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章,1935年生,河北秦皇岛昌黎县人,军旅歌唱家,少年时代就读
汉沽区寨上中心小学,1950年入伍,1962年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音乐教育家温可铮老师,1965年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任独唱演员,是总政歌舞团及总政
军乐团独唱演员兼声乐指导,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
伟大的北京》、《扛起革命枪》等。
从汽车兵到歌唱家
李文章生在
河北秦皇岛
昌黎县,
皮影戏、秧歌戏在那一带很盛行,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在这种民间文艺的熏陶下,生在农家的李文章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我从小在农村上学,特别喜欢音乐,特别喜欢上音乐课的时候老师教的那些歌,总觉得时间太短了,一会儿就过去了。”
对音乐的迷恋从课上延续到了课下,他开始琢磨更新鲜的东西了,“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乐器,我姐夫会吹箫,就让他教我怎么吹,他就告诉我怎么按,哪个音是哆来咪,我就这么自己练。”
吹箫还是小儿科呢,李文章居然自己做了把胡琴,“我看人家拉的胡琴自己也买不起,就拿一个小罐头盒蒙上蛇皮,没有弦,就用电线烧完剩的钢丝绑上,杆就用秤杆,再弄一个杠,没有松香,就在松树上抠下一点来,用火烧了滴上,没有弓子就抽马尾巴做弦,一抽差点让马把我踢了。”
这一切都源自李文章对音乐的兴趣,就用这些简单的乐器,凭着自己的记忆力,他把四处听来的歌记下,然后演奏。那会儿流行的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等歌曲,这些歌就伴随了李文章的童年很长一段时间。
虽然年纪小,但那时候他已经是个小小的文艺骨干了。“哪儿有活动我都愿意去参加,不管多远我都去看。有时候人家说你去唱个歌,我就上去唱,有个老师说我声音不错,将来可以独唱。”虽然那时候李文章连什么叫“
独唱”都不知道,需要老师告诉,但听到表扬,他的兴趣就更有动力了,在学校里,几乎一有演出,准少不了李文章。
汽车兵的音乐梦
在汉沽上小学毕业以后,李文章考上了
昌黎中学和
滦县师范,因为当时家里情况不好,师范不用交学费,吃饭还不花钱,他选择了滦县师范,但对于李文章来说,去那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里有一台钢琴”。
李文章对音乐的兴趣一直都没有断过,在师范学校,他受到了一些比较正规的音乐教育,直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命运以一种十分曲折的方式,把他和音乐紧紧连在一起。
“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当时还是个热血青年,就打算报名参军。一心一意想当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看过
解放军演节目,特别喜欢。当时我15岁,是家里惟一的儿子,家里肯定不让去,但还是偷偷报了名。后来还是让家里知道了,把我叫回去,跟我说家里就你一个男孩,你可别当兵,我说我肯定不去,可没几天,我就走了,到
大同当了个汽车兵。”
人的一生中总伴随着一些偶然,这些偶然对一些人来说,确实至关重要。如果不是偶然,李文章也许就到了朝鲜的战场,但事实上,他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当了一名专业的歌唱演员。“毕业的时候我们那批都是要到朝鲜的,我们刚打好行李上了车,就来了命令,就说汽车学校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扩大规模,必须留下一部分骨干。这时候点谁谁下来,我就被点了下来,留在学校当了助教。”李文章离这个梦越来越近了。
“部队经常搞汇演,有一次我们到
北京来参加业余汇演,那次要自己写歌自己唱,我就根据当时的真实情况写了首《将军下连来当兵》。到了
北京总后勤汇演,除了唱歌我还会拉胡琴,还会拉手风琴,就又给人伴奏。总政歌舞团的导演去看了演出,他们要调人,看了节目单之后发现四五个名字都是我,回去一
打报告,就把我调到总政歌舞团了。”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音乐学院的特殊学生周总理把我送进音乐学院
初中文化程度又没有音乐基础的李文章到了总政歌舞团才知道人外有人,“觉得自己啥都不懂,本来我是业余的,怎么唱都行,到了总政就不行了,我连五线谱都不认识,顶多会个
