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民,男,1964年生,河南人,艺名朱桢,号美髯公,斋号怀醑堂、冰醋斋、后素轩。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师从
王玉哲、
范曾先生,怀醑堂乃范曾先生所命赏。
人物经历
1985年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初习甲骨文字。
199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6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现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会长等多所学术机构负责人和高级研究员。
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首批兼职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国际易学研究》编委、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委员、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市甲骨学会(筹备)会长(天津市甲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文化局文博系统“名师教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书法协会指导教授、南开大学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南开大学日中大学生书法交流主讲教授、鹤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甲骨文摹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
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顾问、国际甲骨文艺术网学术顾问、中华易经国际研究院顾问、中华易经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广东省潮汕文学院顾问、《战国》电视连续剧历史学顾问、子贡文化研究会顾问、淇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中心认定专家、河北工业大学MBA教育中心《管理文化》课程专题讲座教授等、太湖书院高级研究员、伏羲学院讲座讲授、沧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等。
研究方向
甲骨学(古文字学)、殷墟考古与殷商社会生活史,书法艺术史论。
主讲课程
古文字学概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国古代玺印,中国古代书法史,中华文明史。
甲骨学研究,文物考古与中国古代(先秦)社会史研究,先秦史料学,殷墟考古实习,中国历史研究法,先秦诸子概论、先秦物质文化史、先秦社会生活史专题研究等。
主要贡献
近年来,多次应邀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等地讲学。书法上溯殷契周铭,下宗魏晋钟王,潇洒飘逸,意雅气浓,多次在天津、郑州、鹤壁、安阳等地举办个人书展,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知名大学、博物馆收藏。
学术专著
1.《甲骨文精粹选读》(王宇信、杨升南、聂玉海主编,主要参加者、执笔者),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1996年再版,2004年三版。
2.《殷商社会生活史》(李民主编,主要参加者,承担其中第六章《商代的衣食住行》,约六万字,并最后审定全部书稿),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殷墟都城探论》(专著),23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黄河文化大百科全书》(合著),生活卷主编,约100万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5.《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发现记》(专著),29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6.《甲骨文精粹选读译释》(合著),80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专著),50万字,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8.《楹联知识与赏析》(专著),35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
商代社会的文化与观念》(专著),40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版。
10.《殷墟考古发掘与甲骨文研究》(专著),25万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版。
11.《商代服饰研究》(6万字),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2年6月通过答辩。
12.《商代都城研究》(26万字),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6月通过答辩。
13.《甲骨文书法探微》(34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书法教育
自2002年开始,在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开设《中国玺印史》。
2005年在
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为美术专业学生讲授《书法基础训练》(一—四);自2003年始,在南开大学开设全校共选课《中国书法史》,该课2006年9月获得南开大学优秀课程奖;作为南开大学书法协会指导教师,为大学生举行书法讲座;后在中日大学生书法交流活动中担任讲座教授。
