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1936年7月14日—2012年3月10日),男,汉族,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
人物生平
1936年7月1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医生家庭。
1955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方向是中国古代史专门化。
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师承
陈守实、
周予同,先后做过两位先生的助理。
1980年,在复旦历史系组建全国首个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并和
庞朴合作主持编辑《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28种,树立了文化史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1986年,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首届中国文化学术国际讨论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6年,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1987年后,曾先后应邀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担任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并做过台北驻市学者,又曾任北美《亚洲评论》杂志顾问等。
2012年3月10日下午3时5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享年76岁。
2012年3月14日下午3时,朱维铮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
人物评价
“我虽不敢以私淑自居,对先生却极为敬重。先生脾气大但架子不大,骨头硬却内心柔软,可谓既有风骨又很谦和,极具学人风范。惊愕之时,不知所云;容痛定之后,再撰文纪念。”(学者
易中天)
“朱维铮教授极尊严地远行,剧烈病痛几乎没有在先生遗容上留下痕迹。遗容如生,庄严,高贵。有关追悼事宜,近日由遗属与校系商定。哀告。”(学者
钱文忠)
“听先生聊天,古今中外,真是胜读十年书。先生博学慎思,敢讲真话,尽到了一位正直的史学家、经学家应尽的学术责任。”(学者
陈子善)
“朱先生会永远活在他的著作中,活在大家对他的记忆中。我为一位学者的逝去,为自己少了一位可以亲近的人,仍然感到悲伤。”(中国台湾出版人 郝明义)
学术成果
著作主要有《
走出中世纪》、《
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壶里春秋》、《
中国经学史十讲》及与人合作的《
孔子思想体系》、《
维新旧梦录:戊戌前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等。编注辑校有《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章太炎选集》(合作)、《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及增订本、《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卷一、《章太炎全集》卷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等。主编有《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十种,《传世藏书》经学史类二十一种、诸子类五十种,《
马相伯集》,《
利玛窦中文著译集》,以及论文集《传统文化的再估计》、《
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基督教与近代文化》等。曾在海内外各种刊物、会议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