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大集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境内的大集
李村大集位于中国山东青岛李村河滩,始建于1892年,距今约有120多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二、七大集,大集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
前言
根据记载,早在明代后期李村就是声名远播的集市重镇。它位居青岛建制之初时的大陆中心点,雄居李村河中段。
发展历史
李村大集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明万历《即墨县志》,其建置篇载:“市集,在乡十二。李村,在县南六十里”。据此可知,在明朝,李村大集已属乡间12大集之一。 清同治《即墨县志》,对李村大集也有载录。同治十一年(1872年),即墨县内有城集4个,乡集39个,李村大集为其中之一。至清朝末期,李村大集已形成繁荣一方、辐射百里的规模了。
清末至民国时期,大集以自由交易为主。交易的商品有粮食、海产品、手工制品、木材、禽蛋、蔬菜、水果等。交易品有本地自产的,也有产自外地的,还有煤油、火柴等洋货。
民国十七年(1928年)《胶澳志》,对李村大集的交易情况有过记载。
据载,当时李村区有名的市集有李村、枣园、沧口、浮山所。流亭、华阴在即墨县境,与李村区毗连,附近的胶州人也在此购买所需。
李村大集以逢二、逢七为集日,利用李村河的沙滩为临时市场,其买卖之繁盛,可谓“首屈一指”,每年的72个集日,四面八方赶集的人,皆汇集于此,年均每次临时卖店约1200家,鱼类、杂货、种子、古衣、钱摊、食物摊不计在内,其陈列物品的总值,每次不下9000元(银元,下同)。当农事闲散时,又逢天气晴朗,卖店可至1400家以上,物价总值可达万元以上。德国人曾十数次对莅会人数做过调查,平均每次计有22000人。日本人多次对大集主要陈列物品进行过统计,在日本人所著的《李村要览》中,有每集日主要陈列品的平均总值,并说明了商品产地,如:小麦,1150元,属城阳赵村产;棉纱900余元,属日本产;布匹800元(土布占4/10、洋布占6/10);茶叶700余元,属潍县产;豆饼500元,属沧口、流亭、大村庄产;总值在200元以上的,为海州产豌豆,大连产玉黍;总值在150元上下的,为海州产黄豆,李村产高粱、地瓜干,宋哥庄产柳条筐,上海运来的火柴;在百元以上的,有泰安、莱芜芝麻,上海粗纸,安丘苇笠,赵村粟米等。
统计的其他物品还有即墨黄酒,李村猪肉,外洋煤油,上海棉花,崂山松柴,乐安炕席,平度鸡蛋,下庄陶器。更有靴钉铁锅笤帚竹篓,木扒、锄柄、锅盖、箢斗等等。加上沙子口、沧口运来的海产品,李村大集全年陈列总值不下70万元,按交易3成计,交易额可至21万元。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当时大集物品以农产品、日用品为主,品种相当丰富,也反映出大集的热闹红火。另外,从日本人过细的统计中表明,其欲从经济上统治中国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1930~1940年代,李村大集按货类分市,如粮食市,布匹市,杂货市,鱼肉市,条货市,猪市等。由于战火纷扰,莅市人数比德占时期大幅下降,每集日约有三千到五千人,集上同行挨近设摊陈列物品,总值在万元左右,成交额在500~1000元间。40年代末,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下,货源奇缺,物价飞涨。仅1948年8月统计:盐每市斤10万元(法币,下同),玉米每市斤44万元,猪肉每市斤360万元,后又相继几倍、几十倍地增长,造成大集萧条。
传承与发展