2009年8月18日晚,在广东省汕头市委宣传部和联通汕头分公司联合举行的“驼岛新论坛·联通名家讲座”上作专题学术报告《论书法艺术的自觉时代》。
2009年10月12日下午,在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为研究生作专题学术报告《论书法艺术的自觉时代》。
2009年8月8日和8月30日,两次在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举办的“国学沙龙”上作专题学术报告《甲骨文与
甲骨文书法艺术》。
2009年10月18日,在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甲骨文书法艺术简介》等等。
学术论文
1.《书法艺术探源》(摘要发表),《殷都学刊》1986年第三期。
2.《贞人非卜辞契刻者》,《殷都学刊》1986年第四期。
3.《浅说甲骨文书法艺术》,《甲骨学研究》创刊号,安阳甲骨学会1987年出版。此文又被刊登在《殷都学刊》1989年第四期。1988年版《中国考古学年鉴》在“考古学研究专栏”中发表的郭振禄《甲骨文研究》专门介绍了此文(署名朱桢)。
4.《榜书述论》,《殷都学刊》1987年第四期。
5.《由康侯簋铭文说到周初三监》(与人合作),《殷都学刊》1988年第三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在《先秦史·秦汉史》1988年第十期。
6.《殷商文化研究综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第二期。
7.《商代后期都城研究综述》,《殷都学刊》1989年第一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在《先秦史·秦汉史》1989年第八期上,又被收入《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中。
8.《乐道何须固守贫——说子贡其人》,《殷都学刊》1989年第二期。
9.《谈甲骨文中的象形字》,《甲骨学研究》第二辑,安阳甲骨学会1989年版。
10.《祖乙迁邢与卜辞井方》,《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六期。
11.《巾帼最早属殷商——说妇好、妇井》,《殷都学刊》1990年第二期。
12.《祖乙迁邢地望考》(与人合作),收入《河北邢台历史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中。
13.《“易经”中关于殷周之际的婚姻制度》,《殷都学刊》1991年第三期。
14.《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的评述》,《河南社科通讯》1992年第三期。
15.《卜辞“受酋年”新解》,《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三期16·《从甲骨文看商代后期都城》,此文为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届年会提交论文。先被收入《安阳古都研究》一书中,后又被收入《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
17.《从〈尚书·盘庚篇〉看商代的用人制度》,《中州人才》1993年第一期。
18.《读〈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服饰〉——与杜勇先生商榷》,《中原文物》1993年第三期。
19.《“河洛”新解》,《阜新高专学报》1994年第三期。
20.《“右文说”一例举隅》,《殷都学刊》1994年第四期。
21.《殷商时代医学水平概论》,《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第二期。
22.《“殷人尚白”问题试证》,《殷都学刊》1995年第三期。此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六期摘要,再被《新华文摘》1995年第十一期摘要,又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在《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十期上。
23.《魏晋时代的书法艺术理论》,《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四期。
24.《“河洛”神话产生真相新探》,《齐鲁学刊》1995年第六期。。
25.《金甲文中的“基”、“己其”与箕子封燕考》,《北京建城3040周年暨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专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26.《从考古资料谈商族的发展》,《中国文物报》1997年第51期(总第565期)。
27.《商代用人制度刍议》,《天津师大学报》1997年第5期。
28.《殷墟都城城墙之我见》,《殷都学刊》1998年第1期。
29.《“殷”“商”名辨》,《南开学报》1998年第1期。
30.《王玉哲》,《南开人物志》第二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商族迁徙试论》,《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32.《商族的迁徙与冀中南地区之亳》,《三代文明研究》第一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商族迁徙与鲁西南地区之亳》,《夏商周文明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34.《榜书通考》,《天津书法论文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35.《政治宗教研究新成果——〈权利的谎言:中国传统的政治宗教〉评介》,《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36.《〈明义士牧师家藏中国文物展〉中两片甲骨的考释》,《文史哲》2001年第2期。
37.《建设大学数字化博物馆刍议》(与郭长虹合作),《中国博物馆通讯》2001年第12期。
38.《殷墟卜辞“受酋年”新考》,《古文字论集》(二),《考古与文物》丛刊2001年版。
39.《甲骨卜辞亳地考》,《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论文集》,《南开大学》增刊2001年版。
