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1819—1890),原名甲先,字申夫,号六容,通籍后改名榕。四川剑州东北何马沟(今广元市剑阁县下寺镇友于村)人。小时有“圣童之誉”,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改任礼部主事,经郭嵩焘举荐,赴湘军大营追随老师曾国藩。军功卓著,历迁江宁盐运使、湖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 同治八年(1869年)罢官归故里。李榕精通诗文、工书法,治学谨严,颇得地方百姓敬重,著有《十三峰书屋全集》和家常语十四篇。先后在剑州兼山书院、江油登龙书院、匡山书院担任山长、讲席18年。以“古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李榕与忠县李士棻、中江李鸿裔合称蜀中三李。
人物生平
初授庶常
李榕先世居剑州东南大凉山下(今剑阁樵店乡新房村李家盖),曾祖父李苇始迁居于剑州东北下寺场河马沟。父李时荣剑州举人,曾任广东龙门、吴川等地知县,客死于任。母安氏“好礼节俭”。
李榕出生之际,清朝正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李榕自幼聪明好学,蒙师在其入学时,即指着门外牛拉石碾出了上联道:“黄牛青石碾”,李榕应声对道;“白马紫金鞍”。工整的对仗、敏捷的才思受到老师的称赞,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李榕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人,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亦称庶常),次年(1853)改礼部主事。
镇压天国
李榕步入仕途不久,便在曾国藩的保荐下,开始了八年的戎马生涯。咸丰九年(1859),他在江西南昌办理湘军营务。咸丰十年(1860)春,进犯太湖、潜山,赞划戎机。6月,曾国藩奏荐他任盐巡道。同治二年(1863)春,率军二千增援江西,击退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部。同年秋,授浙江盐运使,曾国藩荐留督军防皖。同治三年(1864)八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马融和等部合捻军至鄂、皖交界地区,安徽霍山、六安告警,李榕前往增援。十一月,陈得才等军溃散。
追剿捻军
同治二年(1863),曾国藩奏调李榕任总兵,新立一军为“钧”字营。曾国藩深知李榕为人傲岸不羁,性格刚硬,怕与武将不能相处共事,便亲书“温恭朝夕”四字并跋相赠,意思是要李榕对人处事,时刻不忘温良恭谦。
同治四年(1865),李榕随曾国藩渡江夜袭彭城、兖州、济宁一带镇压捻军,积军功,于同治五年(1866),“诏授湖北按察使”。
主政湖南
八年的戎马生涯,李榕在镇压太平天国军和捻军中,作为恩师曾国藩的得力助手,以过人的智慧与才能而“军功卓著”,官职不断得到升迁,同治六年(1867)冬十月,官至湖南布政使,掌握全省的财赋和人事。
在此任期间,李榕注重保护下层人士和平民百姓的利益,制止官府胡乱捕人,滥用刑罚;而对豪绅巨室的特权和不法行为则以多方限制与打击。湖南原来设有贵州、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捐输局,以“劝捐助饷”为名,敲诈勒索百姓。李榕奏请朝廷,除保留湖南捐输局统一征收捐税,然后分成拨解各省外,其余一律裁撤;针对“湘中捐输,向搜求于小康之家,豪贵巨室率置不问”的弊病,李榕明令征收捐税“豁免下户,着重上户,使不得巧避,冀得其平。”他的这些举措直接触犯了豪贵巨室的利益,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纷纷给曾国藩写信,痛骂李榕在湘的“胡作非为”,而且御史张沄趁机弹劾李榕“捐输抽丰,以饱私囊”。同治皇帝诏命李鸿章进行查办。
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因“倡言米捐当先大户”得罪,被革职。
故里兴学
