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媛
生化药理学家
朱秀媛(1928年7月—2021年2月12日),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生化药理学家。
简介
朱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专家,曾兼任中国药理学常务理事、理事,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生化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20世纪50至70年代她曾进行抗肿瘤、心血管等多种药物的经典药物代谢研究,尤其率先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应用于药理学研究,又是最早开展药代动力学实验的研究者之一。80至90年代,研究了药物对大鼠肝微粒体药酶P450含量及活性的影响和P450一些种类同工酶在中国汉族成人肝微粒体内的表达。除了药物代谢方面的研究,80年代始,还进行了抗炎免疫药物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指导研究生在本室建立了白三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和放射免疫受体结合测定法,对具有白三烯受体拮抗作用的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朱老师在科研方面的重大贡献是人工麝香的研制。鉴于天然麝香资源的稀缺,卫生部、商务部、财政部和中国药材公司等联合立项,下达了有关任务。虽然课题前景不确定性很大,但朱老师勇敢地承担了这项工作。与药物化学研究人员一起,经过大量筛选,发现天然麝香的某个提取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根据中药学记载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设计了包括神经、内分泌、心脑血管、抗炎免疫、药物代谢酶等三十多种模型和方法,检测其活性。同时找到了生物活性相似的代用品,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实验。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药物安全评价机构,还自行完成了小鼠一般药理、大鼠和犬长毒的安全评价。在十所医院进行了千余例双盲对照临床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历时近20载的努力,终于获得了中药一类新药证书。该项成果获得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朱老师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与她对科研工作的执著精神密不可分。例如:在进行代用品实验时,由于所需的药物较多而化学组提供样品不足,她就带领课题组按照提取方法自行准备实验药物。例如:虽然是几个部委立项的任务,但只是开始下发了经费,并没有后续拨款,中途几乎陷于停顿,她就不断地奔走于各部门汇报申诉,终于获得了资金,使研究得以延续。例如:为了掌握生化分离技术,她不顾年龄和身体的不利条件,到瑞典进修学习,为指导课题组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犬的长毒实验时,虽然不需要她进行操作,但每次她都亲到现场,一起完成实验工作。
逝世
2021年2月12日逝世。
参考资料
缅怀追思朱秀媛老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7 11:1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