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石
中国北京籍艺术家
朱金石,男,1954年生于北京。1973至1977年师从李宗津教授,是中国抽象艺术和装置艺术最早的实践者。80年代初开始抽象绘画创作。1986年移居柏林后又转入行为、文字、装置等艺术实验,1994年之后往返柏林北京之间,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
艺术特点
作为二十世纪中后叶崛起的一代亚洲当代艺术重要实践者,朱金石实验性的尝试涵盖广泛。在战后和冷战东西方文化激宕的历史洪流中,不懈地推动着亚洲经验,并成为了其中一部分。
艺术家自1979年参与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运动——星星美展,80年代的抽象绘画探索和“公寓艺术”,并于1986年移居德国并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90年代开始装置艺术实验,以及千禧年以后中国抽象新表现主义绘画与大型装置艺术实践。
抽象绘画一直是朱金石的创作主体之一,艺术家寻视着战后以来诸多艺术类型之间的美学缝隙与板块运动,在抽象主义、东方主义、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之间的斡旋和抗争中,宏观思考着绘画的当代性问题。朱金石不是一个概念主义者,而是形式美学发明者:画缝、厚度、观看角度、流动、挤压、颜料的物质性、空间等视觉形式形塑了他绘画的独特面貌。艺术家不断地寻找新的视觉边界,制造着意外的美学。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公共收藏
代理画廊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高名潞
《甘家口303》展示了九十年代中期朱金石在甘家口生活期间创作的部分作品,也展示了同期一些北京艺术家在甘家口公寓303号中活动 展览的图片和资料,同时也展览了朱金石在甘家口之前和之后的一些作品,以此展示九一年代公寓艺术中的一个侧面。表面看,朱金石在甘家口时期创作的那些小型“物件”作品和后来那些堆满厚重颜料的油画作品似乎有很大的距离,其实,它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无论是木、石、水、纸、扫帚、面粉等日常物件,还是那些挂在画布上的厚厚颜料,似乎都是与朱金石不断纠缠的“心物”,所以,那些甘家口公寓中的家物,那些摆放在野外的东西(我尽量避免用“装置”这个大词),或者是那些被李陀称之为的“厚画”,都似乎标示着一种“尽物之情”。这个“物之情”在朱金石的眼里是干净、优雅、安静、单纯的。即便是那些“厚画”,虽然色彩斑斓,似乎很“闹”,其实乃是一种闹中取静。朱金石看中的是它们的自在和纯粹如何被转化为一种独特的韵律结构。与现代抽象主义的形式韵律主要依赖自我表现的笔触魅力不同,朱金石“厚画”的表现力更多地来自物(颜料)自身的倔强和流变。
保罗·穆尔豪斯(艺术策展人)
我们能在朱金石暂停具象绘画时明显感觉到康定斯基的纯粹造型艺术创作之影响。往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便是他在1980年创作的一小幅纸板油画《抽象笔触》。虽然作品尺寸不大,也不属于一个安全范围内易于辨别的主题,但是此次在艺术层面上向图像空间延伸的跃进却是不俗的。其中就包含了他之后愈显成熟的绘画元素。遒劲有力,既独立又层迭的笔触下,彰显了每个笔触痕迹的独特生命力。又涂鸦又轻擦的笔触所形成的矩阵,就像强有力的动态指数一样,让颜料的实体顿时黯然失色。
很显然,过去的记忆在朱金石艺术创作的视觉语言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这其实又引起了矛盾:毫无生命的绘画如何被置入过去的记忆?在伍尔芙(Virginia Woolf)的传奇小说《奥兰多》里,她写道:“记忆则是裁缝,任性、反复无常,在袋子的里外上下到处缝,让我们不知道接下来是甚么,还有甚么跟在更后面。”[v]如伍尔芙所描绘那样,当人的意志被制伏,记忆会随着它的联系法则前进。同样的,朱金石的绘画也可视为承载着互连经验的厚重织锦画。由此可见,它们的表层厚度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能将瞬息即逝及虚无缥缈的感觉,赋予有形的躯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5 09:24
目录
概述
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