40.《论商族对古代车马起源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1.《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甲骨学研究巨著——〈甲骨学一百年〉》,《考古》2002年第1期。
42.《商汤“景亳”地望及其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4期。
43.《“景亳”新考》,《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4.《1978年以后甲骨学有了更深广的发展》(译文),《殷都学刊》2003年第1期。
45.《三星堆出土青铜人像与殷墟玉石人俑服饰的比较》,《四川文物》2003年第4期。。
46.《殷墟玉石人俑与三星堆青铜人像服饰的比较》,《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7.《甲骨卜辞“隹”、“叀”用法之异同考》,《殷都学刊》2003年第1期。
48.《甲骨卜辞“隹”、“叀”用法之异同考》,《首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崇文书局2003年版。
49.《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在该期首篇)。
50.《殷人尊东北方位说补正》,《中原文物》2003年第6期。
51.《殷墟甲骨刻辞文例二题》,《殷都学刊》2004年第3期。
52.《郑州商城亳都研究之述评及我见》,《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53.《评王玉哲教授新著〈中华上古史〉》,《人文论坛》2005年第二辑,中国社科出版社2005年版。
54.《殷墟考古资料に现はれる中原地区の気候および生态环境の変迁》,《中国交换研究员论丛》,第22号,爱知大学国际交流センター2005年3月;此文被日本国“论说资料保存会”编辑入《中国关系论文资料》第49号,2007年。
55.《商族起源研究综述》,《汉学研究通讯》第二十四卷第三期(总号第95期),2005年8月。
56.《卜辞所见“殷人尚右”观念考》,《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在该期首篇)。该文入选《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2005年版
中国古代史“成果代表作·论文”一栏,放在首篇。
57.《关于商代中原地区野生动物诸问题的考察》,《殷都学刊》2005年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学术卡片》栏目摘引。
58.《痛悼恩师玉哲翁》,《天津孙子兵法研究》2005年第2期。
59.《千古一跳,终有识人——读
范曾先生〈王国维和他的审美裁判〉一文有感》,《文艺报》美术专刊2005年7月19日版。
60.《〈诗经·豳风〉“七月流火”之我见》,《文艺报》美术专刊2005年8月12日版
61.《商族起源新论》,《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62.《〈中华远古史〉评介》,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3.《从考古发现看商族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转型》,《殷都学刊》2006年第2期。
64.《试论商族早期婚姻制度的变迁》,《中国古代文明探索——庆祝李民先生70寿辰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5.《商代晚期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南开学报》2006年第5期。
66.《“殷人尚右”观念的再考察——以甲骨文字形和考古资料为视角》,《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七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7.《说甲骨文之“左王”》,《庆祝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暨127甲骨坑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宣读论文,2006年8月10日—15日,中国河南安阳;收入台湾《中国文字》第32期,艺文印书馆2006年。
68.《马陵之战的真实性不容怀疑——对〈“马陵之战”并非史实〉一文的驳辩》,《千古战例垂青史——莘县马陵之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69.《三里河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设计方案》,《胶州历史文化初探》,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70.《传经歆向遂心愿,授笔钟王乐杏坛——范曾教授书法教育思想探微》,该文在2007年6月26日庆祝范曾教授七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后收入《论范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1.《“七月流火”之我见》,《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复印;《天津社科通讯》首篇介绍此文。
72.《商代晚期中原地区的草木植被》,《殷都学刊》2007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1期《学术卡片》栏目摘引。
73.《商族起源于京津塘环渤海湾说》,《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74.《甲骨文入印的先驱——王雪民先生》,《印说》2007年第4期(总第二十一期)。
75.《论甲骨卜辞之“咏(永)王”》,《董作宾与甲骨学研究续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76.《“殷人尚白”问题试征》、《从考古发现看商族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转型》,《殷商文明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77.《从甲骨文“王”字看帝王观念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8年1月30日版。
