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用(1880一1966),山西万荣县阎景村人。李道行,字子用,李敬修之子。1907年被山西省政府派送英国留学。民国10 年(1921年),李子用当选为省议员。
人物生平
李子用,祖籍陕西
韩城,明代因灾荒逃难到
万泉县薛店村,后又迁移至阎景村。其先祖在陕西“三边”贩卖土布发家。至其祖父辈,商业遍及陕甘宁诸省和上海、武汉、太原、西安、运城和河东商业发达的县城乡镇,经营项目有盐业、京广杂货、药材、食品、票号和钱庄。其祖父文蔚在河南任同知。子用父辈兄弟三人,叔父敬伦主持家政,二叔敬义早亡。后兄弟分家为三,称西院、中院、南院,子用属西院。
子用兄弟二人,其为长,庠生,光绪末到英国皇家大学纺织科学习。宣统二年(1910年)与英国麦氏夫人结为伉俪,毕业后于民国3年(1914年)携英国夫人返回故里。民国6年(1917 )其敬病后,子用除继续在西安、兰州、平凉、宁夏等地经营的敬信义、敬成源、敬成泰敬兴谱、敬兴公敬信吉等京广杂货铺任董事长外,还在新绛大义纱厂投资入股。民国 10 年(1921年),他在同学河东道尹马骏的帮助下,当选为省议员,其堂兄梦存当选为众议员。其后,他在
阎景村担任村长。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把商店大部分迁往西安。抗战胜利后回到故里。民国36 年(1947年),万泉解放后他往陕西三原经营鼎记花栈。直至 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才到太原其旧店铺赋闲。60 年代初,返家乡,直至病故。
主要事迹
子用年轻时由于受西方教育,又娶英国女子为妻,耳潘目染,思想开放,作风民主,待人平等,从不以权势压人,他们家的妇女和长工同锅同食。晋南谚云:“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教学的”。晋南农村把农历八月十五视为长工节,这天凡雇佣长工的人家要对其进行慰劳。李氏家族还令其家里主妇穿上礼服褶裙向长工检社行礼,这在阎景村传为佳话。
李子用还体恤贫民,凡上门求助者,或粮或钱总予接济。因此,他们家虽种着 200 余亩良田所产粮仍不够食用常要到市场来粮。他们家的马厩常拴着四五头牲口,供村民使用。家田磨面没牲口,只要给长工头打个招呼,就给予安排使用。万泉农村有个乡俗,凡用人家牲口磨面用毕必须送一小簸箕皮,唯独子用家不收。他家还备有两辆高级马拉轿车,一辆供子用专用,一辆供村民和亲朋使用。如果那辆车村民使用未归其他人又特别急用子用就让来人用他的专用车而他有急事则用中院或南院的车。
李子用急公好义,有乃父之风。其父敬修在河南为官,常周济贫苦百姓光绪三年(1877 年)曾在该地放赈。闲赋在家时他在家乡广施钱粮对各地慈善事业,则不余力。
万泉县修书院时,捐银 500 两各村修庙施银则不计其数。凡上门求助者,不让空回,因此,享有“李善人”之美誉民国。
18 年(1929 年)晋南灾情严重,斗麦银元4 元。冬又奇寒牛羊多有冻死,百姓忧愁成疾。子用面对此情,急召西院、中院、南院族人商议救济之事,决定3 院共拿出21万银元,为河东17 个县每县救济1000元,万泉县和阎景村薛村共赈济4000 元。同时他们还在运城阎景、薛店三地开锅舍饭,对阎景和
薛店村村民全部造册登记,届时鸣钟村民一日三餐,吃饱为止,直到要年秋收后方才解散。此次灾害严重,阎景村无一家变卖家产,亦无一人饿死,村民无不感念子用和他的同族。为此,山西省政府主席
阎锡山为其家族颁发了“博施济众”的牌匾,以示表彰。同时,万泉县县长亦颁发了“乐善好施”的牌匾奖励。
子用坚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娶妻而未纳妾,这在旧社会士大夫及富贵家族中亦为鲜见,故被人们称道。他对子孙管教甚严。其长子系弱智,时有越轨行为,他经常予以劝解或斥责有时还将其锁人家中以示警戒。但他对孙子同温的进步倾向全力支持。1949 年,他把同温送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革命浴血奋战,升为连长,后光荣离休。
后世纪念
李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潜力十大民居建筑、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是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其中,自明堂是李家第十五代李道行的住所。李道行1914年毕业回国后,在李家老院西北50米处建造了此院。该宅院由木砖石混合结构的一排楼阁、砖砌窑洞及三省台组成。建造时充分考虑了采光、视线、活动空间、地理形势等因素,从而形成了与中国北方传统四合院迥然不同的风格,院落西边的门楼,高、直、尖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昭示了这座宅院中西合璧的建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