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鸣(1902年~1993年),原名镛,又名直,字子鸣。生于1902年农历八月初四,卒于1993年农历正月初一,享年91岁。原籍河北省冀县(今衡水市冀州区)城南一个偏僻的小村李桃村。幼习燕青拳,十八岁因病拜八卦掌第二代名家梁振蒲为师学
八卦掌,同时参加拜师的有李金豹。能书善画,一生游历武林画苑,辗转辽、冀、京、津,后定居北京。
人物生平
名家介绍
李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习文练武,能书善画。成年后,学铸造,设公司,办工厂。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处事刚正不阿,尚德重义。对人宽厚谦和,乐善好施。他一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关心国家命运,急他人危难。
李子鸣先生早年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怕个人牺牲,不顾家属安危,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决定,在北平城内开设宏业酱油厂及元隆商行。掩护北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还不惜家资营救革命同志出狱。李子鸣先生为革命作出了忘我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子鸣先生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先后担任制冰厂和食品厂等几个国营工厂的厂长。李先生晚年拥护改革开放,强调在借鉴西方有益经验的同时,要继承
国粹,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他致力于继承、整理、研究和推广中华武术,为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任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顾问,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全日本中国拳法联盟顾问。
李子鸣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武术家。 李子鸣先生于一九二一年、带艺拜董海川入室弟子梁振蒲为师,研习八卦掌,随后又入河北省国术馆,得到张占魁、尚云祥、居庆元等武术名家的指教。在北京与郭古民、李少庵、曾省三等众多武术名家交往密切,博览了不同流派的技法,收集了大量资料,取各家之长,完善了梁振蒲先生承传的八卦掌体系,培养出了一批著名拳师和名手。他还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发展了对八卦掌的理论认识,精辟地指出了八卦掌的技击特点是运动战、游击战,系统地注释了八卦掌传统的《三十六歌》《四十八法》,揭示了其中奥秘。他相继编著出版和刊刻了《
董海川转掌》《梁振蒲八卦掌》《八卦掌珍秘录》等十多种专著和稿本,为武术技术和理论建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李子鸣先生在年逾古稀后,不辞艰辛,竭力奔忙,联络同好,牵头挖掘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师墓碑,迁建董海川先师墓陵,创建八卦掌研究会,主办《会刊》,开设八卦掌辅导站,开展与海外同仁的交流。这些工作,加强了武术传习者间的团结,活跃了武坛的学习气氛,推动了武术技术和理论的发展。这在浩劫刚过、百废待兴之时,起到了倡导尊重民族传统和热爱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李老的义举受到海内外武术同好的推崇和体育界、文化界的赞誉,多次获得中国武术协会和北京市武术协会的嘉奖。
李子鸣先生年过八旬后,还无私地向北京市武术队、体育院校师生及各界武术爱好者传授技艺。应聘为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科技大学、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等大专院校武术协会的名誉会长或顾问,向学子们讲授和传播传统武术。还应邀到日本、新加坡等国讲学,向慕名前来求教的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奥地利、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和港澳地区武术爱好者传授拳技。李老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子鸣先生品德、师德、武德堪称师表,爱国、爱乡、爱民堪称楷模,为我们做出了献身祖国、承传武术、弘扬武德、发展武术文化的榜样。
