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通论
2007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朱子学通论》是2007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令印、高秀华。
作者简介
朱子学是“为己之学”,它不仅能使学者增进文化学术知识,更能使学者随着习研的深入和年岁的增长,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追求的境界逐渐提高,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在精神上是充实的和在思想上是富有的。
作者高令印教授素以研究福建朱子学著称,本书是一部篇幅较大的朱子学综论性专著,既是对朱熹及其后学的理学思想以及近百年来朱子学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也是作者毕生研究朱子学的学术总结,并以此作为厦门大学复办国学研究院的珍贵献礼。
作者进入耆耋之年,基于善始善终的心态,从两个方面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一是编著《20世纪最后30年朱子学实纪》,把积累的上述资料文献尽可能完整地保存在里边;二是撰著一部篇幅较大的朱子学通论性的书,把自己和当代的朱子学学术成果综合起来,总结自己的朱子学研究,也为学者提供一个入门书。、
内容简介
《朱子学通论》全书除绪论外,共分八章:朱子学的渊源,包括社会、思想渊源;朱子学的创立,包括朱熹的生平思想、朱熹门人对朱子学创立的贡献;朱子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哲学、道德伦理、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经学、史学、教育等思想;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论述了从南宋末到民国的福建朱子学家20多人和其派别,以及其在福建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全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朱子学由闽中而全国成为国家的正宗思想、全国朱子学的派别和衍变、与其有关的全国教育和书院等;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方;近现代朱子学研究,包括作为宋学的朱子学、改良派和革命派与朱子学、现代学者的朱子学研究、朱子学学术会、朱子学研究会和研究机构;朱子遗迹,包括遗址、画像、墨迹等。最后附录是具有较高资料价值的《朱子学大事年表》。作者充分阐明了朱子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世界性的学说,是一场极其深刻的国际性的中国文化运动,大大开拓了朱子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
作者着力于朱熹遗迹和福建朱子学以及朱子学在韩国的传播和影响等的研究,提出南宋以后随着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朱子学成为国家的正宗思想,形成以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中心,在学术界自成较有影响的一家之说。此书在整理总结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朱熹的政治学学说、经济观点、自然科学成就、文学艺术探索、经史学和教育思想以及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是近年来的研究新成果。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朱子学的渊源
第一节 社会渊源
一 对外开放
二 社会矛盾
三 经济和科技进步
四 政治和学术中心
五 儒学复兴趋势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 北宋理学
二 闽中早期理学和理学入闽
三 集濂洛关之学
四 吸取佛道之学
五 综罗百代
第二章朱子学的创立
第一节 朱熹的生平和思想
一 生平事迹
二 思想形成
三 集诸儒之大成
四 主要著述编年
第二节 朱熹门人对朱子学创立的贡献
一 蔡元定 蔡沉
二 黄榦
三 刘爚
四 李方子
五 陈淳
六 李燔
七 辅广
八 真德秀
九 魏了翁
附 朱熹门人一览表(514人)
第三章朱子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哲学思想
一 无极与太极
二 理与气
三 心与性情
四 格致与力行
第二节 道德伦理观念
一 君子与贤圣
二 道德与伦理
三 天理与人欲
四 义与利
五 主敬
第三节 政治学说
一 杭金
二 正君
三 尊贤
四 恤民
五 治军
六 敦化
第四节 经济观点
一 重农
二 兴修水利
三 多种经营
四 奖励垦荒
五 抑制豪夺
六 节用薄赋
……
第四章 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
第五章 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 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第七章 近现代朱子学研究
第八章 朱子学遗迹
附录 朱子学大事年表
第四章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
第五章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第七章近现代朱子学研究
第八章朱子学遗迹
附录朱子学大事年表
参考资料
朱子学通论.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2 17:39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