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辉,1963年出生于
抚顺县。辽宁省书法家协会
会员,抚顺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硬笔书法协会理事。自幼受其父影响,热爱书法艺术。
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研习书艺,专工
草书。1989年师从,著名书法家张子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获辽宁省
书法篆刻展二等奖。2002年,其作品入选纪念辽宁省书协成立20周年在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书画作品进京展。此外,李家辉还在“小榄杯”全国书法大赛上获优秀奖,第三届
辽宁省书法兰亭奖入选,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传略辑入《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当代亚洲硬笔书法艺术家经典》、《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我曾经问过我市著名书法家,本刊艺术顾问张子明先生,在他的门生中,谁的书艺较为出色。
张子明略为思忖了一下,说:“李家辉。”
当李家辉把他新近写就的这幅《
青玉案·元夕》的条幅展现在我眼前时,那游云惊鸿、风樯阵马的笔势,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江河浩荡、跌宕起伏的气韵,着实令我相信子明先生此言不虚。
家辉幼承家学,后师从书法家张子明。先研习各种字体,后专攻
草书。因他能够博众家之长加之天性聪慧及勤奋,书艺进步很快。他说,习字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悟道得道的过程。常言道:“字如其人”,可家辉或许是个异数。我不解性格平和的他何以独喜草体。家辉说,草书是最能表现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的生命本真状态的字体,而自己所追求的正是那么一种洒脱、自然的艺术风格,喜欢书写时一气呵成、尽抒意绪的快感。为此,习字20余载,他临贴了
怀素、张旭等先贤的碑帖,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博采众家之长,努力去除最初的浮华、雕琢气,追寻中华书法艺术的真境界、大精神。
这幅《
青玉案·元夕》,起笔落墨沉实,运笔如行云流水,整幅作品浓淡有序,疏密得当。讲究一种视觉的美感,颇具艺术冲击力。正如子明先生在点评中所说“整体构制上均符合草书之内涵”。书贵自然,家辉说:“每一幅字,由于书写时心境的不同,呈现出的面貌及蕴含的精神均有所不同。”条幅《青玉案·元夕》力图展现他多年书艺实践积淀的一种勃发向上的艺术追求和美学探索。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无论是它的意境,还是它长短句的结构,都成为家辉表达这种意绪的最佳载体。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华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历代名家名帖浩如烟海。家辉表示,虽习字多年,但只领悟其真谛之万一。获得的仅仅是它的皮毛。在书艺之旅上,他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
王国维提出的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的最高一种。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追求的人生境界。家辉选择这首词,当暗含了这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