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应(1915年1月—2000年11月4日),安徽省霍邱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宣传员、排长、连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二七一团政治处主任,师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警备第六团一营政治教导员,绥蒙军区第九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骑兵旅第三团团长,第三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八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一军副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副主任、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1月4日在南京逝世,安葬在雨花台功德园。
人物生平
李发应,夏店镇砖洪集人,1915年生,1929年入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霍邱县砖洪区政治保卫局保卫员,红军连长、团政治处主任、师特派员;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独立二旅六团副政委,第九团代团长,晋绥军区独立第二旅九团团长;绥蒙军区骑兵旅第三团团长,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四十二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一军三师政治部副主任兼青海省公安处处长;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委,第八航空校校长,空军第一军副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副政委,空军第五军政委,南京军区空军顾问。中共第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长征中三过雪山草地;参加了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和临汾、晋中、太原、扶郡、兰州等战役;参与组建空军第四、第八航校和空一军。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0年11月在南京逝世。
人物事迹
一、
李发应1915年1月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砖洪集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受地主欺压。九岁那年深秋的一天,他起早贪黑地给地主孙庚九放牛,因太困睡着在田边上,醒来后竟不知耕牛去向,怕惨遭地主毒打,他在水塘里过了整整一夜。童年的苦难生活练就了他倔强的性格、坚韧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顽强精神。1929年夏天,在共产党领导下霍邱组织了农民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4岁的李发应参加了儿童团,1930年3月参加了游击队,1931年7月编入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73师217团,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1932年5月,红二十五军73师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最大一次战斗——苏家埠战役。217团率先冲入敌军指挥部,活捉了“剿共”总指挥厉式鼎。此役共歼敌3万余人,缴获枪支1万余支。6月,蒋介石发动了第四次围剿。10月,李发应随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撤出鄂豫皖苏区。由于撤离得很突然,李发应来不及向父母告别。当父母得知儿子要随红军远离家乡的消息后,连夜冒着大雨,摸过河去找他,可李发应早已随部队撤离,母亲回家后伤心地哭了好几天。李发应这一走就是18年。当年家乡有很多人出来参加了红军,但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看到新中国成立的,只有他和陈发洪(曾任昆明军区、武汉军区副政委)二人,其他人都英勇牺牲了。李发应也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在战斗中曾两次负伤,还有两次险些牺牲。一次被子弹打掉了帽子,一次是子弹贴着头皮擦过,头顶上留下深深的一道沟痕。
二、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李发应进入“抗大”学习,成为“抗大”第六期学员。1938年7月,李发应分配到贺龙领导的120师警备6团一营任教导员。1939年底,阎锡山与日寇勾结,发动了“十二月事变”。撕下了伪装了两年的抗日假面具,向山西新军(抗日武装)和八路军发动进攻。为粉碎阎锡山的进攻,迫使他回到抗日的道路上来,贺龙命令彭绍辉新358旅在晋西北集结,命警备6团在岢岚、保德、五寨三角地带集结,策应和支援山西新军。李发应在部队中加强了政治工作,教育部队对当前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既要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又要有理、有力、有节地挫败阎锡山的进攻。在击退阎锡山多次进攻后,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迫使他不得不接受八路军的主张,共同抗日。
1941年6月起,李发应先后任警备6团副政委、第九团代团长。带领部队在晋西北的河曲、宁武、岢岚、五寨等地不断打击敌人,巩固、发展和建设晋西北根据地,教育部队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同时,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抗日政权,选调优秀干部组建武工队,打击顽固派,扩大我八路军的生存空间。李发应带领部队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晋西北守备战等战役、战斗。1945年初,在贺龙发起的对敌春季攻势中,警备6团连打了几个胜仗。特别是在强袭日伪重要据点洋河镇的战斗中,率部歼敌4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毛毯、食品等物资,受到了贺龙的表扬,并奖励给他一支小巧玲珑的“勃朗宁”手枪。
1945年7月,李发应任整编后的绥蒙军区晋绥二分区3旅9团团长,1946年2月,任骑兵旅3团团长。带领部队活跃在晋西北抗日战场上,和当地抗日政府一起,带领群众破坏公路,炸桥梁,割电话线,打击敌人运输线,使敌人陷于被动,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保护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