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总动员
美国2008年安德鲁·斯坦顿执导的动画电影
《机器人总动员》是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进行制作,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电影公司负责发行,安德鲁·斯坦顿执导,安德鲁·斯坦顿、彼特·道格特编剧,本·贝尔特艾丽莎·奈特杰夫·格尔林等联袂献声配音的科幻动画电影。影片在拉丁美洲、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于2008年6月27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公元2700年,地球早就被人类祸害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已经到了无法居住的地步。人类只能大举迁移到别的星球,然后委托一家机器人垃圾清理公司善后,直至地球的环境系统重新达到生态平衡。
在人类离开之后,垃圾清理公司将机器人瓦力成批地输送到地球,并给他们安装了唯一的指令——垃圾分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一个接一个地坏掉,最后只剩下一个,继续在这个似乎已经被遗忘了的角落勤勤恳恳地忙碌着。转眼就过去了几百年的时间,寂寞与孤独变成了围绕着瓦力的永恒的主题。
然而,一艘突然而至的宇宙飞船打破了这里的平静,还带来了专职搜索任务的机器人伊娃。当瓦力经历了几百年的孤独、终于见到了另一个机器人时,他觉得自己好像爱上她了。伊娃在经过了反复搜索和精确的计算之后,找到了地球开始复苏的证据:一株绿色植物。她通过宇宙飞船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人类,收到了将绿色植物带离地球的指令——人类正想尽办法重回地球,所以他们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于是瓦力追随着伊娃,展开了一次穿越整个银河系、最令人兴奋、也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奇幻旅程。
角色介绍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来源
音乐原声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为了探索纯视觉叙事的可能性,安德鲁·斯坦顿和皮克斯团队在大约18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午餐时间观看查尔斯·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的每一部电影,包括短片和故事片。
创作背景
电影遵循着迪斯尼皮克斯的理念——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传统的电影当中,并制作出一部非常规的科幻影片。早在安德鲁·斯坦顿还在制作《海底总动员》的时候,就已经在脑海里初步构思出了《机器人总动员》的故事雏形,只是到具体搭建结构这一步骤时,花费了些许时间。
剧本创作
WALL·E脑袋就是一对大大的眼镜筒。谈到这个形象的来源,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否认了借鉴“ET”和“霹雳五号”(Short Circuit)的说法,斯坦顿介绍,他创造“WALL·E”受到了“小台灯”(Luxo)、双筒望远镜R2-D2、迪士尼乐园“星空之旅”机器人的影响。
情节设定
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传统的电影当中,这就是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联手制作的最新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所遵循的理念,讲述了一个与寂寞和孤独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当人类遗弃了地球之后、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机器人瓦力。然而制作这样一部非常规的科幻影片,却让皮克斯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因为瓦力不仅不会说话,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明显的面部表情,观众只能通过行为或发出来的电子声响来猜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设定不知道会不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正在观看默片的无聊感。不过影片的编剧兼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却认为,这可以让整个观影过程具备更多的潜在乐趣。
角色设定
皮克斯所追求的艺术风格的自由化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动画工业的发展,在特别而又意义非凡的CG动画领域里展现风采。《机器人总动员》似乎正在以一种独有的离奇方式,将故事中的主角瓦力首先定位成一台机器,其次才是一个角色。为瓦力设计出性格和人物特征,就像对待宠物一样,没有任何面部表情和语言做帮衬。
抽象语言
制作《机器人总动员》时所面对的最大挑战,自然是如何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清晰地表述整个故事的发展。导演安德鲁·斯坦顿认为“无对白”这种说法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因为这里始终都有对白贯穿着影片的始终,只是使用的是一种所不知道的语言而已。瓦力拥有独立的思考体系以及交流方式,虽然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但并不代表他就不能表达自己。
真人出演
《机器人总动员》还首开皮克斯作品的先河,在内容里加进了一段由真人出演的电影胶片。为影片加入一段与音乐有关的片段,内容则是从一部真人电影中节选出来的。这部影片所展现的人类的未来,本来就是一种有点奢华的进化,在影片中穿插真人画面,这部分内容的出处就是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
幕后花絮
相关公司
宣传发行
上映信息
(信息来源:)
播出信息
影片票房
影片以单馆1.5万美元的平均成绩,在3992家电影院内收获6250万美元的票房,与业界预期的6000万基本相符,凌驾早前公映的《功夫熊猫》的6024万数据。票房数据居影史“科幻卡通片”首映的历代第1位(第2位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机器人历险记》)、以智能机器人为主角的电影首映的第2位、6月开画作品首映的第2位、G级片首映的第3位、动画片首映的第8位;周五首映日的2310万美元,则仅次于《怪物史莱克3》和《辛普森一家》,居高居史动画片首映日的历代第3位。
获奖记录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中国评价
负面评价
除了电影的爱情主题,影片普遍被认为讽刺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包括肥胖、环境破坏、消费主义、领导能力等问题。当故事进行到了离开地球,到达太空城的时候,一些社会问题也在这部科幻动画电影中被以隐藏化的形式郑重地提了出来。当虚拟的绚烂服装消失才有机会注意到彼此的眼睛,后来的一切改变都源于瓦力的勇气和浪漫,以及去除物质的简单和纯真,电影的意图已经格外明显,与那些肥胖到无法直立行走的人类相比,整部电影中也许只有瓦力才是真正的活人,在追寻人类业已丢失的内在感动和无悔情感。(新华网 评)
正面评价
在《机器人总动员》中,导演多次利用牵手来描写情感,展现着敏锐的感知能力,牵手在表面上是一种身体的联接,而内在的则是心灵的靠近,它更像是一个爱的仪式,虽然简单但却神圣而意义非凡。也许瓦力的故事就证明女神并不是那么难以企及,只要足够勇敢足够真诚,技术宅男也可以拥有春天。(新华网 评)
北美评价
这是一个美丽的电影。(《迈阿密先驱报》 评)
一个迷人且有趣的机器人的爱情故事,非常适合整个家庭一起观影。(《纽约邮报》 评)
影片的前40分钟,几乎没有任何对白,没有任何人类角色出现,却已经成就了一首充满了美和智慧的影像之诗,其中的深意更值得我们花时间用心体会。(《纽约时报》 评)
在主流娱乐工业内,有一家电影公司敢于创造出另类、大胆如《机器人总动员》这样的电影,光是这个事实,就能让我们对人性充满希望。(《华盛顿邮报》 评)
《机器人总动员》成功来自以下三大要素:它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动画片,一件令人拍案叫绝的视觉艺术品,还是一部严肃的科幻电影。(《芝加哥太阳时报》 评)
影片展示了一次有趣和充满幻想的未来。(《今日美国》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00:32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