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书
中国通商银行原总董
李平书(1854-1927)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原名安曾,改名锺珏,号瑟斋,晚号且顽。优贡出身。1883年在上海为《字林沪报》撰写时论。1899年在署广东遂溪知县任内,因支持民众反对法国侵占广州湾,被革职。1903年任江南制造局提调。此后兼中国通商银行总董,招商局、江苏铁路局董事。主持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兼办商团。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与同盟会联系,参与上海起义,任沪军都督府民政总长兼江南制造局总理、江苏都督府民政长。1913年反对孙中山起兵讨袁(世凯),后避嫌东渡日本。1921年与医药界人士创办粹华制药厂,任董事长。著有《且顽老人七十岁自叙》等。
人物经历
李平书,名钟珏,号瑟斋,60岁后别号且顽。生于江苏宝山高桥镇(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医业世家。幼入私塾,14岁父亡故,缀学来上海花行、米豆行当学徒。同治八年(1869年),应试上海县,补县庠生。同治十二年进龙门书院肄业,兼习中医,获补庠膳生。
光绪九年(1883年),经人推荐襄理字林西报笔政,日著时论一篇。是年,英租界建成自来水厂,李平书立即前往考察,并决定引水入城,在二洋泾桥南赁屋设局,承销法租界及城厢用水。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优贡资格参加朝考,获一等第十名。随即赴广州、香港、澳门及西贡、新加坡等地考察政治、经济状况。光绪十九年(1893年)起,先后署广东陵丰、新宁、遂溪知县。在遂溪任职期间,曾组织团练击退法军入侵,反受革职处分。光绪二十六年被召入张之洞幕下,后任湖北武备学堂总稽查、提调。1903年,李平书转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兼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轮船招商局董事、江苏铁路公司董事。
1904年,李平书与陈莲舫正式创立上海医学会于公共租界浙江路小花园,为上海医会之首创,也是全国中医界第一个学术团体。同年11月,龙门书院的同窗好友姚子让与李平书谈起广东人张竹君,在公共租界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胜业里创办的育贤女子工业学校,因缺经费房主急催租金,眼看学校就要解散。李平书闻之前去学校劝张竹君维持现状,由他来解决开办费用。1904年底学校迁往派克路(今黄河路)17、18号洋房新址,改为育贤女校,李平书为校董。李平书仗义相助感动了张竹君,其行旧礼拜李平书夫妇为义父母,于是假愚园宴请地方绅董及粤籍巨商等男女嘉宾欢聚,共庆礼仪。
1905年1月26日起,李平书与张竹君在《申报》上多次刊登“女子中西医学院简章”招生广告。招生学科分正科生五年制,授以中医课本、西医课本及修身、国文、算学、理化、西语、音乐8门课程;预科生六年制,授以中医课本及修身、国文、算学、理化、西语、音乐7门课程,1年后升入正科,再习西医科。学生毕业之期,学院聘请中西著名医士莅院按照学科考试,合格者给予文凭,准其行医。1905年2月23日,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即女子中西医学堂)在派克路17~20号七上七下新建的房屋里正式开学。李平书为发起人及总董,负责筹集经费,并任课中医;张竹君为监院,并任课西医;其他修身、国文、算学、理化、西语、音乐诸课,分别另请教员教授,学院旁侧还设立中西医女病房(这是上海人开设的第一家采用西医方法接生的产科医院)。1907年,第一届中医学预科班毕业7人。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的创立为上海华人医界开了先河,也对日后本地区中医传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原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改称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李平书仍为总董。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李平书转向革命,在11月3日上海光复之役中,和陈其美一同担负起领导起义的重任。他组织和动员上海各业干余名武装商团团员巡逻值勤,协助陈其美率领的敢死队攻下道台衙门、县署及江南制造局。上海光复后,担任沪军都府民政总长兼江南制造局局长,包揽城厢内外全部民政事务,并以此为契机,实施拆城墙、填濠沟、筑马路,实现了其多年的变革夙愿。与此同时,针对外商扩大经营地盘的企图,李平书物色了正在经营南市电灯公司的陆伯鸿,兼办电车公司,使南市有了自己的电车和路轨。在李平书苦心经营下,城厢内外面貌大有改观。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陈其美在上海组织讨袁军,李平书等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宗旨,联合上海县商会、教育会、救火联合会、商团公会组成上海保卫局,标榜中立。对反袁采取不介入态度,力争战火不波及南市。但未果,李平书被迫东渡日本,3年后才重返上海。
李平书晚年醉心于金石、文艺;寓居昆山,取旧藏书检点评陟,鉴赏极精,自编《平泉书局》目录二册。著有《新加坡风土记》、《且顽七十岁自叙》、《上海自治志》等,辑有《补花间集》等。1927年去世。
人物成就
李平书首倡清末上海地方自治运动。光绪三十一年,他和姚文栅、郭怀珠、莫锡纶等集议创设总工程局,以整顿地方,立自治之基。官方同意后,选出37人为议事经董或办事总董。李平书任领袖总董,统管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积极主持总工程局工作,派人接收城厢内外道路、路灯管理权,设立和资助小学堂以利初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统一巡警以维持地方治安,同时还采取一系列措施阻止租界的扩张。在掌理总工程局的4年中,共辟建、修筑道路60多条,修理、拆建桥梁50多座,新辟、改建城门3个,疏浚河浜9处,修筑驳岸、码头11座,年收入达16.4万余两。
人物著述
李平书晚年醉心于金石、文艺;寓居昆山,取旧藏书检点评陟,鉴赏极精,自编《平泉书局》目录二册。著有《新加坡风土记》、《且顽七十岁自叙》、《上海自治志》等,辑有《补花间集》等。
人物评价
李平书在百年前创办上海中西医学院和医院,这不仅是其热心公益事业上的创举,而更多的是其“研精医理,能贯中西之所长,深知保民即以保国”改良社会之进步思想之实践。
后世纪念
李平书故世后,其铜像被安放在上海豫园九曲桥畔的湖心亭中,铜像基石上镌刻有黄炎培先生撰写的铭文。“文革”时期,李平书铜像遭拆毁,至今下落不明。
相关研究
1.梁志平.隐藏的商斗:李平书首次经营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考辨(1903-1908)[J].地方文化研究,2018(06):26-33.
2.黄瑛.近代上海著名中医实业家李平书[J].中医药文化,2011,6(05):21-23.
3.季鹏,莫永明.陈英士李平书之交与沪宁光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559-564.
4.李平书时事论十二篇[J].档案与史学,1994(01):4-12.
5.冯绍霆著. 李平书传[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4.01.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5:1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