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机织卫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属丰盛街道办事处辖界。东西走向,东起太平桥大街,西至真武胡同。全长278米,均宽4米,
沥青路面。明代称济州卫胡同或济州卫新房,因戍卫京师的济州卫署在此而得名。属金城坊。清代讹为机织卫胡同,亦称集址街,为镶红旗地界。
机织卫胡同-来由在广宁伯街北面,有一个与
锦什坊街相交的东西向的小胡同叫机织卫胡同。这个名字很怪,什么是机织卫呢?有人说就是织布局,是供应朝廷绸缎布匹的机关,
曹雪芹的爷爷就曾在此供职。这是望文生义,实际上胡同的正确名称应是济州卫,因卫戍京师的济州卫署设立于此,后来讹传为机织卫了。
北京西城区机织卫胡同3号是个近千平方米的四合院,为一处机关宿舍。一名男户主说,一家人在那里住了廿多年,但现在一圈地就得拆,所有条件是发展商单方面说了算。作为公民,他没有一点平等谈判的权利,完全是逼迁。因为拆迁事件,他已经一年多没有睡好觉。有居民说:规划是人家定的、房屋价格是人家定的、搬迁日期也是人家定的,居民的权利在哪儿?据了解,不管屋主有多高的社会地位,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拆迁办公室都不会客气的。拆迁方式往往是先拆楼、再一口定价;拆迁通知发出后,一个月内就要搬走,过程充斥以强凌弱的野蛮色彩。因为按目前的拆迁政策,居民得到的补偿款相对几年前要少得多,无力另置物业者比比皆是。特别是在旧房改造区中,有大量低收入居民,其中极少人能凭拆迁补偿款另买物业。拆迁使城市草根阶层失去唯一的栖身之所,许多家庭被迫把孩子的学费、老人家的救命钱拿来买屋自住,大多还得背负一身债,有些人因此被逼上绝路。 从1991年至今年3季度,北京市共完成拆迁居民150万人,拆除住宅房屋1700多万平方米。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房屋拆迁量剧增,从2000年到2002年,共拆迁居民23万户,今年1至3季度拆迁居民4.7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