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临秋
中国台湾著名词作家
李临秋(1909年-1979年),中国台湾台北人,中国台湾著名词作家。
人物概述
他最有名的歌曲为《望春风》。
生平
祖籍福建安溪,清朝时渡海来台。
1909年出生于台北牛埔庄,即现在的双连附近。
李临秋的祖父早年卖油,常有农人拿米来跟他换油,后来就改开辗米厂,生意相当好,李临秋的父亲是家中独子,家境优渥,备受宠爱,饱读诗书。
1922年台北市大龙峒公学校毕业。父亲交游广阔,四处为人作保,最后,辗米厂因帮人作保被查封,财产也没了,那一年是大正十四年,李临秋十六岁。
1924年,李临秋受亲戚介绍进入永乐町永乐座戏院担任职员。
1932年,上海出品的电影《桃花泣血记》来台湾放映,才出现第一首“台语”电影宣传歌,那时候歌曲是歌手“纯纯”主唱的,当年一唱就红遍台湾的大街小巷。他以闽南语为两部中国上海电影《忏悔》《倡门贤母》填了两首同名广告歌曲的词。虽然该歌词只是为了吸引民众前来观赏电影,不过如同性质的《桃花泣血记》相同,颇受欢迎。之后,他再接再厉,创作知名歌曲《望春风》,不但成为他的代表作,也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歌谣之一,迄今仍为人传唱。
除了《望春风》之外,他替上海电影歌曲做的《一个红蛋》(描写清末太监),《人道》等广告歌曲亦相同极受欢迎。除此,他另外所做的《四季红》,《补破网》等均为知名歌曲。不过因为战后迁徙至台湾的中国台湾地区政府并不重视台语歌曲,这些歌曲的作词者常误列为“佚名”。
1960年代,他就职的永乐戏院被拆后,他就退休在家不再创作。
1977年发表《相思海》。这首歌,也是他的最后知名遗作。
1979年病逝,享年69岁
作品创作
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为了因应民族运动与文化抗争的需要,台湾社会的知识菁英们发起新文化运动,以新文学、新戏剧、新歌谣与新美术等四大具体内涵,启蒙民众、唤醒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李临秋认为应该写一条反映当时社会妇女心声的歌。
望春风》走红后,1937年,当时准备将这故事拍摄成电影,又请来李临秋将《望春风》编写成电影剧本。并将《望春风》名称,登录成“商标”,他人不能随意使用。
李临秋认为,写歌要“三分雅、七分俗”。在李临秋的歌词作品中,无论是《望春风》,还是《四季红》等,均内藏自由恋爱的观念。李临秋的创作常坐在“亭仔脚”喝着酒冥想,《补破网》是 1948年创作的,原版只有一段词,后两段歌词是为防止《补破网》成禁歌才加上的。李修鉴说,《望春风》“独夜无伴守灯下(e) 冷风对面吹 (chhe) 十七八岁未出嫁(ke) 见着少年家(ke),韵都对。另外,李临秋认为“见着”的发音,应用“遇见”而非许多人唱的“看见”。他说,男女在路上遇见,才有巧遇触电的感觉。 《望春风》词中“果然缥致面肉白”,“缥致”是文雅的古“台语”,用在女子形容“帅哥”身上。
部分作品
补破网
词:李临秋 曲:王云峰
见著网 目眶红 破到这大孔
想欲补 无半项 谁人知阮苦痛
今日若将这来放 是永远免希望
为著前途钻活缝 找家俬补破网
手偎网 头就重 凄惨阮一人
意中人 走叨藏 那无来斗帮忙
姑不利终罔震动 拿网针接西东
天河用线做桥板 全精神补破网
鱼入网 好年冬 歌诗满渔港
诛风雨驶孤帆 阮劳力无了工
雨过天晴鱼满港 最快乐咱两人
今日团圆心花香 从今免补破网
望春风
词/李临秋 曲/邓雨贤
独夜无伴守灯下 冷风对面吹
十七八岁未出嫁 见著少年家
果然漂致面肉白 谁家人子弟
想?问伊惊歹势 心内弹琵琶
思?郎君做翁婿 伊爱在心内
等待何时君来采 青春花当开
听见外面有人来 开门加看觅
月娘笑阮戆大呆 付风骗伓知
陶喆、明道、林俊杰齐秦邓丽君龙飘飘方大同阳一等均在不同场合演唱过这首歌。
一青窃在《月天心》中也发表过一个版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1 11:40
目录
概述
人物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