幼年时期
出身世家,家颇富有,4岁起随父李晋印去私塾就读,并从叔晋卿习拳棒。
青年时期
16岁至关外祖遗永盛育金店学徒。1923年因病回归故里,从师
梁振蒲习
八卦掌年余,身体日见康复。后入河北国术馆,得到过
张占魁、
尚云祥、居庆元等名家点拨。在京与
郭古民、李少庵、曾增启、刘志刚等交往密切,从中所学甚多,博采众长,为今日梁氏八卦掌技术体系的定型与完善做出了贡献。1944年投身革命,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以经商为名同敌人展开斗争。
老年时期
十年文革当中受到冲击,平反恢复名誉后,一方面广收门徒传授技艺,同时前后编著出版、刻印了《董海川转掌》、《梁振蒲八卦掌》、《八卦掌悟通》、《八卦掌珍秘录》等十多部专著、稿本。
1981年,以古稀之年发起迁建董氏陵墓,同年在市体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内武术界第一个单一拳术研究会-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并出任会长。先后主办会刊,开设八卦掌辅导站,增进了海内外同仁的交流,推动了八卦掌的广泛传播。生前被国内外五十余家武术团体、馆社聘为顾问及名誉馆长,学生遍布各地,传人有
马传旭、赵大元、王桐、李功成、
邸国勇、
张全亮等。
1993年1月23日在京去世,终年91岁。
师傅
相关事件
工作经历
李先生祖先自明朝推独轮车至东北贩卖瓦盆为业,后经其祖父在东北打下基础。12岁在辽宁学商肆。1944年在北京接触地下共产党,受到地下党的教育。先生持大节、尚侠义,虑国家存亡,替志士救危,在地下公委会工作。解放后任食品行业厂长等职务。
1926年在天津经其师梁公振蒲介绍,得识尹福的高足居庆元师兄。梁公离津后,跟居庆元学尹门掌术和器械。后在京经梁公振蒲介绍,结识了师兄郭古民和李少庵,在艺业上得其指点,受益匪浅。
在北京搞地下工作时,仍练功不辍。掌握八卦掌及器械套路多而精,理论上造诣很深,著有《董海川八卦掌》、《梁氏八卦掌》、《八卦掌怎样使人健康》等书。
武林评价
李先生为人和善慈祥,扶困解难,德行广播,名闻海内外。晚年逢盛世,醉心武学,博采众长,为完善梁氏八卦掌技艺,弘扬武术精华,广为收徒授业,弟子遍布海内外。倡议重道思源,迁修董先师坟墓。董海川先师坟墓遭文化大革命之厄被破坏,且有变耕地之危。虑及先师创业,福泽后人,其遗迹应妥善保护,乃于1980年牵头倡议国内外八卦掌后裔集资,敬迁董先师坟墓于北京西郊万安公墓,重建碑铭。得到同仁及八卦掌后裔的支持和拥护,于1981年完成敬迁任务。同时迁入万安公墓的还有其师兄郭古民先生。1986年又把梁公振蒲的坟墓,由原籍迁入北京万安公墓,以供八卦掌后学瞻仰。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顾问,北京武术协会副主席,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顾问,全日本中国拳法联盟名誉主席,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北大、清华等高校武协顾问。国家嘉其功绩,授于一代宗师“德高望重”匾。
先生宅心仁厚,治家有方,教育得法,裔徒能继其学。其遗墨能传其神,后代视为墨宝珍藏。先生逝世后,家属在南厢房设纪念堂。屋内迎门墙上悬挂其放大像片,像的上方悬挂“德高望重”匾,还悬挂董先师及梁公的放大像。门口上方悬挂其弟子
臧学范率众弟子敬献的“尚武崇德”匾。于1997年4月5日由其亲属及门徒们,把其骨灰盒安葬在万安公墓董先师坟墓左侧,梁公振蒲及郭公古民坟墓的右侧。骨灰盒埋葬那天,参加仪式的有其亲朋,各界领导,北京及外地、乃至日本等地门徒、后裔400多人。入葬仪式庄严肃穆、气氛祥和,后学们以崇敬和惜别的心情完成了入葬大典,供后学者瞻仰。
武学著作
著有《董海川八卦掌》、《梁氏八卦掌》、《八卦掌怎样使人健康》等书。
墓志铭
李先生名镛,又名直,字子鸣。河北冀县人。生于1902年,殁于1993年,享年91岁。
先生幼禀庭训,好文嗜武,能书善画,复拜同邑梁振蒲先生为师研习八卦掌。甫弱冠,涉足农艺工商,游历武林画苑,辗转辽冀京津,后定居京都。时值战乱,先生持大节,尚侠义,虑国家存亡,行民众所欲,替志士救危,为困者解难,德行广播,名闻遐迩。晚逢盛世,先生醉心武学,乃博采众长,完善梁氏掌技,收徒授艺,弘扬武术精华,倡议重道思源,主持迁建董公墓陵,重立先师碑铭,得到同仁拥戴。一时群贤聚首,名手踵至,创研究会,设辅导站,办会刊,撰专著,讲学东瀛,传书欧美,造福当今,留益后学,国家嘉其业绩,授予“武术贡献奖”。聘为中国武协顾问,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顾问,全日本中国拳法联盟名誉主席。武坛颂其德艺,授予一代宗师“德高望重”匾。邀为北大、清华等高校武协顾问。
先生慈爱宽厚,治家有方,教育得法,裔徒能继其学,遗墨足传其神,仰德如在,感慕罔极,议铭贞石,以志永恩。
康戈武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