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泉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李永泉,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先后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重庆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外语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任教,教授过《法律基础》、《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课程。
人物经历
男,教授、博导,浙江省微生物生化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层次。中国微生物遗传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终身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终身会员。
教育经历
2010.09-2010.11 美国康乃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7.01-2007.03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9.03-2003.06 浙江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研究生。
(其中2001.05-2002.07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培博士)。
1989.09-1992.03 浙江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09-1989.07 浙江教育学院化学系本科脱产班学员。
1980.09-1983.07 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学生。
工作经历
2002.1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浙大生化研究所所长(2006年至今)。
1998.09-2002.1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导。
1996.12-1998.09 杭州大学生科院副教授、硕导,生化与发酵研究所副所长。
1995.05-1998.01 兼任浙江佐力药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992.04-1996.12 杭州大学生物系讲师。
1985.09-1987.09 浙江温岭市城南中学化学教师。
1983.08-1985.09 温州市瑞安高楼中学化学教师。
主要贡献
发表50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863计划与支撑计划子课题各1项、国家科技部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和百万以上重大横向4项等。本人领导的研究团队由1位教授、3位副教授、1位讲师及2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次级代谢工程、生物制药。
1、抗生素基因工程
全面开展放线菌抗生素次生代谢调控研究,主要内容为(1)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和生物合成机制研究;(2)抗生素次级代谢调控机制,包括基因簇内的调控基因、多效调控因子(A因子、σ因子、PI因子、严谨响应因子)、全局调控因子(双组份信号传导体系),通过对染色体基因组目标基因敲除和整合重组,构建高产基因工程菌;(3)抗生素转运与分泌调控;(4)针对前体物的初级代谢调控机制研究,以及基于发酵环境对合成代谢影响的发酵工艺优化研究,采用多尺度组合调控抗生素生物合成以提高发酵水平。
2、药用真菌次级代谢工程
选择我国特有的典型珍稀药用真菌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利用发酵建立药用真菌资源规模化生产技术,在深刻认识药用真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药用真菌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同时通过对药用真菌的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理研究,从药用真菌中挖掘药用功能基因,从源头上开发和保护药用真菌这一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具体内容包括(1)药用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2)基于药效组分(活性代谢产物)质量全程控制的药用真菌发酵工艺优化与放大研究;(3)药用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活性评估和筛选技术;(4)药用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合成机理研究。
3、生物制药
在深入研究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基础上,着重构建以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为载体的重组基因高效表达及其大规模培养技术,进行重组基因药物开发。
论文
《要件事实理论与诉讼标的》
《专利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理工为主的高等院校建设和发展人文学科的综合研究》
《禁止令制度初探》
《论我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
《利用工科优势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21世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著:《建筑法与房地产法概论》
《世界贸易组织与纠纷解决机制》
《统一合同法》
获奖记录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第1、第2)和二等奖3项(第1)、三等奖1项(第1)。
获得多次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实验竞赛(模拟法庭)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多次校级教学成果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8 15:0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