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是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精彩的杂技艺术面貌,于1974年1月21日发行的,志号为T.2的
特种邮票。
发行背景
文化背景
杂技是一种表演艺术,包括盟技、手技、顶技、踩技、口技、车技、武术、爬竿、走索以及各种民间杂耍等,通常也把戏法、魔术、马戏、驯兽列为杂技项目。杂技是以健美有力的形体动作和灵巧迅速的手法表演各种难度很高的技术,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坚强毅力。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萌芽形式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得到了蓬勃健康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发行过程
该套邮票的设计者万维生早有设计“杂技”邮票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合适的理由。他从“五七干校”回来不久,在《
参考消息》报上看到以“杂技外交”为题的文章很受启发。他想,把“杂技”邮票与“外交”联系起来就可能通过。于是,找到邮票发行局负责人,建议发行“杂技”邮票,领导当即表示“题材很好”。设计者在设计这套邮票时,深入杂技团体验生活,看练功,看演出,观察各种杂技项目的动作。他根据杂技动作所占空间,设计两种票型。
1974年1月21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精彩的杂技艺术面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杂技》特种邮票。
制票参数
(参考资料)
票面图案
《舞狮》(6-1),图案描绘了杂技演员表演舞狮的情景。
《叠椅》(6-2),图案描绘了杂技演员表演叠椅的情景。
《抖空竹》(6-3),图案描绘了杂技演员表演抖空竹的场面。
《顶坛》(6-4),图案描绘了杂技演员表演顶坛的情景。
《转碟》(6-5),图案描绘了杂技演员表演转碟的精彩场面。
《蹬伞》(6-6),图案描绘了杂技演员表演蹬伞的情景。
邮票赏析
该套邮票图案统一采用深色平涂衬底,既突出了杂技演员精彩的艺术造诣,又能够产生一种舞台的现场感,让人觉得仿佛正坐在台下欣赏杂技表演似的。
《舞狮》(6-1)
邮票图案上的那头英武雄狮,熟练地滚动着一只大球,神气活泼自豪;一位勇士手执鲜花立在狮背上,造型十分威武、娇健。
《叠椅》(6-2)
邮票图案上的杂技演员,正在高高叠起的椅子上,稳健地进行倒立,动作优美,扣人心弦。
《抖空竹》(6-3)
邮票图案上的两名杂技演员,表演的是抖空竹中的对扔动作。两只空竹在空中自由飞翔,颇有几分神气;空竹发出“嗡嗡”的呼啸声,仿佛在唱着一支美妙的歌儿。
《顶坛》(6-4)
邮票图案上是双人表演顶坛,两个演员用头将花坛顶来顶去,叫“对顶花坛”。画面左方的那位表演者刚刚用头将花坛顶出去,花坛在空中旋转着;画面右方的那位表演者神情专注,正准备巧妙地接住飞来的花坛。
《转碟》(6-5)
邮票图案上的杂技演员,是在做难度很高的背剑动作,表演技巧十分娴熟。她手各用三根细竿,各顶一个碟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
《蹬伞》(6-6)
邮票图案上的距伞人形象,是根据1974年拍摄的北京杂技团演员朱丽英的舞台剧照设计而成。她仰卧在特制的凳上,双足向上,蹬起轻盈的绸布伞。
收录情况
《杂技》邮票被收录进以下集邮书籍中:
外界评价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克东《邮票欣赏指南》:“T2《杂技》中《叠椅》采用的是倒三角形构图,造成了一种不稳定感,恰恰突出了演员技艺的精湛。”
邮票邮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