李榕回到剑门家乡,应地方官邀请,编纂了《剑州志》十卷,凡六万余言。其后开始了教学生涯,主讲兼山书院和江油匡山书院、登龙书院,弟子遍布川北一带。
在教学教程设置中,以儒家治世为本,以“仁义礼智”始教育民,“行古道体段”,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儒道相融的教育思想。以“古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李榕与忠县李士棻、中江李鸿裔合称“蜀中三李”。著有《十三峰书屋全集》和家常语十四篇。
清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在家乡病故,享年72岁。
主要影响
清廉为官
李榕功升湖南布政使时,已49岁,仕途达到高峰。在主政地方期间,为官清廉。
拒绝迎送:李榕升任湖南布政使后,从湖北乘船沿长江水路赴长沙藩台,沿途州府官员闻讯,都在江岸具礼迎候。李榕知报后,即派家人刘五去买了八十斤大米,一百斤面和一些猪牛肉,悄悄乘坐一般官船自炊自食。船到各州府点隐蔽而过,不接受宴请和礼物。
约法三章:李榕在湖南长沙走马上任,即与下属各级官员约法三章:官样大方,平易近人,严格管束家人,不得仗势为非作歹;断案亲自勘察,下乡要轻骑简从,以诚求证;民间捐税不得随意乱涨,滥涨。
打击豪门
《清稗类钞》记载,李榕在湖南发现捐输局名为“勤捐济饷”,实则敲诈勒索老百姓。李榕为此申奏朝廷,断然将省外捐输局全部撤去,明令“豁免下户,着重上户,使不得巧避”。李榕这些措施,确实打击了豪门大族,有利小民百姓,激起了豪门巨族的猛烈反对,他们罗织各种罪名,向朝廷诬告李榕“贪赃枉法”,同治己巳(1869)年五月宣布罢了李榕的官职。一身傲骨两袖清风的李榕从此就退出了官场中的角逐。
个人成就
笔锋之作
1888年,清朝四川总督刘秉章及蜀中绅士马长卿等所建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落成时,聘请李榕为崇丽阁题写了一幅一百三十字的长联。这幅脍炙人口的长联,文辞高稚。长联如下:
开阁集群英,问琴台绝调,卜肆高踪,采石狂歌,射洪感遇,古贤哲几许风流。忽揽起儋耳逐臣,哀牢戍客,乡邦直道尚依然!哀运待人扶,莫侈谈国富民殷,漫和当年俚曲。
凭栏飞逸兴,看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峨眉新月,峡口素秋,好江山尽归图画。更忆及草堂诗社,花市春城,壮岁旧游犹在否?老怀自遣,窃愿与幽思丽藻,同分此地吟笺。
长联的作者李榕以简练冷峻的文笔,使蜀中从汉至明的历代风流人物和蜀中名山胜景跃然纸上。怀古论今,针砭时世,抒发了他官场失意,怀才不遇,伤时自遣的心情。这副长联一经问世,几与王勃《滕王阁序》媲美,为望江楼崇丽阁增添了光彩。颇受当时文人学士的赞誉。为了表彰长联,四川省曾下令减少作者家乡剑州征银二百两(事见《剑州志大事记》)。
桃李芬芳
李榕教馆十八年,所教的门人遍于中华大地——孙阖如京为内阁大学士张之洞的僚属,谢佩舒作广西柳州太守,倪粲甫为湖南长沙太守,高聚卿保举湖南衡阳令,廖季平为山西太原太守,廖述之任上海学政,张政任四川剑阁县知事,张琴署安徽庐江知县,陈纬元署湖北黄安知县,王世万、欧培湘任国子监南学候选教谕,鲰生拔为刑部属吏,乔茂萱为曾劼刚少司农属吏,李苹三官江友知府,黄少昆任湖南永定候补知县,余世辅滇试名列第二等等。
历史评价
曾国藩称赞 :“申夫在鄂,属吏乐其摆脱官场习气,同僚亦敬其清操。到湘后,誉望更胜于鄂。”
清廉为官、率直为人是李榕最大的人生亮点。
轶事典故
母鸡破晓
考试前的李榕因紧张有些退缩,母亲便叫来李榕,轻言道当日破晓之鸡为母鸡,是千年奇观,寓意“公鸡不鸣母鸡鸣,我儿入京赴翰林”,这是吉兆,需立即起程,走入考棚,前途无量。结果,李榕果然中了进士入了翰林,母亲一句戏言,成全了史上有名的望子成龙的佳话。
底儿还正
李鸿章与李榕同出曾国藩门下,而李榕文才远远高于李鸿章,看不起李鸿章,看不起李鸿章的人品。有一次,李鸿章请李榕赴宴,李榕迟到,并穿了一双烂鞋,李鸿章取笑说:“老兄的鞋帮子烂了,该换一双新的啊!”李榕当即答道:“我这鞋帮儿虽烂,但底儿还正。”这话,骂李鸿章功名底子不正,是监生出身,当时李鸿章面红耳赤,从此怀恨在心。以致后来李鸿章在受命查办李榕的“打击豪门”案中,乘机报复,不让李榕申辩而被罢官。
人际关系
曾祖父:李苇始,由剑州东南大凉山下(今剑阁樵店乡新房村李家盖)迁居于剑州东北下寺场河马沟。