78.《从甲骨文“王”字看帝王观念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8年1月30日版。
79.《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公案——关于甲骨文发现研究诸说的概括与评议》,《邯郸学院学报》第18卷,2008年第2期。
80.《论商族早期社会形态的演进历程》,《南开学报》2008年第4期。
81.《甲骨文字的来源及其形成路线探索》,《文字学论丛》第四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
82.《论商族骨卜习俗的来源与发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九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版。
83.《论范伯子先生在北方文坛的领袖地位——以〈王仁安文集〉为线索》,《
范曾研究》2008年第2期。
84.《
王玉哲教授甲骨学研究述评》,《殷都学刊》2009年第2期。
85.《商汤“亳都”地望在大伾山附近考》,《活着的历史之树:古地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版。
86.《商代中原地区的水文条件与降雨情况》,《2006-2008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学会优秀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87.《甲骨收藏在天津》,《天津日报》2009年7月13日“文史”版。
88.《从“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说到商代的酒文化》,《全国第二届傅圣文化学术研讨会专刊》,《
先秦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2期(总第48期),2009年8月版。
89.《论甲骨文发现之初的甲骨学家——王懿荣、孟定生、王襄之交往与关系》,王宇信、宋镇豪、徐义华主编,《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版。
90.《八大山人书法作品中异写字探析》,在2008年8月1-5日在山东烟台鲁东大学举行的“中国第四届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发表;该文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论文提要收入《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91.《关于甲骨文中商族先公上甲的研究》,《甲骨学110周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92.《小议甲骨文中的“宋”与“商”》,《首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暨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字博物馆》2009年第2期。
93.《甲骨文淇水探踪》、《商代中原地区的水文条件与降雨情况》,2008年7月21-24日在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的“社会——生态史研究圆桌会议”上宣读发表;该文被收入《淇水论坛》2009年第2期(总第2期)。
94.《六十年来津门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发展述略》,该论文入选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举办的“天津书法六十年”学术研讨会,发表在《天津书法通讯》2009年下卷(总第29期)。
95.《甲骨卜辞田猎地“衣”之地望考——兼论衣、殷、邺之地理纠葛》,在2008年10月29日—31日于河南安阳举行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考古发掘80周年纪念活动暨考古与文化遗产论坛”上宣读发表;该文又发表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2期。
96.《论中国社会价值系统的一主多元特性》,2008年11月8日在天津社联第29届理论创新论坛上发言。
97.《“河图”“洛书”猜想》,2009年3月20日至23日,在广东潮州砚峰书院“国际易学沙龙”上宣读发表。
98.《商代中原地区的土质土壤》,2009年3月28-30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举办的“区域生态是研究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发表。
99.《甲骨学在天津》,2009年6月28日上午,在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主办的“国学论坛”上作专题学术报告。
100.《论书法艺术的自觉时代》,2009年8月18日晚,在广东汕头市委宣传部和连同汕头分公司联合举行的“拖岛新论坛·联通名家讲座”上作专题学术报告;2009年12月6日上午,在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作专题学术报告;2010年4月22日晚七点,在天津渤海银行总部为该行的书法协会及员工书法爱好者作专题学术报告。
101.《甲骨文与
甲骨文书法艺术》,2009年8月8日和8月30日,在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举办的“国学沙龙”上作专题学术报告。
102.《
甲骨文书法艺术简论》,2009年10月19日下午,在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为师生举行了专题学术报告。
103.《满城风雨曹操墓》,2010年3月25日晚于二主楼A座501教授,为“南开大学博导论坛”作专题学术报告。
104.《甲骨文所见商代自然灾害及祭祀禳除活动》,2010年5月6日下午,在南开大学范孙楼230教室,为历史学院“郑天挺教授讲座”作专题学术报告。
105.《天津市博物馆馆藏日月食甲骨在古代天文历法及年代学上的意义》,《天津电视台》第二频道“艺文评话”访谈节目,2006年8月22日首播,之后多次重播。
106.《甲骨学在天津》,天津电视台文艺部四集专题片(总撰稿人),2006年6月拍摄完毕,获天津市广播电视局优秀电视节目选题一等奖。
