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码街道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辖街道
朱码街道,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地处涟水县城北大门,东与大东、南集2镇为邻,南与涟城镇相连,西与陈师镇交界,北与岔庙、红窑、东胡集3镇接壤,区域总面积151.1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朱码街道辖区常住人口11.14万人。
历史沿革
清代,大部分属西路、金城镇和阜民镇。
民国元年(1912年),分属本城市、西路市、金岔市及阜民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属第一区、第二区和第四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一区。
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北面大部分属王集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分属涟城区和王集区。
1957年,胜武、柴市2乡和王集、悦安、军乡的部分区域合并置王集乡。
1958年7月,王集乡和涟城镇合并为东风公社。
1963年1月,涟城分社析出。
1965年7月,划出12个大队归河网公社。
1981年10月,更名为朱码公社。
1983年6月,公社改乡。
1999年12月,乡改镇。
2001年,小李集乡并入。
2018年12月,撤销朱码镇,设立朱码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原朱码镇辖孙徐、闸北、大楼、陶码、军民、新区6个居民委员会和柴市、王二庄、樊卜、凌庄、振丰、文俊、桃柳、周庄、高台、鲁桥、桂生、红星、双河、嵇陆、李集、薛行、笪北、顺集、笪巷、韩高、薛大桥、万园、双路、股庄、胡楼2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个居民小组、197个村民小组。
2018年12月,朱码街道以原朱码镇的柴市、王二庄、樊卜、凌庄、振丰、文俊、桃柳、周庄、高台、鲁桥、桂生、红星、双河、嵇陆、李集、薛行、笪北、顺集、笪巷、韩高、薛大桥、万元、双路、殷庄、胡楼25个村和孙徐、陶码、新区3个社区区域以及岔庙镇的潘刘、嵇庄、军田、余庄、余东、谈陈、韩陈、花桥8个村和河网社区区域为朱码街道行政区域。
截至2021年10月,朱码街道辖7个社区、23个行政村:孙徐社区、柴市社区、高台社区、王二庄社区、樊卜社区、胡楼社区、河网社区、鲁桥村、桂生村、顺集村、薛大桥村、红星村、万园村、双路村、双河村、殷庄村、嵇陆村、李集村、薛行村、韩高村、笪巷村、笪北村、余庄村、余东村、淄刘村、谭陈村、韩陈村、嵇庄村、军田村、花桥村。街道办事处驻孙徐社区安东北路16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朱码街道地处涟水县北大门,东与大东、南集2镇为邻,南与涟城镇相连,西与陈师镇交界,北与岔庙、红窑、东胡集3镇接壤。区域总面积151.11平方千米。
水文
朱码街道主要河道有盐河和公兴河,公兴河境内长3千米,盐河境内长10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末,原朱码镇有农业耕地面积7万亩,人均0.46亩。
人口
2011年末,原朱码镇辖区总人口15.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万人。总人口中,男性7.5万人,占49.2%;女性7.7万人,占50.8%;18岁以下占19%:19~59岁占67.2%;60岁以上占13.8%,2011年,原朱码镇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7.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6人。
截至2018年末,朱码街道辖区常住人口11.14万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朱码镇实现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3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4:57.6:28.4。财政总收入1.23亿元。从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26亿元,增值税0.7亿元,企业所得税0.04亿元,个人所得税0.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51元。
农业
2011年,原朱码镇农业总产值8.8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4.1万吨。主要经济植物有大豆、蔬菜等。畜牧业以饲养猪、羊为主。畜牧业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截至2011年末,原朱码镇累计造林800亩,林木覆盖率26.27%。渔业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2011年,原朱码镇渔业总产值208万元。有大型农业机械198万台(辆)。
工业
2011年,原朱码镇工业总产值达12.5亿元。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职工5.5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85亿元。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47家,职工2.5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
商贸
2011年末,原朱码镇有商业网点2个,职工15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4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3亿元。
金融业
2011年,原朱码镇各类存款余额8900万元,人均储蓄585.5元,各项贷款余额5900万元。
邮电业
2011年,原朱码镇全年邮政业务收入34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朱码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65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5所,在校生3999人,专任教师242人;初中3所,在校生6816人,专任教师1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炎黄职业学院位于境内。2011年,原朱码镇教育经费1000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原朱码镇有文化站、公共图书室共2个,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藏书7500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朱码镇有卫生院2所,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2张。专业卫生人员9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65人。2011年医疗机构(卫生院以上)完成诊疗23000人次,住院手术35台次,出院病人200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6.09/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409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原朱码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6户,人数304人,支出11.2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30人次,共支出99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95户,人数3542人,支出430.2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1人,支出45.4万元;分散供养223人,支出82.6万元;农村医疗教助493人次;农村临时救济709人次。享受抚恤优待311人,支出65.4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原朱码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千米,投递点120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6个。固定电话用户8100户移动电话用户5100户,宽带接入用户16200户。
基础设施
供电
2011年末,原朱码镇镇区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座,主变压器6台,高压输电线路12条,总长度517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1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9.9%。
交通运输
朱码街道境内有长深高速公路,境内长7千米,省道1条,境内长8千米;县镇级公路1条,总长7.9千米,2011年末,原朱码镇开通公交汽车线路1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朱码街道因朱姓在此地盐河上摆渡而得名朱码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兴集,称朱码街。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3 10: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