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英,女,祖籍广东中山,1901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圣地巴巴那。李今英是著名女教育家,历任中山女子师范校长和浙江大学、香港真光书院、澳门岭南学院、南中国大学、哈佛大学教授等。
李今英,祖籍石岐南门,1901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圣地巴巴那埠。7岁随家人返中山。1917年,中山县立中学毕业后,留校兼任初中及两间教会学校教员,同年参加全省中学统考,名列第一。后被委任为广东省女子职业学校校长。1920年,考入南京
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女校,一年后高薪受聘在福建私立集美学校任教。父丧回中山奔丧时,应聘任中山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中山县妇女协会主席,克服经费不足、校舍简陋等困难,尽力办好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维护妇女权益,开展妇女儿童工作,获赠妇女明星锦旗。
1927年与
梅光迪结婚,赴美国哈佛等大学攻读教育及世界妇女课程,1932年获硕士学位。在美国期间,任中国留学生会会长3年。1936年随夫到浙江大学任教,为文学院教授,撰写《英语教学法》。1937年到香港真光书院任教。香港沦陷后,1942年6月辗转到贵州与夫会合,任国防部贵州军官学校英语系主任,授上校军衔,历时3年,成绩突出,被国民政府授予光华甲种奖章。
抗战后重返杭州,任
浙江大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同学会浙江分会会长。1945年12月,丈夫去世,其为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主张国共合作,反对内战,把丈夫的藏书10箱捐给浙江大学。1949年受聘澳门岭南学校,后任澳门南中国大学教授,1952年返回美国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和写作,后在美国麻省剑桥市当格纳博土的助理研究员,参与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中国和日本”部分章节、《中国报刊业选集汇编》,撰写《中国妇女》, 《山高水长——李今英回忆录》等书,女儿梅仪超曾应中美文化协会邀请回国讲学。
李今英七岁时随家人由美国返回家乡,后参加全省中学统考,名列第一。1920 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称东南大学)外文系。其时梅光迪也由哈佛大学学成归来在东南大学任教,正在东南大学西语系学习,遂得以师生关系与之相识,当时该校西洋文学教授还有
吴宓先生,后来吴回忆说:“李今英尽管面有微麻,却气质高雅,才识俱佳。”。国人最早培养的女大学生,正是李今英读书“南高”的这一届,当时录取的 8 位女生,其中 6 人在外语系,2 人在教育系,其姓名是李今英、陈梅保、张佩英、黄叔班、曹美恩、
吴淑贞、韩明夷、倪亮。到了 1924 年毕业时,她们也成为获取国立大学学士学位的第一届毕业生和中国第一届男女同校的大学生。
梅光迪留学前已由父母包办结婚,其原配王葆爱是他的安徽同乡,恰与当年其同乡的
胡适和
江冬秀,以及浙江绍兴的
鲁迅与
朱安相似之,不过,梅光迪的“个案”与胡、鲁不同,胡是“痛并快乐着”,鲁是“绝望之于虚妄”,梅则是新旧杂糅,原来王夫人贤惠,能够忍受长期与丈夫的分离之苦,后来梅光迪成为大教授,将农村夫人接来同住,王夫人不习惯洋学堂的生活,自动返归故里,行前且明言丈夫当另娶新妇,后在乡下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梅燮和。
此前的 1923 年秋,梅光迪写信给哈佛大师
白璧德,请其推荐自己为哈佛的汉文教员,据说那是因其与李今英搞所谓“婚外恋”,乃至于满城风雨,遂取躲避之计;行前,梅光迪与李今英约定:“待我三年不来而后嫁。”李答:“请待子。”于是,李今英毕业后,即在家乡任教,无所旁鹜。到了 1927 年,其时东南大学已改称中央大学,梅教授被聘任为代理文学院院长,其遂与时任广东中山师范校长的李今英在上海结为伉俪,此后梅、李两情相好,期间虽因战乱时有分离,两心却从不曾分开。
梅仪慈(Yi-tsi Mei)后为美国著名汉学家、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她以研究中国新文学为志业,曾因在密歇根大学研究丁玲而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是海外著名的丁玲研究专家,著有《中国小说》及《丁玲的小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意识形态、权力、文本、自我呈现和农民“他者”》《文本、互文本与鲁迅、郁达夫、王蒙的自我表现》等;其丈夫
费维恺(Feurwerker Albert),哈佛大学毕业,哈佛燕京学社研究生、哲学博士,曾任哈佛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密西根大学历史教授,是费正清的弟子,也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亚洲研究协会”的成员,著有《中国的早期工业化:盛宣怀和官办企业(1844 — 1916 )》《晚清帝国经济史研究》等。
梅李今英.哭迪生[J].思想与时代,1948,(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