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谏
明朝中期官员
朱谏(1463年1月17日—1541年7月6日),字君佐,号荡南,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今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人,祖籍福建漳州府诏安县(今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明朝中期官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天顺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463年1月17日),朱谏出生于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今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朱谏自幼聪颖,有志气,不与群儿嬉戏。七岁时,便能撰写课业文章,叔祖父朱美家教严格且有法度,朱谏跟随他学习,对他的教诲恭敬遵从。十二岁时,朱谏已经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应试文章,知府项澄见到他的文章后大为惊奇,于是试其才学,将其补为府学生。十七岁时,朱谏应乡试,先后五次落第,但他更加发奋努力。朱谏曾在府城西禅寺读书,整日闭门诵读,并约了几位朋友组成文字会,即使是在严寒酷暑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学习。
弘治八年(1495年),朱谏参加浙江乡试,考中举人第十三名。
登科入仕
弘治九年(1496年),朱谏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歙县知县。朱谏在任期间,抑制强暴,扶持弱小。之前,县里有人在山谷中诱杀了一个富人的儿子,手段极为隐秘,富人向县衙报案,很久都没有破案。朱谏到任后,立即捕获了凶手,县里的人都称他为“神君”。彭泽在徽州任职时,目睹了他的行事作风,感叹说:“朱县令真是天才,我比不上他啊。”当时在直隶下辖的县中,歙县的治理最为人称道。
弘治十五年(1502年),父亲去世,朱谏回乡守孝。
历职有绩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谏服丧期满,改任丰城县知县,治理方法与在歙县时相同。当时,江西各县中,丰城县的治理又最为人称赞。御史上报了他的政绩,多次拟荐他担任台谏之职,但最终没有实现。
正德三年(1508年),朱谏升任武定州知州。在任期间,朱谏因某事触怒了一位权贵,那位权贵急忙向权宦刘瑾报告,刘瑾大怒,准备用奇祸来陷害他,听到消息的人无不为他担忧。但朱谏处理公务如常,说:“祸事有无,是天数决定的,刘瑾又能奈我何!”后来刘瑾失势,朱谏因此免祸。之后,朱谏改任南京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再升为南京兵部郎中。
治理赣州
正德八年(1513年),在赣州境内,有一伙盗贼盘踞在大帽山(今项山甑)。这座山横跨福建、广东两省,绵延千多里,山中溪谷纵横,盗贼凭借这些险要地势,时常出没侵扰百姓,朝廷对此深感忧虑。士大夫们私下议论纷纷,有的说:“除非让朱武选来镇守赣州,否则无人能解此患。”于是,朝廷便任命朱谏担任赣州知府一职。
朱谏到任仅十多天,便立即调集军队逼近盗贼盘踞之地,一路攻克了黄竹、盘龙、胡孙、为子岭等多处贼寨。他改革军制,选用明察秋毫的将领统帅,士兵则严加训练,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勤勉与懈怠,根据表现适时给予赏罚。他还颁布命令:“凡能捕获盗贼者,即可获得所缴获的贼赃,官府分文不取。”于是纷纷争相杀敌,短短十天之内,就歼灭了数十名首恶大盗,俘虏了成百上千的盗贼。朱谏见盗贼已陷入困境,便派人前去劝降说:“只要你们投降,我保证不会杀你们。”盗贼们听后,纷纷丢弃武器,以头触地,血流满面,表示:“大人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给了我们活路,我们以后再也不敢有反叛之心了。”于是,朱谏将这些盗贼分散安置在安远、龙南等地,并赐给他们耕牛和粮食。盗贼们感激涕零,从此洗心革面,成为了守法良民。
调任吉安
正德九年(1514年),朱谏调任吉安府知府。吉安是江西的一大重镇,向来以治理困难著称,更有几家豪门恶霸,他们倚仗着宁王朱宸濠的权势,横行霸道,如同虎狼一般。在此之前,吉安的历任知府都因畏惧宁王的势力,而对其行径置之不理。朱谏到任后,愤慨地说:“作为地方长官,怎能坐视这些鼠辈如此横行霸道?况且王府又与此有何干系?”于是,他将那些豪门恶霸全部逮捕,依法惩处。朱宸濠闻讯大怒,本想借机报复,但因畏惧朱谏的威名,只好隐忍未发。然而,此时宁王的叛乱阴谋已然成形,朱谏没有直接去告发,而是暗中储备粮饷,招募士兵,同时疏浚护城河,加固城墙。
正德十二年(1517年),朱谏因母丧归乡守制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南赣巡抚王守仁深知朱谏之前的准备,于是在谋划讨伐朱宸濠时说道:“吉安,是朱太守早已有所预备的地方,除了这里,我们还能在哪里图谋成功呢?”于是,他迅速赶往吉安调兵遣将。不久,各地义军纷纷集结,最终成功擒获朱宸濠。王守仁在事后写信给朱谏,欲将功劳归于他,但朱谏却谦逊地说:“宗室之人背叛朝廷,是古今大恶。我不过是侥幸料中此事,朝而廷正为此事悲痛流泪,准备进行惩处,我怎敢以此自居为功呢?”
