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邦彦
宋代大臣
权邦彦(1080年-1133年),字朝美。河间(今属河北)人。宋代大臣。
人物生平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登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司业。宣和二年(1120年)出使辽国。后改都官郎中直秘阁,知易州,移相州,又召为都官郎中,因与王黼议不合,降职知翼州。
金兵入侵时,邦彦领部下2500多人与宗泽自澶渊去韦城,但因敌人来势凶猛,各部军队皆徘徊不前,致使徽、钦二帝被掠。后来,邦彦与宗泽5次上表劝宋高宗进兵。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当时此地已一半归金,金兵围攻加剧,邦彦誓死守城,坚持数月,城破后还力战不止,民人皆感其义气,随其突破敌围。见到皇帝,本应定失守城池的重大罪名,但皇帝念其父母妻子皆陷入敌手,宽囿处罚,贬二级。不久任命为宝文阁直学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到任二年,父死后辞官不做,归故里守孝。
绍兴元年(1131年)被召为兵部尚书侍读,绍兴二年(1132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任职期间,权邦彦曾献“十议”以图谋中兴,大略为:应以天下为重,本着前进的方向谋算大事业,恢复国土,不要苟且偷安于东南一角。驾御众将官当法令严明,赏罚公正。命读讲的官要把历朝训典及中兴故事每日陈述在皇帝面前,以帮助学习,又要监视奸佞之臣。爱民要先爱惜其力,宽民要先节省费用,节俭要从执政者开始。朝廷以任大事者必得贤臣大将才能胜任。制置一官应当裁撤。委任得人,才是防守拒敌的上策。只要人事作到,天也就不加祸了。
权邦彦于绍兴三年(1133年)病故,留有遗稿《瀛海残编》10卷。
史书记载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司业。宣和二年,使辽。明年,抗表请帝临雍。为学官积十余年,改都官郎中、直秘阁、知易州,移相州,复召为都官郎中。与王黼议不合,镌职,知冀州。
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会敌兵大至,移屯南华。二帝北迁,邦彦与泽五表劝进。
建炎元年五月,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时东州半已入金,至是围益急,邦颜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已。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奔行在。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俄除宝文阁直学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既抵镇,三年冬,闻父死,乃解官。
四年,起复,知建康府,辞,不许。剧盗张琪残徽州,邦彦遣裨将平之。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言者论:“三年天下之通丧,后世有从权夺服者,所以徇国家之急。比年如权邦彦、姜仲谦,至幕职亦起复,几习宣、政之风,望革其弊,以明人伦、厚风俗。”诏邦彦任军赋,宜如旧,余悉罢之。
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初,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大略谓:“宜以天下为度,进图洪业,恢复士宇,勿苟安于东南。驾御诸将,当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裨圣学。又监观伤善妨贤之谗,偷安苟容之佞,市恩立威之奸,怀谖罔上之欺,听其言,察其事,则忠邪判。爱民先爱其力,宽民先节其用。朘己奉以佐国,当自执政始。分阃而属大事,类非偏裨之所能为,必得贤臣大将然后可。制置一官可省,宜令沿江州县各备境内,总以漕帅,上自荆、鄂、江、池,下至采石、京口,委任得人,乃防秋上策。宗室中岂无杰然有人望,可以济艰难、赞密勿、留宿卫者,愿求其人置诸左右。人事尽则天悔祸,不可独归之数。”
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邦彦在枢密,又言:“宜乘机者三,譬奕之争先,安可随应随解,不制人而制于人哉?”寻兼权参知政事。帝尝对辅臣言湖南事,颐浩言:“李纲纵暴,恐治潭无善状。”帝曰:“纲在宣和间论水灾,以得时望。”邦彦曰:“纲元无章疏,第略虚名耳。”盖助颐浩以排纲也。三年,卒。
邦彦与政几一年,碌碌无所建明,充位而已。无子,以侄嗣衍为后。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藏于家。
参考资料
抗金重臣权邦彦.河间百姓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19:4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