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李元明(1918年9月—1999年10月24日),湖南省石门人,1934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参加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生平
李元明,1918年9月生于湖南省石门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第6军团16师46团排长、第52团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连长、山西忻(州)崞县(今原平县)游击大队大队长。配合第359旅主力部队收复晋西北7城和参加上、下细腰涧等战斗。后任第359旅教导营队长,第719团副营长、营长。参加南泥湾屯田开荒。1944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向湘粤边挺进,任独立团参谋长。
1945年日本投降后,随部队北返中原,任中原军区鄂北军分区副团长。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后,任吕梁军区第七军分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49团团长。1948年在晋中战役中,率团歼敌第70师大部,并击毙其师长,受到通令表扬。后任晋中军区第2纵队独立5旅(后为华北军区独立第5旅)参谋长。参加太原战役后,任第一野战军7军21师参谋长。参加了陕南陇南地区作战和修建天(水)兰(州)铁路。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31师副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3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师师长。1954年入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学习。1956年起任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1963年于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后,任炮兵副参谋长。
1969年—1978年任炮兵参谋长。1980年—1982年任炮兵顾问。
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离休轶事
忧“君”亦忧民
每年春天,在全国人大、政协开会前夕,李元明将军都要向代表们交换建议和意见,就党和国家的重大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的这些建议和意见,常常引起军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收到他们的回复。如海湾战争结束后,李将军非常注意总结其经验教训,并为此专门向军队全国人大代建议,其中写道:“从海湾战争不难着出,就军方面讲,装备的高科技是取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我军进一步强调或代化是很必要的。三军建设的重点应是海空军”。“现代作战中,特种兵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议总部进一步考虑特种兵的编制体制”等等,这些建议引起了军队领导的注意。十五大召开后,李将军十分关注这次承前启后的大会。他花费近20天的工夫,就党的现行政策及党的团结问题,号出了一篇7000多字的文章。字里行间漫透他对竟的爱成、忠心,洋溢着一个老共产觉员的革命激情。总参兵种部机关成立后,人员来自五个单位,兵种业务涉及面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团结”如何开工作”兵种部领导对此很重视,并专门请原兵种老首长给机关间志讲课。李将军欣然接受。为了讲好课,机关同志为他洋洋西洒准备了一大讲课稿。李將军看了数,认为还是自己写,讲起来顺口。于是德自己亲自动手准备。大热天挑灯夜战,用了一周的时间,准备了满意的讲稿。讲课中,他多次赢得了掌声,受到了好评。
再说忧民。1992年11月30日.李将军在给李总理的信中写道:“最近,看到一条湖北一些农村郎政汇款难兑现引起群众不满”的报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至感到惊话。这些老区的人民,把自己的儿女派出外地打工。他们不辞劳苦地干活,挣的是血汗钱。积了几个钱来支援家庭生活和生产。可是,他们回的线家里人长期拿不到,这如何不使样众对政府不测呢?说实在的,看到这则报道,我的眼医湿了。众自己的线,只是通过国家机构传递一下,还交了手续责、家里人却取不到。我认为这是有关业务部门的失职行为。总理同志,我把原件复印一份青去,请您折时间看看。“在此之前。李将军已就此事向国务院办公厅和邮电部领导同志写了信。1995年3月15日、李将军看到某地外商企业克扣、拖欠职工工资严重,重侵犯人身权利等四篇报道。他当即批道:“这些比资本义国家的资本家压迫工人的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看到这些材料之后,使人很伤感,很气价好不容易,共产党、毛泽东领导我们出生人死闹革命,推倒了三座大山、人民摆脱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压迫、刹削,而现在一些工厂主、老板,借我们改革开放之机,千方百计地压迫、剥削工人。这不能不使我们这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经过干辛万苦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幸存者惯怒因此我建议,国家要尽快制订一部不准欺压工人的法律,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批示作为意见和建议,也提交了全国人大会议。1996年6月25日,李将军在给河北省委书记、省长的信中写道:“昨天我看了《夜宿北庄听民声》的报道后,心情难以平静。北庄一个小村子3年用去9万元招待费,使人吃惊得很呢!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呢?我想你们不会拨款,那还不是人民群众的血汗钱!使我这个饱经风霜的老战士感到非常寒心。因此,我写这封短信给你们,建议省里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认真地处理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李将军的忧民之心跃然纸上。李将军对家乡的人民群众更是情深义厚。常德的山,石门的水,已永远留在他的脑海里。每次回天后,他都为家乡的变化而高米,也为家人民还不富裕而忧熬。这种思乡恋土之情,在他的诗歌、散文等作品中多有流露。有不少的人劝李将军说,国家的事有政府领导管:样众的事有基层干部管。您年纪大了,就不要再管那么多闲事了。他总是付之一笑说,看到不合理的事,大家都不管,那不就完了。我离休了,成了“闲人”。闲人就要管“闲事”看来,李将军忧国忧民,至死不渝。
搏杀在学海
幼年时,李将军的悟性很高,只是因为家境贫寒,早年学。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未放弃过学习。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他参加过红军和八路军的教导队,并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使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和平年代里,他进过高等军事学院等学府。这又使他从一名中级指挥员成长为一名将军。然而,他并不满足。他总是为读书太少而感到遗憾。
写日记。现在中国80岁以上的老将军有许多,但他们中天天写日记的恐怕就不多了。李将军的日记却从未间断。他无论春夏秋冬,也不管生病住院,还是出差到外地,日记是每天必写的。有感而发时,一次能写一二千字,“无话可说”时也有四五十字。到现在,他已写了十几本。
写回忆录。对李将军来说,写回忆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缺少历史资料:二是缺少人员。李将军却不管这些。他拿出当年打仗的劲头,拿起笔来写、写、写。他一方面走访老战友,一方面下工夫找资料,从中寻找当年征战疆场的踪迹,了解大的战场背景和战况。但他从不照搬照抄资料上的东西。他说过,抄写别人的现成材料,既没有什么意义,也是不光彩的。在熟悉战争背景之后,着手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的战友,写自己尊敬的领导,他要把他们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人。九其是对牺牲了的战友,他更是怀着极深的感情去写。
写诗歌。吟诗填词,是文人墨客所长。离休后,李将军不信邪,也挥戈杀向这高雅的殿堂。凭借他血染的经历和过人的胆略,李将军走出了与众不同的学诗道路。经过几年的实践。李将军对诗的意境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吟诗的意境与作战的意图有相似的地方。诗的意境是留给别人去想象的,作战意图是要自己内心掌握的。但他们有共同之处:含而不露。认识上的飞跃,丰富的经历和严谨的态度,使李将军的诗歌达到了较高水平。现在每逢党和国家以及军队的重大纪念活动等,他都有佳作问世。近儿年,他有几十首诗被报刊采用。1997年10月,李将军被”北京诗词学会”接纳为正式会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22:23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