致仕归乡
正德十五年(1520年),守制期满,朱谏自觉仕途不顺,便决心辞官归隐。他在雁山建造房屋,登高望远,漫步于茂林之间,心境悠然,仿佛超脱了尘世。子弟中有人劝他说:“我听说大人您任职过的地方,百姓都传唱着歌谣怀念您的恩德,无论认识或不认识的士绅,都渴望能再见您的风采。世人并未忘记您,为何您却有意忘怀世事呢?”朱谏听后只是笑而不答。然而,每当遇到达官贵人前来拜访时,他还是会与他们谈论古今治乱兴衰的历史,以及圣君贤相的事迹。每当谈及国家多难之时,他总会慷慨激昂,叹息不已。朱谏就这样在林下生活了二十余年。
嘉靖二十年(1541年)初夏,朱谏病重,子弟们为他煮药进服,但他总是挥手拒绝,说:“我作为一个儒生,能够官至四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依赖药物呢?”两个月后,即六月十三日(7月6日),朱谏去世,享年八十岁。
主要影响
政治
朱谏历仕近二十年,其历史功绩主要包括:
文学
关于朱谏诗作主要内容及特点,诸大绶认为:“朱谏创作出的诗歌,音韵悠扬,气势遒劲飘逸,带有一种清冷脱俗的神仙之气。至于那些气势浩荡、情感婉转的诗作,则是以古体歌行为最,更显得奇特非凡。而他的近体诗则显得敦厚浑成,不刻意雕琢。即便是那些即兴而作的小诗短律,也都妩媚秀丽,别有情趣。他的古诗数量众多,几乎占据了整部诗集的半数。五言诗寄托深远,与那些浮浅之作截然不同。七言诗也极尽纵横驰骋之致,虽然偶尔略显粗犷,但总体上瑕不掩瑜,可见他并非仅仅擅长近体诗。”朱彝尊在《明诗综》卷二十七中选录了朱谏的八首诗,并在小传中写道:“俞汝成说:‘君佐的诗多含自得之趣,不拘泥于声调和格律。’《静志居诗话》则评价道:‘荡南的近体诗,足以自成一家。’”
从诗学渊源上看,朱谏诗显然取法于李白。这一点诸大绶《荡南集序》已指出:“朱先生的诗既有对前人匠心的继承,又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尤其仰慕李白。李白早年游历金马门,蒙受君主恩宠,晚年则纵情于宇宙之间,凡是有名的山川胜景,他都攀登游历,因此留下了许多畅饮豪吟的诗句。朱先生则驻足于台州、雁荡之间,他的诗集中充满了登高远眺之作,从他所向往的地方来看,几乎与李白相近。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言辞相似,更是因为他们在诗歌内容上的相通。”诸大绶认为朱、李二人诗歌相通处在于内容,实际上朱谏诗在体裁风格上也受到李白影响。
历史评价
蔡清:吾始见君制作,谓为诗家,继见政事,谓为能吏,乃今而知理学中人也。(《吉安府知府朱先生谏行状》引)
彭泽:朱令殆天才,吾弗及也。(《吉安府知府朱先生谏行状》引)
侯一元等:朱谏生而夙颖。(《隆庆乐清县志》)
王叔杲:余视海内所称名迹佳山,往往当通都巨邑,至遐陬僻壤虽有奇胜,游谭罕及矣。岂慧以所处之区异耶?荡南公行谊高雅,故弗论,即其篇章侪之弘治诸名家,岂多让?顾早岁遗荣晦处,人鲜知者,余非取而传之,数世之后益寥寥无闻矣。太史公曰砥砺名行之士,非附青云,恶能施于后世,讵不信哉!同时有章千峰者,其诗名与公埒,乃其诗稿竟弗传,悲夫。(《朱荡南先生传》)
朱镜宙:荡南公有济世之才,不幸生于明武宗之世,内则巨珰用事,外则亲藩不臣,公知天下将乱,乞休林下,肆力著述,然节终之文,吾家乘竟无一存。(《朱荡南先生传》)
轶事典故
德高易亲
朱谏孝顺友爱,对宗族亲戚都充满恩意。他与人交往,从不摆架子,无论对方贤能与否,都能相处融洽。如果有人来咨询事情,他能立刻做出判断,即使是对他有过意见不合的人,他也不会有所偏袒。朱谏虽不嗜酒,但宴请宾客时总能让他们尽兴而归。他生活简朴,对衣食住行不追求奢华,反而经常将多余的钱财用于帮助他人。
善渡惠民
朱谏曾见芳林岭山路险峻,人们负重行走极为困难,便在海滨平坦处修筑了一条三十余里的道路。他居住的东山外有一渡口,是鄞州台州温州处州等地的交通要道,但水流湍急且深。嘉靖十九年(1540年)冬天,有五十余人在此溺亡,他亲自前往打捞并安葬了尸体,还让弟弟朱诰建造大船,将渡口移至山内,方便了行人。
蔡公识才
朱谏曾在丰城时与蔡清探讨诸经及河图、洛书的奥义,直到深夜,蔡清还紧紧握住朱谏的手说:“我初见你的作品,以为你是位诗人;后来见你处理政事,又以为你是位能吏;如今才知道你是位理学中人。”
弈歌养生
朱谏一生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即使到了老年,须发垂地,双眼依然明亮有神,步履矫健。每当有客人来访,他总是与之对弈放歌,通宵达旦而不觉疲倦。因此,现在有人说起不借助吐纳导引之术而能养生之道的人,必定会提到朱谏。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朱谏著有《荡南诗集》四卷,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传世。纂《雁山志》四卷,影印本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二百二十九册。又有《李诗选注》十三卷,《李诗辨误》两卷,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朱谏之子朱守宣积俸刊刻。影印本见《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千三百零五册和一千三百零六册。另有《学庸图说》、《宋史辨疑》,今未见。
史料索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16:2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