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骅(1893年5月30日-1963年1月3日),字骝先,
浙江省湖州府吴兴县(今
湖州市吴兴区)人,中国近代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
景星学社社员。
1924年回国,任
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德文组主任。参加声援五卅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加入中国国民党, 后受北洋政府通缉潜回原籍。
1927年,广州四一五“清党” 后,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并任国民党中央广州政治分会委员,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他创办两广地质调查所,兼所长,8月改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兼中山大学副校长,同年冬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口他提出“用新人,行新政”口号,借以培植亲信,扩大个人势力。
1935年5月,与
厉麟似等留德归国著名人士,在南京创办了第一个代表中国官方的对德交流机构——
中德文化协会。
1935年12月,任国民党中央政委会代理秘书长,次年春被聘兼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兼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代理书记长,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兼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部长等职,继续被选为国民党第四、五、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