关系,解剖了她的性格,理清了她所处的环境。如李清照的生母,后人据《宋史·李格非传》,一直认为是王拱辰的孙女。现作者从《洛阳新获墓志》王拱辰夫人《和义郡夫人薛氏墓志铭》中发现,此为清照继母,生母乃王长女,见李清臣《王文恭公神道碑》。其词如《
渔家傲》,论者多不详作于何时,经作者考证,乃作于建炎四年(1130年)追随御舟、仓皇入海之际。其诗《乌江》(一作《
夏日绝句》),乃建炎三年四月与赵明诚赴池阳途中在乌江谒西楚霸王祠时所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书中广泛寻求旁证、深入挖掘内证,终于将每一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对全部作品进行编年。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工作,也是本书的一项重大的创造。
第三, 补遗辑佚,发现了一些新作。李清照作品,经过几个朝代学人的爬梳剔抉,已很难见到沧海遗珠。王仲闻本曾发掘一些新作,世称完善。然而孔凡礼却从明钞本《
诗渊》中辑得李清照《
新荷叶》词一首,为《
全宋词》、王本所未载。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黄文吉教授于明钞本《天机馀锦》卷二中得李清照《木兰花令》一首,慨然寄赠。这些皆被本书采纳。此外又收入李清照《琴铭》一首,可供研究者之参考。这些辑佚数量虽不多,然而弥足珍贵,较之前人注本,不能不是一个小小的突破。
李清照,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格非女。徽宗
建中靖国元年(1101),适当时为太学生的
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崇宁元年(1102)父入党籍。宣和三年(1121),随夫宦居莱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明诚知江宁府,时金兵南侵,遂载书赴江宁。三年,明诚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东各地。绍兴二年(1132),赴临安府,夏,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四年,撰《金石录后序》。晚年表上《金石录》于朝。清照工于诗文,尤以词擅名,为宋代婉约派大家。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又《易安词》六卷,皆已散佚,仅有《打马图经》一卷传世。近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