简谱。”就是这个觉得自己特别傻乎乎的李文章,得到了宝贵的进修机会,可能这个机会的获得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但李文章抓住了。
“首长们有时候周末会跳跳
交谊舞,团里给首长们伴舞,中间休息的时候要唱几首歌,表演小节目什么的。有一回就让我去了,我唱了个《手挽手》。那天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都在,听了我唱歌。周总理对总政的演员都挺熟悉,经常听他们唱歌,名字也都知道,但他不认识我,就问了
主持人。
主持人说我是汽车兵,刚从部队调来的,是业余歌手,周总理就说是从部队来的业余的歌手,将来下部队演出肯定受欢迎啊,你们好好培养,将来为战士好好歌唱。就这么一句话,回来以后部队上说总理很关心我,派我到
上海学习。”
1962年,李文章被送去报考
上海音乐学院,但他只有初中文化,两次考试都没过关,经过文工团的再三交涉,音乐学院同意他入学,但条件是作为收费的非正式学员。如果说入学一波三折的话,刚开学,李文章就又经历了这么一番折腾。
学唱歌先学乌鸦叫
“我想自己初中文化程度也上了大学了,非常高兴,但一开学就傻了,没老师肯教我。老师们都自己选择学生,到最后没有选我的,我去问系里,系里说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教我,听了我唱了两次都认为我不适合唱歌,让我等一等。”
这一等就是两个月,但李文章没有跑回单位,也没闲着,“没人教我就去看别人上课,不让随便进,我就在走廊里看看这个班,看看那个班。下课看学生们出来,有的学生用
上海话聊天,说你看总政歌舞团来的那个人都没人教,多难受啊,要是我早回去了,这么尴尬。他们以为我听不懂,其实我在
上海准备考试待了几个月,也能听懂一点。我心说他们这么看我,我就憋一口气,一定要在这里学下去。”
李文章的决心没白下,终于有老师肯收他了,“我等到了
温可铮老师,他在
北京开音乐会刚回到
上海,也没听过我唱歌,系里就把我给了他。上第一堂课他听我唱了之后,我就看到他开始皱眉了,他说你属于条件不好的,但是你跟我好好学,我努力教你,咱们争取最大限度唱好。”
一开始就不被人们看好的李文章开始憋足一口气学唱歌了,多亏了温老师,他爆发出了自己都没有料到的才能,而这一切却都是从乌鸦叫开始。“温老师就开始教我,一开始学乌鸦叫,是为了把声带变好。别人上课在那儿唱歌,我就在那儿学乌鸦叫。我说老师只要你教我,我学什么叫都行。练了一个多月之后声带闭合了,第一年结束之后学校开演唱比赛,别的老师都说这不是都不愿意教的那个学生吗,怎么声音不一样了,比以前大了好几倍。全音乐学院几十个男高音都唱同一首歌,我得了第一名。”
演员要牺牲在舞台
三年之后,李文章终于把入学时憋的那口气出了,他带着学院历史上惟一一个男高音满分的成绩毕业了。李文章说是军人这个身份给了他动力,“我是个军人,不能给部队丢脸,应该见困难就上。在这个学校三年,我没休息过一个礼拜天,周末一大早就去占钢琴,拿个馒头拿瓶水中午就在琴房不走了。刚开始我连钢琴五线谱都不懂,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的精力。”
回到总政歌舞团,李文章就开始跟着团四处演出,这是他学习之后的一个检验机会,也成为了他获得另一个机会的积累。“我们经常要出国演出,
新加坡、朝鲜、
欧洲都去过。去朝鲜演出的时候,有一首
金日成写的歌是我唱,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上来第一句话就说我唱得不错,很好,接下来几场这首歌就成了必唱曲目。在
南斯拉夫演唱的时候我唱南斯拉夫的歌曲,现学现唱,到哪儿就唱哪儿的歌,很受欢迎。那些演出电视台的人也跟去了,他们看了我的演出,才决定把《伟大的北京》给我唱。”
评价
李文章的声音甜美纯净,吐字清晰。在长期的刻苦学习和情奋磨练中,不仅能用传统的美声唱法演唱意大利歌曲,也能用民族的风格演唱中国歌曲。他善于以敏锐的音乐感抓住歌曲的情绪和基调,准确细腻的刻划歌曲意境,用心灵来体现其中的情感。不论是艺术强的抒情歌曲,还是刚劲有力的部队歌曲,他都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一丝不苟的构思和安排,努力把作者在乐谱上没法表达的内涵表现得更加完美,动人。他演唱的《伟大的北京》曾在国内广为传唱。
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李文章与20多位老歌唱家,艺术家一起在北京音乐厅同台演出,每人演唱一首成名的保留歌曲,他选择的是《伟大的北京》。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参加了庆祝活动。
----- 2008年9月17日《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