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山河是南京
浦口区内一条连接长江的重要河流.,也是滁河一条重要的泄洪通道。
文物信息
朱家山河蜿蜒在南京江北岗地,总长18公里,河面宽20米。如果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那么朱家山河就是东门南门和浦口人的母亲河。
朱家山河开始于张堡黑扎营的北城圩古沟。经板桥、花旗营,行进后不久路过江北老山东麓,继而穿朱家山岭继续前行,朱家山河此段最为险峻壮观,风景秀丽,林木茂密,怪石嶙峋高耸。上下落差三四十米,气势不凡,自此连通黑水河,到了泰山庙,平山和东门古镇黑桥附近做近九十度转弯顺着南京浦口明城墙自南门一路东去在老江口流入长江。
历史脉络
朱家山河在明代以前,是两条互不相通河流,一条为黑水河也被称做黑水泉在朱家山岭东南,流向扬子江,另一条河连接滁河是朱家山岭西北的北城圩古沟,中间被石坚土硬的朱家山岭阻隔,两条河隔山相望不能通连。自明代开始到清代400年间不断挖掘,其原因主要是朱家山岭南北的滁河,北城圩古沟和和黑水河沿岸多是丰腴的良田,有众多人口,农业发达以东门南门古镇为中心的浦口明城商业繁荣,大码头港航运繁忙是重要的物资中转集散地和手工业中心,自然而然的成为南京的重要门户。但这一地区,海拔较低,地势低洼,饱受洪涝之苦,每当滁河泛滥,洪水来袭,一片汪洋都不见,百姓流离失所,农民辛苦一年种下的农作物往往颗粒无收,商业和手工业也遭受重创,经济元气大伤,所以自明皇帝朱元璋修建浦口城开始,一直计划解决此地洪涝之害,由于朱家山岭阻隔,北城圩古沟和黑水河无法沟通,洪水之害始终不能彻底解决。 自明代至清代几百年间,断断续续有多次开挖朱家山河的工程,但终因石坚土硬,工程艰巨,技术落后,一直不能成功使两河贯通,直至清朝吴长庆将军——就是现今浦口东门古镇吴武状公祠祭拜的先贤,驻军此地后,状况才有转机。
吴长庆将军驻军浦口东门古镇后,启用军中士兵和河工一起参与朱家山河的开挖,日以继夜挖河不停,每当遇到巨大石块阻拦,就用炸药爆破清除障碍,炸药的使用提高了效率,加快了挖河进度。
在吴长庆将军和他的后任左宗棠,张謇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将朱家山劈开挖穿,特别是后来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左宗棠,不仅增派手下得力部将和大量士兵加入河工队伍,还将军中善于使用炸药爆破的技术人员派驻下去,加快了劈山开河工程的进度,在资金缺乏的时候,甚至不惜挪用南洋水师几百万两白银军费以支持挖河工程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艰辛的劳动之后,阻拦北城圩河,黑河的朱家山终于被挖穿。(1884光绪十年)北城圩河,黑河得以连接成一条新的完整的朱家山河,滁河又有了一条通往长江快捷的泄洪通道,根治了肆虐南京江北几百年的洪涝。
朱家山河的开通也让滁河长江之间多了一条重要的航运通道,粮食,布匹,食盐,铁器农具各种物资南来北往,形成了以浦口明城东门大码头为中心的商品集散地,浦口明城东南门的商业也随之繁荣,各种店铺林立,茶馆酒店书场旅社客栈骡马店,手工作坊庙宇应有尽有。促进了南京江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正如浦口志书所说的那样,明代以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官府曾开朱家山河,希图切朱家山岭,西北引滁河,东通长江,既可泄洪,又可救旱,然均以朱家山河石骨坚硬而功亏一篑。
此工告成,(朱家山河)去水之害得水之利,捍卫淮扬亿万生灵,化灾区为腴壤。从此江南北禾稻遍野,于漕运民食大有裨补。当地百姓代代受惠,造福一方。
朱家山河因其工程艰巨,历时之久,耗资之多,回报丰厚惠及民生在当时有
较大影响,“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表彰朱家山河工程有功官员,拨款划地在浦口明城东门古镇左所后街96号,朱家山山尾河边,建吴武状公祠
以彰显当年淮军首领吴长庆将军治理朱家山河的业绩。
地位
朱家山河开通到今天已近130年,作为一项关乎民生重要的水利工程,其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滁河泛滥时,快速巨大的泄洪能力是南京江北乃至安徽来安,全椒,滁州,和县安全的保障,所以清代以后多次疏浚,民国时期扬子江北岸南移,国民政府开掘,浚深东门到老江口段延伸了朱家山河。当代也多次对朱家山河疏浚,加深,拓宽,加高加固河堤,并对朱家山河适时维护,裁弯取直提高了朱家山河的行洪能力。
朱家山河这条浦口人的母亲河,这条几代人呵护有加的河流,2013年的状态却不容乐观,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工业污水污染严重,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致使朱家山河多处成为牛奶河,泡沫河。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