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理事。
泰州兴化人氏。其父酷爱
收藏名家字画,一九七四年从扬州调回兴化老家工作,要求朱幡每天练习书法。一九七九年以来,父亲开始教朱幡古玩方面的知识,使其对历史慢慢地产生了兴趣。一九八四年十月,朱幡正式涉足收藏。
朱幡为兴化市供电公司员工,当年做外线工时,常常利用工余时间和节假日骑自行车走乡串镇。其收藏的领域渐渐从书画拓展到瓷器、玉器、木器、杂件等。搞收藏如果没有真功夫,就无法区别真赝品,也不会理解真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二零零四年初夏,朱幡带上自己收藏的几件字画,专程进京拜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单先生现场对朱幡的藏品进行品鉴、题字,并收其为弟子,之后先后五次来“古艺斋”品鉴文物、字画,朱幡受益匪浅。
朱幡藏馆有一副对联:“拣破旧变废为宝,掘金石弘扬古今。”朱幡搞收藏二十多年,有些宝贝都是从废品堆里淘出来的,件件古董都记录着历史,如果遗弃了就不复存在了。朱幡认为,古玩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远远超过其经济价值。每一件古董都记录着中华民族一个时段的历史和文化,如果流失了,也许那段历史就成了空白。他将收藏看成是挖掘历史、珍藏文化的手段,并给自己定下规矩,凡是有文物价值的藏品决不交易。
朱幡认为,文物是供人们观赏、了解、研究并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他注重文物的采集与保护,有几次挽救历史文物的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朱幡去宜兴出差时,在城郊看到一家院墙上有一只陶鼎,他买了下来。后经查阅资料得知是红山文化时期的陶鼎,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有一次朱幡得知有人收了一对石香炉,前去看个究竟。朱幡用布擦去香炉上的泥土,发现这对汉白玉石香炉上有“东岳庙”三字,为明永乐年间砌东岳庙时奠基用的,承载着兴化的历史文化,如果遗失外地,对兴化来说是一大损失,当即买下,于二零零八年无偿捐赠给修复后的兴化东岳庙。二零零五年四月,朱幡在淮安乡下一码头边看到一块石匾,长约一百厘米、宽约二十厘米,上面刻有铭文。他用稻草擦洗石匾,见上面刻有“紫竹塔院”、“光绪十六年”、“泰州光孝寺法成建”等字样。朱幡花两千三百元买下,又花一千两百元运回兴化。塔院是寺庙安葬高僧的墓地,该石匾一般安放在墓地入门处,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二零零九年八月一日,朱幡向泰州光孝寺捐赠“紫竹塔院”石匾。明清时光孝寺高僧的塔院,在泰州市区南门高桥一带。这块石匾不知何时流失,其失而复得,为光孝寺增添了历史厚重感。朱幡计划在适当的时候把藏品展示给大家,并捐赠一些藏品给兴化博物馆,让其发挥应有的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效应。还计划把这些年的收藏心得陆续写出来,待时机成熟的时出本书。对他来说,保护文物,恢复它的尊严,与人分享收藏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藏品增多,朱幡在住所布置了一个近三百平方米的收藏室——古艺斋,陈列历朝历代字画、瓷器、玉器、木器、铜器、陶器等藏品,后改建为朱幡私人藏馆。藏馆位于兴化城区,由两幢连体别墅改造而成,面积约四百平方米,藏品千余件。一进藏馆,迎面是已故现代书画家刘海粟所作的“铁血红梅”丈六匹中堂,两侧是泰州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手书“山静兰初放,亭幽竹与清”楹联。近代书画家黄宾虹创作的工艺画鸟图,宽五厘米,长不足十厘米,算得上是最小的画作了。弘一大师用清代官用宣纸写的五尺中堂,透过光线,可见纸内影映的观音像。用九百八十克黄金纯手工打造的唐代《问心经》,弥足珍贵。
朱幡生活简朴,把大部分业余时间花在学习收藏知识上,常年订阅有关收藏报刊并积极撰稿。近年来,他先后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艺术市场》、
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的《收藏》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假画屡登大雅之堂让人痛心,搞收藏务必擦亮眼睛》、《喜得严敬子先生赠大千居士墨宝》、《我为“宾画”补印》等二十多篇学术文章。二零零九年春,朱幡收藏的祝枝山草书手卷、清乾隆工翡翠龙带钩等两件藏品,入选中国收藏艺术精品博览会暨中国珍藏艺术珍品评选为优秀收藏品。单国强先生亲笔为朱幡私人藏馆题写了“朱幡藏馆”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