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如(1917.2-1999.4)曾用名朱绍英。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孔庄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人物经历
幼读私塾,后入滕县读书院小学读书。
1934 年考人山东省立济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期间参加了读书会,阅读《大众哲学》、《光明的国土》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
1935 年参加丁莱夫组织的乡村讲演团,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一二九”运动爆发后,被选为学生代表,组成“学生救国代表会”,参加组织罢课斗争。
1936年5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9月任民先队小队长,在学校发起组织“桑园声乐团”,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救亡 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
1937 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赴苏州参加声援营救“七君子”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滕县成立民先组织,动员开明乡长梁聿修拿出10多支枪支持抗日,发展抗日武装。后将组建的抗日队伍归人第五战区第二游击队。曾指挥队伍在凫山与日军骑兵作战,获胜。不久,任滕县农抗第三中队指导员,参加了攻打流氓武装丁三黑的望冢战斗。
1938 年6月任苏鲁边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到湖东招集地下党员和民先队员到校学习。同年7月受党组织派遣到沛县国民党地方部队胡子良团作政治工作,任该团政治处主任。在胡团主持建立了中共党的各级组织,任党总支书记,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先后吸收110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 年“湖西肃托”事件中受到攻击,仍坚持在胡团做政治工作,组织农救会、开办夜校,组建教导队,轮训党员。
1940 年6月国共合作破裂,率政工人员撤出胡团,任沛、鱼、萧、滕、铜五县大队政治处主任,带领部队配合铁道游击队袭击津浦路滕县至徐州一线以及临城至枣庄支路上的日伪军。先后参加了夜袭宋楼顽军周侗、奔袭铜北日伪顽军、袭击丰乐村战斗、霸陵桥战斗、大王庙战斗、微山战斗等大小战斗百余次。1940年11月调《团结日报》社工作,不久,调湖西地委党校主持教务工作。
1941 年3月任湖西地委宣传部国民教育科科长兼湖西专署文教科副科长,积极恢复根据地的小学教育,开展湖西地区国民教育工作,举办中心小学校长培训班,组建中心小学。同年6月参加了鲁西公署召开的各专署文教科长会议,会后参与湖西中学的筹建工作,并与杨一辰合编《新教育概论》。
1942 年2月任湖西中学教务科长、校党团组织负责人,并主讲《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教育 概论》等课程。
1943年受湖西地委派遣到巨南区举办知识分子训练班,为党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
1944年6月人中共平原分局党校学习。
1945 年6月结业后返回湖西,任湖西中学副校长、党组书记,为配合斗争需要,湖西地委、专署组织了以湖西中学学生为主体的战地服务团,他任副团长,率团辗转砀山、单西南,对敌军掀起政治攻势。后率湖西中学师生人驻鱼台县城,对学校进行了初步整顿。
1946年2月迁入金乡城。同年6月率湖西中学师生在阳谷、宁仓一带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后方党委和办事处,任后方党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
1947年组织学生在阳谷县开展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
1948年1月任中共单县县委宣传部长,举办了村干部培训班,并带领群众挖地道,坚持“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斗争。
1949年2月组织单县南下县委,任书记。3月任南下支队第三大队一中队政治委员,随军渡江南下,解放赣东北。4月进驻景德镇,任军管会文教接管部军代表,接管教育局。5月任景德镇市教育局局长,组建大专、中学教育科和小学教育科;组织召开各校校长会议,作了《教育还家》的报告,废除国民党反动课程,解决了教师待遇和学生伙食诸问题。后兼任师范学校校长,并主讲政治课。8月参加西进支队,任西南服务团第三分团副团长。
1949年11月任贵州省贵阳市组织部副部长,主持组织部工作。12月下旬任贵州省革命干部学校教育长。期间组织学员到平坝、清镇参加征粮和发动群众的工作,率师生平定了土匪暴乱。
1950年7月任西南革命大学贵阳分校教育处长兼研究班辅导员。同年8月带领学员到平坝天龙镇开展征粮、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等工作,任平坝县委常委兼三区区委书记。
1951年4月受贵州省委派遣筹建贵州民族学院。同年5月学院正式开学,任学院教育长,主持院务工作。亲自讲授《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并主持编写有关民族政策的讲义。在学院成立民族研究室,收集、整理、陈列民族文物。先后开办民族政策研究班、民族干部轮训班。
1954 年任副院长兼党委书记,后开设艺术系、民族语言系。
1958年7月奉命创办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任副院长兼党委书记。同年8月起,先后赴北京参加国务院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新技术科学会议和中国科学院地方科学分院工作会议。10月加入九三学社,任贵州省九三学社副主委。
195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科技学院校长、省科委党组成员。
1962 年2月参加了全国科学规划会议。同年4月任西南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副院长。期间在成都华西后坝筹建了6000平方米的地理学大楼和10000平方米的生物大楼,扩建了化学楼、物理楼、电子学楼。“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1970年8月任四川省科技局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沼气领导小组副组长,往返川北、川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解决了当地群众生活缺煤的问题。
1973年5月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第二副书记。
1974年10月任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省科教办副主任。
1977 年任贵州省科委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78年3月作为贵州代表团第一副团长与苗春亭-.起带队赴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会后领导筹建贵州科学院。不久,任贵州省科委主任、党委书记兼贵州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领导科学院加强全省资源情况的全面调查,主持建立地震局、科技干部局、计量局;创办《科技报》;组建省科协,进行科研机构的组织整顿。
1980 年1月兼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1983年3月任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学习委员会主任。积极参与多层次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组织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有关人士学习政治理论及时事政策,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主持编印了《学习参考资料》,并于1984年、1986年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全省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省学习工作会议;积极组织省政协委员出省参观考察;在深人调研的基础上先后主持起草了《迎接新技术革命、加快振兴贵州经济》、《贵州 省各级政协开展学习工作的情况报告》等文章,其中《迎接新技术革命、加快振兴贵州经济》被评为1987年贵州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曾多次在省政协会议上作重要发言,掀起全省各级政协委员的学习热潮。
1988年离休。离休后积极从事党史研究工作,任冀鲁豫党史组湖西小组组长,主持制定撰写党史资料的选题计划,编辑出版了《冀鲁豫党史资料选编.湖西地区专辑》,并撰写发表革命回忆录《平凡的战斗历程》。
1999年4月病逝,有《朱煜如纪念文集》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