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敦白
美国进步人士
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1921年8月14日-2019年8月24日),犹太裔美国学者,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一个犹太家庭。
人物经历
李敦白,一九二一年生,美国进步人士。一九四五年来中国。一九四六年七月和十月,先后在张家口、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事英语广播稿的编辑和播音工作。
1942年李敦白参军,被派往斯坦福美军语言学校学习中文。
一九四五年,李敦白作为一名翻译随着美军来到中国。他在研讨会上回忆当时的历史时说:“我第一次到上海是在1945年,那完全就是中国境内的一座犹太城。在那里犹太人被收留并得到庇护。在所有国家中,给他们签证的只有中国人。”
1946年10月19日,在当时一些中共领导人的帮助下,他到了延安。
1966年10月1日,李敦白受邀在天安门城楼同毛泽东合影并获得签名。
新中国成立后,李敦白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职,做过35年中国对外广播的专家顾问。参加过许多中央文件,包括《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定稿工作。后来因牵涉所谓的“苏联间谍案”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白求恩-延安造反团”而两次入狱,度过了长达16年的铁窗生涯。
1980年,他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几经颠簸,后来专门从事咨询行业,牵线搭桥,帮助中美公司在两国投资。促成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华莱士(Mike Wallace)专访邓小平。
相关著作
《红幕后的洋人———李敦白回忆录》
《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人》
人物评价
李敦白是一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满腔热情投身中国革命,曾被焦裕禄精神感召,搬出大办公室,退掉一半工资,将收藏的明代家具全部捐献。他很想加入中国国籍,周恩来劝他,做一个帮助中国的美国人,比做中国人更能发挥作用,他才放弃。在革命的熔炉里,这个满腔热血的美国青年完全沉浸在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的红色事业中,很快成为新中国对外新闻报道事业的重要功臣。——《澎湃新闻》
李敦白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对历史抱有非常真诚、谦逊而豁达的态度。他说,能够参加中国革命,是他一生的幸运,他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但是,有一件事,他也感到遗憾。在中国,他一直在新华社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离老百姓的生活比较远,没有真正深入民众,与现实存在脱节。——广东政协网
参考资料
同三位西方记者的谈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幕后的洋人.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30 21:0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