承担科研项目
(一)《殷墟考古发现与殷墟都城研究》,国家社科项目,98czs001,1998—2000,2.5万元,完成结项。(二)《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8JC770004,1998—2000,1.2万元,完成结项。
(三)《南开大学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数字博物馆建设》,教育部科技司“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李治安院。长为负责人,本人为项目召集人和协调人之一,2001年立项,经费40万元,已完成了第一期建设。
(四)《从殷墟考古发现看殷商时代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南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资助2万元。在研中。
(五)《
中国古代史》教材项目,本人参与先秦史有关部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立项,资助7500元,在研中。
(六)“马工程”《
中国古代史》教材项目,本人参与先秦史有关部分,南开大学与武汉大学合作立项,在研中。
(七)《从考古发掘看殷墟都城的生态环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5JA770015,经费5万元。在研中。
(八)《卜辞所见殷人的思维观念与社会习尚》,南开大学“985工程”二期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5年度项目,项目批准号:0538,经费3万元。在研中。
(九)《甲骨学在天津》,天津市社科“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项目,TJLS06-1-003,经费2万元,在研中。
(十)《亳社与商代都城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后期资助项目,CZSHQ002,经费7万元,在研中。
(十一)《商代方位观念研究》,教育部出国留学归来科研基金项目,2007年立项,经费1.5万元,在研中。
(十二)《商族先公考论》,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ZLHQ-04,2009年12月立项,经费2元。
(十三)《先秦社会生活史研究》,教育部重点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1JJD770028,经费20万,2011年8月立项,在研中。
获奖记录
1984年春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硬笔书法大奖赛,获一等奖;
1984年秋参加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殷墟笔会”;
1985年行书作品获安阳市群众艺术年展一等奖;
1990年钢笔书法作品获郑州大学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
1992年春,在郑州大学举行个人书法作品展览;
1993年秋,甲骨文书法作品入选《
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
1994年甲骨文摹刻作品参加在安阳举行的甲骨文摹刻艺术国际大展,获金奖;
1995年春行书作品获南开大学纪念“12·9”运动六十周年书法展览特等奖;
1996年6月,在南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个人书法作品展览;
2003年3月,与人合作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举行作品展览;
2005年夏,甲骨文书法作品入选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文字起源——终日甲骨文书法展》;
2006年夏,与人合作在河南省鹤壁市举行书法作品展览;
2007年6月,为庆祝范增先生七十华诞与人合作在南开大学东艺系举行作品展览;随后甲骨文对联书法作品入选“庆祝
范曾教授七十华诞师生展览”;
2007年9月,甲骨文书法作品入选“华夏情
甲骨文书法艺术国际大展”;
2008年春,在河南省安阳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个人书法作品展览;
2009年8月甲骨文书法作品入选第二届“华夏情
甲骨文书法艺术国际大展”,作品获二等奖;
书学书风
历年来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博系和文学院东方文化艺术系开设“古文字学概论”、“中国书法史”、“中国玺印史”、“书法基础训练”等多门书学课程,并担任南开大学中日大学生书法交流活动主讲教师。2004—2005年度赴日讲学期间,参加爱知大学“傅山书法理论讲读班”。在南开大学主讲全校共选课“中国书法史”,2006年度获得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书风
书法作品上溯殷契周铭,感其天趣古朴;下宗魏晋锺王,喜其潇洒飘逸。学米黻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效郑燮乱石铺街,自然流丽。颇留心字外功夫,爱慕青山秀水佳人名篇丽质之美;不刻意笔下技法,陶冶古儒先贤治学为文书卷之气。曾在郑州、天津、鹤壁、安阳等地举办个人书展六次,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知名大学、博物馆收藏。
各方题赠
与彦民往还十载,初唯知其穷契文之学,以青年不厌枯索,积渐成家。于殷墟都城、巫觋之史、商族源起与殷先公偶配之学,咸有创说发明。一日见彦民书法,大诧异。乃询其所师法,自谓少时于乡间无擅文者,更无论精书翰。凡见旧帖,喜不自胜,心追手摹。于二王、米芾尤所心仪。余观其书,飘逸有出尘之致,非时流逐怪追异者可同年而语。其结体神会殷虚书契,自有上古遗韵。昔观堂、叔蕴书中亦曾有感。而彦民于行草中,更增汉晋简牍、金文意味,则前未之见也。要之,心为书主,书为心画。苟有诗心为书羽翼,彦民之书当赴绝尘。近年与余相晤,必以诗钟、联语为戏,久之渐窥门牖,且有从余学画之志。彦民书法集付梓,嘱为诗,余有厚望于朱君,诗以勉之:
大哲之门几度春,推敲甲骨究天人。清寒淇水怀乡曲,荦确伾山铸此身。
觥斝常为佳句满,翰毫信待墨池屯。传经刘向遂心愿,十翼同俦探古醇。
甲申春彦民赴日讲学前夕