1950年代初,社会安定,物价低廉,大集年成交额在百万元左右,并呈逐年上升之势。1954年起,粮油实行统购统销,自由交易被限制,大集贸易额略有下降。1958年,受极“左”思潮影响,农村自留地被取消,家庭副业被禁止,大集交易品种明显减少,并一度被冷落,由李村河底迁至河上。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自由市场重新恢复,农副产品及家庭加工产品上市,李村大集又活跃起来,但交易品种有限,比较单调,交易额与50年代相比大幅下降。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大集交易额逐年上升。70年代,集市搬到了李村广场,即今商贸中心所在地。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体制改革,农民收入增加,李村及周边城乡购买力提高,李村大集进入了繁盛时期。
以前人们赶集,主要为吃,口粮交易颇盛,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集物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90年代,政府对集市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河南岸硬化了地面,设立了台式摊点,辟为海产品市,为固定摊点,并改为全日市场。河北岸全线建设了2层楼房,部分摊点退河进室,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行业参与集市经营。
现状
进入21世纪,政府又投入百万元对大集进行改造,用花岗岩大理石铺设地面1万多平方米,集市环境得到更大改善。李村大集已发展成为综合性市场,摊位设于李村河底及两岸,东至东李村,西至杨哥庄,南北百余米,东西绵延3公里,盘地500多亩。集市被3座桥梁自然划分,辟为4大地段,每段北岸正对应1村。自东向西,东李段为汽车、摩托车交易市,每集上市车辆2000余辆,汽车、摩托车各半。东北庄段主要是服装市、鞋帽市、旧货市,约有摊位600个。河北段为固定市,设有大棚,主要经营蔬菜,海鲜,粮食,肉类产品,摊位400余个。杨哥庄段主要有花鸟市,农产品市,木材市,日用品市,自行车市,摊位达千余。除河北段为固定市外,其他3段皆为集市场所,集日逢二排七,为露天市。整个大集年交易额达2个多亿元。李村大集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辐射面遍及青岛市7区5市,潍坊、安丘、寿光、日照等地也参与李村集交易。近一两年,陕西人,东北人,甚至韩国人,也将生意做到了大集上。除去天气影响外,集集火爆。
特别是每年腊月的几个年集,大集上人山人海,赶集人群摩肩接踵,有时几近耳鬓相摩。集市物品琳琅满目,大到几十万元的小轿车,小到针头线脑碗筷杯勺,应有尽有。大集气氛兴盛火爆,热闹非凡,一派喜气繁忙景象。一个集日的人流量可达数万人,上市摊位达到1万多个。
对联市里,写满吉言的大红对联一排接一排,沿东西河道一溜挂起,形成一条条长卷;地摊上摆满五颜六色的过门帖;方方正正的大“福”字,四角衬着“富贵吉祥”、“年年有余”烫金字,格外显眼。从远处望去,对联市里红红火火,自成一景。
花市里,一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茶花杜鹃花海棠君子兰瓜叶菊……文雅的,鲜艳的,有名气的,平凡的,应季的,不应季的,都被花农催着赶着,盛开到了大集上。到花市的人,一盆、一盆,鲜花映着笑脸,那份喜兴,那份热烈,让人看着也顿生畅快。上市花卉有从本地城阳、枯桃等地运来的,也有从广东、安徽等南方各省市贩运而来的。
灯笼市里,大多是牵子携孙的人。不一会,小孩的手上就会擎上一盏灯笼,有“年年有余”双鱼灯,有“万事胜意”宫灯,还有各式花灯。小孩另一只手上再拿上几包小礼花,就会心满意足往家赶了。城区禁售禁放烟花爆竹,原来兴盛的鞭炮市便随之消失,让一些“鞭迷”多少有些失落。
鸟市里,画眉八哥、翠鸟、鹦鹉、黄鹂……鸟声啾啾,婉转清脆。来这里的一般以男性居多。金鱼市里,乌黑的墨龙,大红的溜金,还有鹤顶红、红鼓眼、莹球,一拉溜用蓝塑料盆盛着,水清鱼红盆底蓝,煞是好看,买上几条,装饰过年的家,别有一番情趣。
