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庆,男,汉族,1957年出生于成都,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毕业,现任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人物经历
1982年7月
四川大学外语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1987年3月 日本国立图书馆情报大学大学院(现为筑波大学大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2年3月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系博士课程毕业
1992年4月 日本日外联合出版社编辑部
1996年10月 回国,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任教至今
研究方向
出版产业研究(出版营销研究、出版流通研究、国外出版研究等)、图书馆情报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图书馆情报学教育)及媒体发展史
主要作品
编写编辑出版著作多部,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发表论文三十几篇。
科研项目
在日留学与工作的12年间,曾参加过东京大学指导教授负责的日本
国家科研项目。
1997年,获得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费”的资助,开设“信息与媒体”课程。该课程获得学生好评,为此获北京大学1997至1998年度教学优秀奖。
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奖学基金奖”的资助,完成“中日
图书馆学教育之比较研究”,该研究成果分三次发表在《大学图书馆》上。
1999年,作为日本学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得到该研究中心的经费资助,完成《中国数据库的开发和评价》研究报告。该研究成果于2000年发表在日本的学术期刊《情报科学与技术》第6期上,并被日本同行多次引用。
2000年,主持和参加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日本
爱知淑德大学的中日合作项目(100万日元)。其中项目成果的一部分“中国公共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调查”,与日本同行合作在日本图书馆情报学会的年会上发表,得到了日本同行的好评,其研究成果也发表在日本的学术期刊《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第15期上。
2003年,作为执行主编,承担了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的合作科研项目《中日图书情报学前沿研究》一书的出版任务。
2005年,参加由日本
静冈大学八重坚纯树教授主持的“横向文献资料的综合化、国际化和社会共享信息资源基础的研究开发”的国家科研项目。
国外讲学
1. 2002年10月30日,在
日本东海大学举行演讲会,演讲题目:“中国图书馆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日本的比较”。
2. 2002年11月3日,在东京大学教育学系,为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演讲,演讲题目:“中国图书馆情报学的研究现状”。
3. 2002年11月6日,在日本
相模女子大学举行公开演讲会,演讲题目:“中国图书馆与图书馆情报学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4. 2002年11月7日,在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举行演讲会,演讲题目:“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图书馆的发展”。
国际会议
1. 2002年10月26日至27日作为大会主题发言人参加日本大山绿阴研讨会(图书馆与出版文化研讨会),发表题目:“图书馆与出版”。
2. 2002年10月29日,受日本《图书与计算机》杂志社的邀请,作为大会主题发言人参加“21世纪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东亚的出版传统与电子化”,发表题目:“中国电子图书馆与电子出版物的开发”。
3. 2004年3月6日至9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图书馆主办的“电子图书馆国际研讨会”,作为大会主题发言人在会上发表“中国电子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开发”。
4. 2004年8月7日至8日参加在神户由日本艺术文献研究会举办的“东亚美术文物信息网络化国际研讨会”。作为中方的组织者组织和协调了中方的参会人员,并一同参与了此次国际研讨会。
除了到国内多处地方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外,还多次到国外进行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
社会工作
利用自己在日本学习和工作近12年的经历,积极地为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日本的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1998年9月信息管理系与日本
爱知淑德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关系,1999年5月信息管理系与日本国立图书馆情报大学(现在的筑波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建立学术协作关系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对推动信息管理系与日本的大学进行共同研究、人员交往和学术资料的交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获得奖励
1997年11月,获得世川良一优秀青年奖学基金奖。
1998年9月,获得北京大学1997年至1998年度教学优秀奖。
1999年9月,被评为北京大学1998-1999年度优秀班主任三等奖。
199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五届“我爱我师”评选中,获得校“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称号。
200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六届“我爱我师”评选中,当选信息管理系最受学生喜爱老师。
2000年12月,获得2000年度北京大学通用电器奖教金。
2005年9月,获得北京大学2005年度树仁学院奖(教学奖)
学生评价
豪爽,是李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大气的谈吐和爽朗的笑声,驱除了课堂的拘束感,让我们能够畅所欲言,信马由缰。深邃,是李老师的眼光和思想,他总是能从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司空见惯的小事中间,提炼出深刻的见解,让人叹服。他的课堂是极有感染力的,大家围成圆桌,有去的话题加上热烈的讨论,再困的时候也很难在他的课堂上打瞌睡。但他的课堂又是允许学生打瞌睡的,有一次,一位坐在他身边的同学由于没休息好而睡着,他不仅没有叫醒他的意思,还特地放低了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