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声(Lee Fung-Sing) ,出生于广东鹤山市,是香港著名粤语电影演员,活跃于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有“山婆婆”之称。主要代表作品《
梁红玉血战黄天荡》。
演出电影
1963年:《龙虎三女霸》
1963年:《白猿太子阴阳崖会母》
1963年:《化骨神龙剑》
1963年:《夺魂旗》
1963年:《半剑一铃》
1963年:《假玉郎》
1963年:《母血洗儿刀》
1963年:《半剑一铃》
1963年:《黄泉会母》
1964年:《白骨魔鞭》
1964年:《海底龙吟剑》
1964年:《龙江三虎》
1964年:《香城九凤》
1964年:《南北铁观音》
1964年:《三个正宫救太子》
1964年:《锦秀天堂》
1965年:《雄心太子》
1965年:《海底骷髅塔》
1965年:《出嫁从妻》
1966年:《百步迷踪掌》
1967年:《教子杀父皇》
演出剧集
亚洲电视
其它信息
但处在弱势电视台的无奈,是不论《
大城小故事》收视多好(相对于亚视节目来说),看的人少,讨论的人也少。仅有的言论,是网友纷纷打听那个满头白发,看似不起眼的山婆婆,看起来眼熟,却总想不起是谁。
山婆婆即是李凤声。
《
梁红玉血战黄天荡》、《
半壁江山一美人》、《
英雄掌上野荼薇》、《
假玉郎》……从粤语片反串大侠,到成为粤剧名伶,60年代已息影的李凤声,观众多半要在录影带,或深夜重播的粤语长片中才能看到她的身影。不过,近10年来,她在
罗卓瑶的电影、亚视的剧集中偶尔亮相,重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友台的甘草,一剧成名,可以开演唱会,可以争夺视帝视后奖项,山婆婆年事已大或许经不起如斯折腾,但李凤声倒也因此落得清静,施施然上茶楼饮茶、叙旧、聊天,然后继续她在澳洲推广粤剧的事业。
说起来,李凤声已息影30年。
1966年她告别香港远嫁大马,在当地经营酒楼生意。“当时请很多明星过去登台,罗文等,当年都很便宜,后来的
张国荣,他尚未大红大紫时,我也找他过去。”坐在去惯的茶楼,李凤声告诉记者她的故事。那时《
大城小故事》刚煞科,她正准备回澳洲一趟,处理即将举办的有关粤剧的比赛事宜。
远走澳洲办曲艺社
海外华人不好当。即使大马酒楼生意火红,登台明星络绎不绝,却挡不过当地排华事件。局势动汤,1991年李凤声结束生意移民澳洲,武打明星的身手却放不下,粤剧名伶的功架也不能荒废,便找事情做,5年后创办
梨园雅集曲艺社,于彼邦散播种子,推广粤剧文化。
“刚到澳洲时没有很专门的粤剧团体,现在已有二十多个。”李凤声说,山婆婆的丝丝白发如假包换,说起话来却活力充沛,“办粤剧班,在电台主持粤剧节目,因为即使在澳洲,也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现在的剧社可说是百家争鸣。大家常常一起切磋,慈善演出筹款等,很多事情忙。去年便曾为慈善筹款,连做三日大戏。”
在澳洲推广粤剧,李凤声望着记者,却微微笑出来:“他们都说我是粤剧名伶,但其实我根本不是粤剧出身的。”
今时今日入行的,屡见名人之后,出身富豪之家,有“丰厚家底”不怕微薄的新人收入。李凤声幼时入行,“当年投身电影界,全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只求觅得一职维持生计,甚么角色都愿意做。”但刚入行的待遇并不优厚,“一年合约,无薪,只有车马费。”初入行拍粤语片时收入低微,而工作时亦要亲身做一些危险动作,“只有参与大制作,或者属于大演员,才有替身。”
反串男角成名
拍电影,怎一个“捱”字了得?李凤声从影多年,演的都是不甚起眼的小角色,直至遇上她口中称“碧姐”的恩师
邓碧云。当年
邓碧云建议她转型做较多机会发挥的
文武生,后来更因此涉足粤剧做大戏。从此李凤声反串演出,打斗不停,如《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荧幕上她的功架十足,实质上自己却心虚。
“我始终是拍电影,而不是做大戏出身的。”唯有将勤补拙,向身边的前辈偷师,边学边做,练造手、身段,才做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她因此接拍了不少有武打情节的电影。“印象最深刻的是《英雄掌上野荼薇》。这部戏在电影界获肯定之后,接了不少戏,一年拍了差不多30出。”李凤声说,记者依稀记得的《百步迷踪掌》、《假玉郎》等,当然还少不得《半壁江山一美人》中她越王勾践的造型。
“约1965年左右,邵氏公司所拍摄的大制作如《独臂刀》等古装武侠片,甚受观众欢迎,令歌舞片及粤剧失去了一批支持者,行内的制作也大幅减少。”李凤声说自己从一年演出三十多部电影的风光日子,下降至仅数部电影的情况,为了收入,她开始四出登台,及于黄大仙、长沙湾等地参与演出神功戏。1966年息影,才正式淡出这一圈。
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再回来,是30年后的事。1996年
罗卓瑶拍移民澳洲的华人家庭的故事,片名《浮生》,经介绍找上正在办曲艺社的李凤声,“试镜时十分紧张,我已有30年没有参与拍摄工作,压力很大。”她饰演移民一家的妈妈,逢事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新旧两代的代沟,中西文化的冲击,深受共鸣的李凤声凭此片获第33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自己也是移民,也曾经不惯当地的生活,片中的情况真的出现在我身上。”但最后获奖的是《忠仔》的
邱秀敏。
然后又隔十年。“《
大城小故事》是另一个突破,从没有拍过电视剧,拍摄现场有多个镜头,有点不适应,还有在场的制作人员都对我很好。”纾缓了压力,演出得以发挥,原定只是十集的不甚起眼的角色,越演越多,还成为此剧的其中一个讨论点。
“电视演出的挑战较大,是即时性的,需要完全投入,配合同场演员;而电影演出则不同,可以逐个镜头地拍摄,有时间去培养感情。”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分享多年的演艺经验,推广粤剧文化。
访问中李凤声多次提及老前辈肯教戏路,如
石坚教她对打如何配合才打出好的效果,他的硬桥硬马真功夫,李凤声依然记忆犹新,“他出的是真功夫呀,下下到肉。”前辈的教导已深深烙在她心上。
李凤声说,自己像其他老一辈所做的那样,完全是为了让年轻人明白过去的历史,使现有的继续流传下去。“我们老一辈不做,还有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