彦民不仅术业有专攻,他登高能赋,下笔成章,格律倚声,均是行家里手,古典文学功底也非常深厚,所以,他不仅是学者,更是一个文人。彦民以学者而能书,故其书法底蕴,迥不同于一般的所谓书法家。 纵观他的书法作品,无论真、草、篆、隶及甲骨,皆能文与意合,情与景会。彦民兄据德游艺,书法特其余事。然而骚客幽怀,才人块垒,有不得不发者。当其临楮挥洒,意兴神驰,所抒发者,不过其胸中数卷书尔,所谓“焕乎其有文章”,其人其书,何能以点划之工拙、习俗之眼目而拘之?今彦民兄书法集付梓,故不揣谫陋,谨为序,并成一律,以为彦民兄贺:
椎轮玉毂并驰驱,磊落才人腕底珠。众美初集琼琬绚,新煤乍落霭霞出。
文章自古千秋事,风物何曾百代殊。豪情更借传神笔,写将家山入画图。
郭长虹2002年9月19日于听雨待虹斋
相关报道
吕国平《承古风而抒新意——记朱桢及其书法艺术》,《中国矿业报》1994年5月11日第036期第四版副刊;
佟有为《博士书法家朱桢》,《家庭报》1996年7月5日第27期第12版;
张淑英、高建春《考字研史之余寄情翰墨——朱彦民博士书法展在南大举办》,《天津日报》1996年6月20日;
水长《南大一博士生举办书法展》,《今晚报》1996年6月19日第二版;
南开书画苑、研究生会《朱彦民“告别南开园书法展”圆满结束》,《南开周报》1996年6月28日第582期第三版;
丁昊《此处书画意正浓——朱彦民、尹沧海书画展观记》,《南开周报》2000年4月5日;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韦承金摄影李星皎)《朱彦民尹沧海书画联展举行》,《南开新闻网》2007-06-18 08:5;
杨颖《朱彦民教授书法艺术赏析》,《南开周报》2007年6月20日;
赵焕《钟情于课堂的大胡子教授》,《天津教育报》2007年11月7日;
逸马《赶路的月亮——朱彦民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润》2012年第4期。
学术
2004年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5年四月获南开大学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5年9月荣获首届中国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优秀成果奖;2006年荣获第十届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甲骨文精萃选读》(王宇信、杨升南、聂玉海主编,本人为主要参加者、执笔者),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1996年再版。2004年三版。此书荣获1991年河南省优秀社科图书二等奖。
2.《殷商社会生活史》(李民主编,本人为主要参加者,承担其中第六章《商代的衣食住行》,约六万字,并最后审定全部书稿),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此书荣获1993年河南省优秀社科图书一等奖。
3.《殷墟都城探论》(专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文物报》、《殷都学刊》等先后发表王宇信、李维明、陈絜、郭旭东等人四篇书评,香港城市大学《九州学林》发表黎婉欣《评朱彦民〈殷墟都城研究〉》,都对此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02年该书荣获天津市第八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荣获南开大学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4.《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先秦史·秦汉史》2004年第2期全文复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8期,发表《2003年先秦史研究动态》,对该文进行了评述;2004年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5年四月获南开大学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5年9月荣获首届中国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优秀成果奖;2006年荣获第十届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5.《商代中原地区的水文条件和降雨情况》荣获2006—2008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学会优秀成果奖。
6.《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2009年12月获第五届中国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优秀成果奖。
7.2011年7月,被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委2009—2010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会先进工作者。
影像访谈
2010年7月28日,应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鹤壁市电视台、鹤壁日报社邀请,在鹤壁市电视台演播厅,作题为《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淇水两岸先秦历史文化览胜》的学术报告。
受邀参加《天津电视台》第二频道“艺文评话”访谈节目,纵论《天津市博物馆馆藏日月食甲骨在古代天文历法及年代学上的意义》,2006年8月22日首播,之后多次重播。
受邀参加天津电视台文艺部四集专题片《甲骨学在天津》的录制,作为总撰稿并参与出镜访谈,2006年6月拍摄完毕,已制作并播出的前两集,已获天津市广播电视局优秀电视节目选题一等奖。
受邀参加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庆60周年献礼巨片的拍摄,为8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接受采访,参与访谈。
诗赋作品
朱彦民教授不仅潜心治学,术业专攻。治学之余且雅好诗赋,登高吟啸,揽胜抒怀,诚文人风范也!
诗赋作品有《
淇水赋》、《大伾山赋》、《万槐园记》等。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