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主要包括八个部分:家事,生计、行踪、遗址(上)、遗址(下)、墨迹和碑刻、画像、号谥,旨在根据朱熹著述和有关地方文献,对所获得的朱熹事迹和有关问题进行考证和辨析,在适当的地方指出有关朱熹论著和年谱的不足和讹误,并对朱熹的某些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该书通过对已获得的朱熹事迹和有关文献的初步研究,在朱熹生平和思想等方面提出和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弄清了朱熹远祖的籍贯,懂得了在其序跋和论著中出现的“邹沂。平陵朱熹”“丹阳朱熹”“吴郡朱熹”等的含义;订正和补充了有关朱熹记载的讹误和不足;提供了重新评价朱熹阶级地位、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的证据;进一步认识到朱熹是一个知识极为渊博的学者;对朱熹的人品性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及新发现了一些朱熹墨迹、佚文、画像;等等。
关于朱熹的行踪,作者考证和论述朱熹经历中的以下几个方面:(1)在尤溪建瓯;(2)受学二刘胡;(3)师事李侗;(4)从政七年;(5)奉祠二十一载:(6)出游三州;(7)闲居武夷山云谷考亭,(8)
庆元党禁避难。作者指出,朱熹从政的时间不是九年,也不是十四年,而是七年:任同安县主簿三年,知南康军二年,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九个月,知漳州一年,知潭州二个月,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四十日。作者认为,既然朱熹一生中从政的时间屈指可数,那么他不热衷于仕宦的态度应该是很显然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26.3万字,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