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中,我国著名
理论物理学家,1934年12月17日出生,江苏仪征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师从“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教授。1963—1965年苏联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波戈留博夫(Bogolyubov)院士。1986年晋升为教授,同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退休,2012年9月21日逝世。他著有国内第一本《固体理论》。
李正中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学与
凝聚态物理学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理论物理学尤其是固体理论的教学与科研两方面均具有很深的造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由于学术和教学水平高,李正中教授曾连续两届被任命为“国家教委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学科指导组组长(1991—2000年)。
李正中自1958年毕业留南京大学任教以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主讲《固体物理学》和《固体理论》课程,并指导研究生。由于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且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所以这两门在一般人看来高深莫测的课程,到了他手上,却一直非常受欢迎。
夫人龚秀芬回忆,李正中的课堂上常常座无虚席,奇怪的是,到了期末,参加考试的人并没那么多。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不少人是外系和外校的,也慕名而来听课,他们用不着修学分,自然也不用参加考试。夫人龚秀芬记得,李正中对自己上的每节课、带过的每一届学生都很重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他会起个大早,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精神抖擞地去教室。几十年来,一直是这样。他认为,这是对同学们的一种尊重。”上世纪90年代,以PPT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兴起,但李正中上课时却很少用多媒体,因为经验告诉他,用了多媒体,会有相当多的同学跟不上,而用粉笔板书,则给学生们留出了思考的时间。有时候,遇到复杂的图形,为了准确清晰地进行表达,他才会用上多媒体。
2010年,在一次体检中,李正中被查出癌症,经确诊后住进了医院。医生说,他的时间只有四个月了,但他乐观地接受了一系列治疗以及手术。他要求家人和医生如实告诉他病情发展,不能隐瞒任何情况。他让夫人把台灯和参考文献都带到医院,他给自己拟定了生命最后的计划:要出《固体理论》第三版,把国际上最新的成果都介绍进去,《Physics today》杂志中的新东西也要放进去;要把《固体理论》翻译成英文……他抓紧时间工作,即便是开过两次刀以后,还在看书查资料,宁静的病房仿佛变成了他心爱的办公室。医院的护士,也都知道病房里住进了一位博学的教授,常会跑来向他请教英文,或向他请教关于子女高考如何选专业等问题。他远在英国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心愿,帮他联系好了国外著名出版社……然而,时间实在来不及了。第三版书还没出来,翻译也没有完成,2012年9月21日,在和病魔顽强斗争了两年之后,李正中教授带着未完的心愿,离开了亲人、朋友、学生和挚爱一生的事业。
在科学研究方面,李正中教授早在五、六十年代就从事过极化子、合金内耗与金属结合能、磁性及超流等项目的研究,其中“有序—无序的内耗理论”与“极化子格林函数的研究”被列入1949—1959十年我国物理学的科研成就。60年代,关于“超流动力学方程”的研究由波戈留博夫院士推荐发表在苏联科学院学报。80年代以来,从事
强关联电子体系、无序系统,以及
自旋电子学等前沿课题的理论研究,主持完成了七个国家基金项目,在国际学术榜(SCI)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他的“重费米子合金理论”、“重费米子系统的磁输运理论”、“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角分辨光发射谱(ARPES)理论”、“重费米子半导体压力效应的微观理论”以及“有限偏压铁磁隧道结中隧穿磁阻(TMR)的量子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引用。
李正中教授所著的国内第一本《固体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是高校研究生基础课程的主要教材,该书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因在理论物理学和
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先生因此于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曾连续两届被任命为“国家教委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学科指导组组长(1991—2000年),1994年获得江苏省教育工会颁发的“优秀教育世家”称号。
龚秀芬教授与李正中教授在上世纪50年代相识相恋,60年代喜结良缘,结缡四十余载,相敬相爱,各自钻研业务,均有建树。李正中教授病后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龚秀芬教授每日闻鸡即起,奔走于南秀村与省人民医院高岗上病房之间,虽积劳成疾,却始终相伴于李正中教授身边,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在现今物欲横溢的社会中,一身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为我所景慕。李正中教授一生执教南大,著书立说,是学子的良师,是教师的楷模!——(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端 2012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