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琏(1909—1978),字景雩,女,汉族,江苏溧阳人。中共党员。1931年到安徽明光镇任中学校医和教员,1932年到正太铁路医院任职。1937年9月下旬,她和部分诊所职工,携带药物器械去太行山参加游击队,她穿上军装,成为八路军的战士,后任129师野战医院院长。1948年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她任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哈里逊医院院长,并在平山县创办华北卫生学校,兼任校长,针灸为4个学科之—。新中国成立后还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妇幼司副司长、中央防疫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人物生平
朱琏(1909—1978),字景零,女,汉族,江苏溧阳人。中共党员。因祖父参加太平军起义,在江苏溧阳作战,即落户该地。其父参加辛亥革命,早年辞世。因家境清寒,选读职业学校,1930年以成绩优异提前毕业于苏州志华产科学院,到上海普善医院妇产科工作。1931年到安徽明光镇任中学校医和教员,1932年到正太铁路医院任职。她的医术及对病人的关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她还参加了正太铁路救国会,任宣传委员。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石家庄市委成立后,她辞去正太医院职务,自开诊所,其任务是搞好医务工作,扩大诊所的社会影响,掩护党的工作;利用看病宣传党的主张,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教国运动;组织抗日团体,搞好统—战线工作。在此期间,她还任石家庄《正言报》医药卫生和《华北民报》妇女副刊的主编,《北风》特约撰稿人。七七事变后,任石家庄各界妇女抗敌教国会会长。朱琏诊所的工作人员都是党的干部,石家庄市委的工作面扩大后,联系范围更宽,事实上为中国共产党直中特委和石家庄市委的工作机关。1937年9月周恩来、彭德怀和南汉宸等到石家庄时,多项工作也是经这个诊所办理的。
1937年9月下旬,她和部分诊所职工,携带药物器械去太行山参加游击队,她穿上军装,成为八路军的战士,后任129师野战医院院长。1938年粉碎日军进攻后,她荣获“刚毅果敢”的称号,任129师卫生部副部长兼野战医院院长。
1939年组织决定她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学习期间,她还为其他学习人员和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治病,1940年被授予模范工作者称号。不久被任命为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18集团军卫生部门诊部主任。周恩来副主席会见她时,希望她为党多培养医务人员,根据毛主席的方针,团结新老医务人员,用中西两法为部队和人民防治疾病,创造出中国的新医学。她以后即以此为工作的宗旨。1944年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有关医务工作的讲话,加深了她对中西结合的重要性的认识,后拜任作田老先生为师,学习针灸(同时拜师者还有鲁之俊同志)。在实践中取得疗效后,她便在她主持的八路军门诊部中推广应用。
1945年朱琏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卫生局局长兼边区医院院长,当时药物缺乏,她便推广针灸,躬亲力行,并举办学习班,要求医院的医务人员都要掌握针灸治疗。以后又为部队和地方连续举办学习班,培养了很多针灸人员,大大缓解了缺医少药的情况。1948年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她任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哈里逊医院院长,并在平山县创办华北卫生学校,兼任校长,针灸为4个学科之—。
新中国成立后还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妇幼司副司长、中央防疫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琏还参加了全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制定。在她的建议与努力下,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朱琏任所长。中医研究院成立后,朱琏任副院长,实验所转为针灸研究所,朱琏仍兼任所长。后到广西工作,任南宁市副市长。
朱琏一贯坚持临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三者不偏废。她从不脱离临床,办学习班为经常事务,20世纪年代前期即进行了针灸对疟原虫的抑制,对人体补体的影响,对血吸虫病治疗中锑剂中毒的解除作用等实验。她认为针灸治病是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在南宁又积极支持了针灸与神经系统关系的研究,使经络与神经的一致性更为明确。她有自己的手法与理论,并改良了灸法,以埋针治疗顽固疼痛,都有其科学道理。1966年董必武同志顽固的三叉神经痛,即是以埋针治愈的,同时她还发现了有效穴位19个。朱琏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与理论,从不受外因干扰,当金奉汉所谓发现经络结构的报道喧嚣的时候,她对针灸研究所改为“针灸经络研究所”很不满意,回京出诊,也不到所一顾。在南宁有人建议她发一电报对金奉汉表示祝贺,为自己下台阶,被她拒绝,表明了她的品德与风范。
主要作品
著有《新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