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彦,原名炽昌,字子迪,广东嘉应州
程乡县(今梅县)人,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恩科举人,考取教习留京,后以知县闲归数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恩科中进士(殿试金榜三甲第20名),被钦点为
翰林院检讨。曾在广州越华书院及韩山书院等书院讲学,以经学课士。后因服甫阕遽卒。
李光彦,字子迪,广东嘉应州松口堡(今梅县松口镇郊石柱堂)人。 他聪明好学,能诗能文,善书法。他在童年写的“漱芳”两个大字,其族人勒石置于石柱堂入在门右横屋拱门上,保存至今。
清道光元年(1821年)恩科举人,考取教习。留京期间,拟任知县。道光九年(1829)主讲
韩山书院。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科参加会试,中
进士,官庶常散馆,授翰林院检讨。益嗜学不倦,常手抄《
十三经注疏》,尤熟阮仪德辑《
皇清经解》。后因父丧回乡,先后被聘为
韩山书院、
越华书院的主持,主讲经史,名噪一时。孝服期满,突患病逝世。著有《易钥》、《职思斋文集》。
李光彦(李子迪)与丁日昌颇有交情。丁日昌的《百兰山馆诗》(二集)有《赠李子迪太史》二首:“史学千秋富,名山一席尊。品题曾雁塔,声价自龙门。霖雨猷原裕,风云气早吞。苍生望公出,巢许莫同论”。“嫁线年年作,何缘涤俗襟。公然携布鼓,来此度金针。小坐承青眼,深谈见素心。韩江有桃李,闻说尽成阴。”
《梅联最话》云:“李子迪检讨光彦于辛丑入词馆后,即假归,粤大吏延主粤秀书院讲席。”事实上他早在道光九年(1829)主讲韩山书院。益嗜学不倦,常手抄《十三经注疏》,尤熟两广总督阮元主持编辑出版的《皇清经解》。至廿一年(1841),选送会试,登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因父丧回乡,先后被聘为韩山书院、越华书院的主持,主讲经史,名噪一时。孝服期满,突患病逝世。丁日昌与李光彦的交往当在后者中进士归里后的那段时间,“公然携布鼓,来此度金针”“韩江有桃李,闻说尽成阴”是对李光彦在潮州讲学的影响和作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