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
东汉末年武将
李乐(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人物,原为白波帅,献帝东归遭李傕追击之时受杨奉委托前去救驾,护送献帝逃到河东,被拜为征北将军(一作征西)。
人物生平
曹阳护驾
李乐,东汉末黄巾余部河东白波军将领之一。
兴平二年(195年)献帝车驾东归,遭李傕郭汜追击,大败于东涧。车驾进入曹阳,杨奉假意与李傕讲和,密召河东故友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救驾,韩暹等人率数千骑兵前来,与杨奉等人并力击破李傕,乘舆得以前进。
北渡黄河
李乐与董承保护乘舆左右,杨奉、韩暹、胡才、去卑断后,李傕再次追击,汉军又大败于曹阳,死者甚过东涧之战时。李乐对献帝说:“事情紧急,陛下应该立刻上马!”献帝说:“不可,若舍弃百官而去,这是何等罪过!”
到达黄河边后,李乐恐慌,想让献帝乘船往东直接抵达孟津。献帝认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孔子尚且担心暴虎冯河之事,这并非安居之道。”太尉杨彪说:“臣是弘农本地人,从此地向东有三十六个险滩,不能让陛下乘船冒险。”宗正刘艾附议:“臣以前担任过陕县令,也知道险滩的危险。以前这里有船夫,乘船仍有危险,何况如今还没有船夫?太尉所虑极是。”董承等人赞同,于是打算向北渡过黄河到达河东郡,令李乐连夜渡往河东准备船只,并在对岸举火为应。
献帝到达河东郡安邑后,拜李乐为征北将军,假节、开府如三公。
返回河东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董承、张杨欲图让献帝回到雒阳,杨奉、李乐不愿。尚书上官洪提及还雒阳之议,李乐辅助他(“辅”字,一作“斩”),自此护驾诸将错乱,互相猜疑。五月,献帝遣使到杨奉、李乐、韩暹营帐,请求他们护送车驾到雒阳,杨奉等人听从。六月,车驾到达闻喜,杨奉、胡才后悔,与李乐商议护送车驾西还,诈称“应该去渑池东边,以躲避匈奴。”献帝不从。车驾从北道出,靠着山向东面前进,并没有匈奴作乱。李乐感到羞愧害怕,于是请求离开。
李乐最后留在河东,因病去世。
官职争议
献帝到达安邑后,给韩暹、胡才、李乐三人的官职,各书记载不同。
陈寿《三国志》作韩暹为征东将军,胡才为征西将军,李乐为征北将军。
范晔《后汉书》作胡才为征东将军,其余两人则没有记载。
袁宏《后汉纪》则作韩暹为征东将军、幽州牧,李乐为征西将军、凉州牧,胡才为征北将军、并州牧。
参考史料
《后汉书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后汉孝献皇帝纪卷第二十八》
《三国志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
《后汉孝献皇帝纪卷第二十九》
演义形象
李乐登场于《三国演义》13、14回,本为啸聚山林的白波贼。
汉军大败于东涧后,李乐与胡才、韩暹受圣旨护驾,遭李傕、郭汜击败,协助献帝渡河逃到河东郡,被任命为征北将军。车驾到达安邑时,李乐专权,在献帝面前殴骂百官,又与韩暹连名保奏二百多名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为官。后来董承决定护献帝到雒阳,李乐假意答应,却派人结连李傕一同劫驾,后被徐晃斩于马下。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8 17: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