父亲:李时荣为剑州举人,曾任广东龙门、吴川等地知县。客死于任。
母亲:安氏,“好礼节俭”。
弟:李朴,李柄,李栻,李栩,同登黉门。
子:李颖为增生,李预为恩翰林, 李颋为金州府官。
孙:李谏及乡绅商量
个人作品
《剑州志》
此志始修于同治八年(1869),乃是李榕自湖南解官归乡之后,应州“大夫人士”之请,率同其弟朴、柄、拭栩,儿子李颖及诸门人编辑而成。李溶来署知州时,正赶上收尾,自是大力赞助。纂修过程中,其一是将雍正旧志“详加考证”,其二是广为采录旧志以后一百四十余年间史事加以编辑,成书启于同治十二年(1893)刊刻印行。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省修志局复用铅字印行。
此志十卷分十门,约8万余字,记事虽简而明晰。艺文门比重仍大,超过半数,除雍正旧志所载外,增补少量清代中后期的诗文。其他门类仅于官师、人物等有所增补,人士中增入嘉庆初白莲教起义在川北之活动及被清军镇压之史实。
今存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和民国十六年(1927)四川省修志局铅印本。
《十三峰书屋全集》
李榕精通诗文、工书法,治学严谨,颇得地方人敬重。他去世的当年,龙安知府蒋少穆将其着作整理为文稿一卷、诗集二卷、书札四卷、批牍二卷,刻印成书.以其斋之名题名为《十三峰书屋全集》。
在家乡从教时间长达十八年,目睹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思想开始转变,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搣榕阅历四十余年,深感近日世情浅薄,从善如登天之难,为恶如流水之易厖。攠他曾对人说;搣天下衙门如此,为何恨洪秀全哉。攠对一个从镇压农民起义的封建官吏转变到承认官逼民反的现实,这不能不说是多么大的进步啊!
李榕精通诗文、工书法,晚年治学更为谨严,他在指导学生作文方面经验丰富,极有见地。教学授业有方,颇得地方人敬重。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这位李老夫子在家乡病故,享年72岁,他去世的当年,龙安知府蒋德钧将其遗著整理为文稿一卷、诗集二卷、书札四卷、批牍二卷,刻印成书,以其斋之名题名为《十三峰书屋全集》。
后世纪念
李榕纪念馆
李榕纪念馆位于剑阁县城龙江小学内,龙江小学由李榕先生创办的静墨斋发展而来。纪念馆介绍了李榕传奇的一生,从家风淳朴、蜀中三李、勤政清廉、书法艺术、桃李芬芳、故乡情怀、剑州三杰阐释了他对家乡和社会的贡献。
通过展示家风家训、诗词文章、记载书籍、书法作品等多种形式,凸显了李榕廉洁奉公、敢于担当的为官之道和良好的家风家训。同时通过李榕清廉为官的品行和家规家风教育思想的展示,引导人们行家规、严家教、正家风。
李榕纪念馆已升格建成党员干部家规家风教育基地。
清廉石
清廉为官、率直为人是李榕最大的人生亮点。在给江苏按察使李眉山和江油县令熊夑臣信中写道:“率直乃君子本色”,“廉之一字是我辈铁板注脚,毫无移易处”。
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李榕遭受诬陷被革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李榕从此退出了官场。罢官后,按清朝规制应返回故乡,可是他在任期间为官清廉没有余钱,又拒绝别人馈赠,只能靠出售书法墨宝筹资,迟延近两个月才凑足路费。返乡时没有重物压舱导致船行不稳,不得不就地搬取两块大石头压舱。李榕回到故乡后将这两块石头放在翰林府西阶作为纪念。
曾跟随李榕行船归乡的这两块石头,现置于剑阁县龙江小学内。
名望
剑阁人民非常尊敬这位乡贤,人们都称作李夫子或李翰林,而不直呼其名,人们不忘记这位有功于桑梓的人在,为他在故里竖碑。
史料记载
《剑阁县志.李榕》(剑阁县志编纂委员会,巴蜀书社出版,1992年7月第1版,第191-921页)
《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治军之术》
《湘军志》(篇第一、第四、篇第五、第十二、 筹第十六)
《清实录同治朝实录》(卷实录卷之二十五---卷之二百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