李村大集上,有很多小吃,最让赶集人割舍不下的是脂渣火烧,大铁锅里的脂渣冒着热气,2元钱舀1碗,加1把葱段和香菜末,香喷喷的,再来两个火烧、1瓶啤酒,围着小桌又吃又喝,赶集的疲惫立时消除。这种小吃虽然已经有几十年了,但很多人就是冲着这种“味”来的。在西桥下,一位李姓妇女做这一生意已经多年了,她说她每集要煮40斤脂渣,能出300~400碗,算来生意还是相当可观的。来这里消费的,以贩运水果蔬菜的小贩为主,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农村。
很多外地人把他们当地的风味小吃搬到了李村大集上。大西北的清真羊肉泡馍,韩国的狗肉冷面,陕西的大刀凉皮朝鲜打糕,东北大麻花。这里面有行商,也有坐商,南腔北调,好不热闹。一位莒县薛姓男子,常年卖大锅盔(饼),这是沂蒙山地区有名的主食,每斤一块五,厚厚的大锅盔每集能卖出200斤,他在李村、西流庄、浮山所、夏庄、流亭这5个集当中轮流赶,集集不落,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像这样在几个集之间轮流赶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李村集上很多流动商贩都属这种情况。
如今,城镇居民对海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尤其是李村众多酒楼饭店的兴起,加大了海产品的消费量,一度使李村的海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市内三区。一年四季,大集都有活海鲜,日照的螃蟹、沙子口的立虾、红岛蛤蜊以及威海、王哥庄等地的八带?、虾虎,还有新鲜的刀鱼鲅鱼鱿鱼、鲳鱼等,海产品品种不下百余个。干海鲜有海参、鱼翅海米、鱿鱼、干贝、蛤蜊肉、银鱼、乌鱼,等等,品种有30多个。
大集上的水果市也是一年四季都繁盛,福建的芒果,海南的香蕉菠萝,新疆的哈密瓜,还有荔枝、柚子等等,除了这些“南果”,相当多品种的水果产自本地,桃子、樱桃、草莓、苹果、梨、杏、葡萄等,有时令的,也有反季的,这些一般来自城阳崂山等周边郊区,还有胶南、胶州、莱西平度即墨等地。上市水果品种在100多个。蔬菜品种也相当丰富,四季有鲜菜。
大集的粮食市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粮食交易以地瓜干、玉米等粗粮为主,以后逐年发生变化。大集的粮食品种有30多个,主要产自东北地区,有大米、小米、黑香米糙米、玉米,有大豆、豌豆、红小豆、雪豆、黑豆,有大麦、高粱、花生等。由于居民副食品需求加大,粮食需求减少,所以粮食市的交易与其他品类相比,所占比例不是很大。
李村大集巨大的消费群带动了李村商业的迅速发展。李村早已成为青岛地区北部的商业中心。大集与李村众多的大型商场超市,还有林林总总的商家店铺,相互补充,互为协调,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主流消费群。
李村大集为繁荣一方经济,方便居民生活,增加税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4月,李村大集搬迁工程启动,2016年6月底完成业户搬迁,7月1日新李村大集正式开业,800余户“天天市”业户已在新址安心经营,1000余家临时赶集业户也已习惯了新址,新李村大集渐成气候。
跨国贸易
做土产生意的胡宝洗大爷说,集上的突出变化是,青岛的外国人也来赶集了。据了解,改革开放后,外国人在青单纯旅游得越来越少了,许多洋人来青岛,就是直奔青岛的民俗和土特产。李沧市场管理中心的王吉旭主任介绍,2002年的时候,日本就有一个商务考察团专程来对李村集进行了商务考察,购买了大批货物。春节前,还有200多韩国商人,在李村大集上摆出了食品、衣服、装饰品等50多个摊位。市场的“国外贸易”,也为“李村大集”抹上了些许亮色。王铎李刚2016年规模盛大的李村大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22:14
目录
概述
前言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